選址不能犯大錯,犯了大錯,八成是要止損收場的。
選址的其中一個大坑就是新商圈,這個坑我在往期的文章里提到過不下三次,但依然有老板不信這個邪,以身試法,今晚再次拿出來說,是因為這位老板的案例讓我覺得有必要再啰嗦一下。
這位老板選擇了一個剛開業一年的新商場,房租10萬一年,10萬一年不算少了,按理說,可以找一個不錯的位置,但是這商場就是沒幾個人,里面的商戶已經換了三四批了。
他每天的營業額差到離譜,盡管用盡了各種宣傳方法,收效甚微,辭職創業,每天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我問他:為什么要選擇這么個爛地方?
他說:當時看鋪子看了一段時間了,看到這個地方,店鋪在商場里的位置很好,加上上一個老板的忽悠,說麥當勞,星巴克等大品牌都進來了,肯定不會錯的,頭腦一熱就定下來了。后來才發現,雖然中午有一撥人來商場這里吃飯,但是都不是我的目標顧客,我的顧客是女生,但是人群里70%以上是男生。
來說說他做出選址決策時犯的兩個極其重大的錯誤:
1,看店不看人。看到自己中意的鋪子,不僅要花時間看人流情況,更重要的是要看人群結構,自己的目標顧客密度是否足夠。
當你猶豫時,想轉讓的老板可能會說,好鋪子不等人哦。我的態度是寧可錯過,不可做錯。
所以,我建議老板開店要選擇自己熟悉的商圈,熟悉的商圈你知道每個角落有沒有人,都是些什么人,什么時候經過人這這些基本信息,做決策就快。
我去年從小城市到現在這個二線城市,人生地不熟,硬是花了兩個月時間,把自己的目標區域,仔細仔細跑了個遍。兩個月全職找店,除了睡覺,都在外面晃蕩。中間要拒絕很多誘惑,就是有一些鋪子,看起來不錯,但是總感覺哪里不對,其實就是知道背后有個信息黑洞,這個信息黑洞只能靠時間積累才能進去。今年的新店選址就快了很多,前前后后一個月就搞定了。
去年社群里的“百店落地”項目我是故意選在冬天培訓的,就是希望讓老板們學完之后把自己開店的熱情冷卻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強行把自己城市的各個商圈,各條街道都跑跑,同時了解消費者,了解競爭對手。
2,看到大品牌選擇了新商圈,自己也跟著選擇,這是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覺得大品牌有強大的選址系統,選出來的位置一定不會錯。
如果這樣想,并且把有無大品牌作為自己的選址標準,那就大錯特錯了。
大品牌選出來的位置只會適合他們自己,而不會適合其他人。
而且不要忘了兩個很重要的客觀事實:
大部分首批入駐的大品牌都是被商場或著物業邀請過去的,特別是對于一些國際大品牌,租金可以很長時間減免,甚至要給裝修補貼,裝修都要補貼哦。商場傻嗎?不傻,他們知道新商場起來需要幾年時間的,大品牌自帶粉絲,可以幫他們把商場養起來。
很多大品牌選擇一個新商圈的目標并不是掙錢,而是品牌形象的需要,或著競爭布局的需要,甚至只是完成總部公司完成的指標。盈利是次要的,把店開起來才是公司的目標。
這些東西小個體是沒有的,小店一個月不掙錢老板心里就開始恐慌了,天天沒人能撐住3個月的老板,心態就很不錯了。
所以,不要跟大品牌比,因為沒得比。
這個時候,老板應該怎么辦?
唯有承認自己犯了錯誤,主動減少損失,才是出路。
主動止損,是在犯錯誤之后贏回一些主動權;不主動止損,那就可能會被動止損,損失的不僅僅是時間和金錢,更是信心。
犯錯誤是不丟臉的,丟臉的是犯了錯誤而不逼迫自己成長。
開店筆記公眾號所有文章的音頻在喜馬拉雅FM“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