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瑞士的老板開了個按摩養生館,最近頭疼的一件事情是對一位員工很不滿,愛遲到早退,不求上進,不愛說實話,有點小孩子一樣。想開除她,但是又還沒有滿意的接替者,自己夏天又要回國一段時間,時間上安排不過來,很糾結。
這種糾結應該在每次類似裁員的情況下都有,我第一家店一年里換了三批廚師,當我心里決定要換一批廚師,到最后成功換掉,往往要一個月以上,這還不算下決定前的暗中觀察,左右權衡,瞻前顧后,心里復雜斗爭的漫長的過程。。。
社群里還有一位老板前幾天也是特別糾結,說自己的店長不行,這個店長其實也是她的合伙人,因為自己給了她一半的股份,就是為了提高她的積極性,希望她能像老板一樣管理店面,但是一年下來,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樣,感覺就是普通員工一樣。想辭掉算了,但也矛盾,他說:“尤其是店長這個崗位很尷尬的,如果找了新的店長過來那就必須讓他給對接工作,如果他不肯走那也沒法招人過來,如果招了過來他不服氣,不肯好好對接,對后續工作也有很大影響。”
這些糾結和矛盾背后的共同原因都是:想開除的員工很重要,如果離開,對生意會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員工感覺不對勁,都可能影響工作,所以老板行事都非常謹慎,不敢有絲毫暴露。
我開除廚師怎么搞的?店里晚上10點打烊后,新的廚師團隊悄悄潛入廚房摸底,熟悉工位,工具,原材料擺放和工作流程,甚至炒幾個菜練練感覺。為了不引起懷疑,餐廳的燈都不敢開。 這么做就是為了第二天一早我能夠直接讓老的廚師不要來了。
但是,這么費盡心思真的很累,由于廚師很重要,把握著餐廳最重要的地方,過幾個月又出現了前批廚師一樣的問題。于是,新一輪的糾結又開始。
假設,我懂廚房,我懂炒菜,廚師是不敢這樣的,我也不怕他們造反。這說明什么?他們之所以讓我糾結,左右為難,是自己能力不夠,也可以說是因為他們太重要了。
所以,后面我開的小店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則:第一,減少對于位置的依賴。第二,減少對人的依賴。在對運營模式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這點。
可以說,這兩點改變了我的開店的生活,開第一個店,我是沒生活的,開店就是受罪,改變后才過上了正常生活:
因為不依賴好位置,我不用擠破腦袋去搶好地段的鋪子,我現在的三家店都是不好位置的,甚至是一般老板看不上的位置,最重要的是,這樣的位置投入要少很多。
因為對員工的依賴性大大降低,不再受制于店員的各種要挾,或者無理要求,我也可以跟員工平等交流,就是你是員工,要做好我說的哪些事情,做不到就走人,做到了就給獎金。你不干,我找其他人干,其他不干,我自己親自上門頂替,生意照常進行。而以前反過來的,因為你是關鍵核心員工,你有毛病我包容,因為你重要,你犯了錯誤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你不可替代,你提了無理要求我答應,生怕你離開。老板就跟個孫子一樣。
但這需要做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才能做到這點,比如產品自己把控,標準化生產,生意主要來源于產品的驅動,對顧客的影響主要來源于老板而不是員工,服務流程標準化,員工間分工協作,但是每個員工又都會所有工作內容,隨時可以頂替別人的缺陷。。。我經常說,運營模式很重要,關系到老板做生意輕不輕松,上面這些就是運營模式的一部分。
開店筆記公眾號所有文章的音頻在喜馬拉雅FM“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