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2020中國首屆餐飲云盛會 16小時不間斷直播”,50多位嘉賓,30多個話題,超過20萬人觀看。餐飲O2O新媒體作為聯合主辦單位,創始人羅華山做了壓軸分享。
以下是分享實錄,略有刪減。
大家好!我是餐飲O2O新媒體創始人羅華山,非常高興這么晚了還和大家交流分享。
國內的疫情差不多進入拐點期,相信經過這次疫情,餐飲企業度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新年。
這次疫情來得突然,影響深遠,每次事件我們都要總結復盤,今天我們來看看后疫情時代,餐企必須修煉的三重能力。
1
線下運營力
基本功
第一重能力是線下運營力,這個是基本功。不僅是指門店前臺的運營,而是整個線下運營。主要有三大要素:產品、QSC精細化、供應鏈。
產品是餐飲的本質,是必要項,是立身之本,是1,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好吃是一切的前提,營銷吸客要靠產品留客,這一點傳統餐飲人打磨多年,已有固定的套路章法。
我們總結了產品設計2個原則:
271原則:20%作為引流產品,70%作為利潤產品,10%作為高端產品
組合原則:爆款、引流款、活動款、利潤款、形象款
現在大多用爆品打法,但爆品有生命周期,如何以經典菜品為核心不斷推出周期爆款餐品,以提升消費者的粘性與復購。
另一方面,產品是必要項而非絕對項,還要做好QSC精細化管理,很多企業的標準化做了,但貫徹執行不到位。
什么菜算好菜,怎么服務算熱情,衛生做到什么標準算干凈?人員薪資福利人員配置比例,動線合理度,后廚半成品程度等等, 接下來還要明確標準建立后的培訓周期,培訓投入等。
建立標準一般分為四個流程:歸納設計—培訓練習—落地執行—檢查完善。
中間的培訓很關鍵,不要寄希望不經過培訓的員工能按公司標準來執行,這也就是為什么麥肯的門店有培訓和管理兩條發展路線。
培訓已經深入麥肯的血液基因,才能實現萬店級規模,當然產品足夠簡單極致也是很重要的變量。
精細化管理在特殊時期和存量競爭階段尤為重要,人效、坪效、時效、金效等指標,要細分到最小單位來做數據化管控。
餐飲O2O的精細化管理課程老師盧南總結:管理是管物理人,凡是涉及人要以秒為單位計量,凡是涉及物的要以克為單位來計量。
餐飲這本只要算不清的帳,都外包第三方來處理,保持自己足夠的輕和靈活。比如時薪制小時工實現靈活用工,在疫期人力成本壓力就小很多;
還有使用凈菜,不建中央廚房、物流配送等供應鏈全部外包,以及不包員工宿舍(安全)等措施,都是減輕自己的管理難度和壓力,專注更有價值的工作上。
線下運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沉淀,堅守長期主義。偉大的企業都是冬天的孩子,也是時間的朋友。
第一重線下運營力總結:前端極致個性化,中臺極致精細化,后臺極致效率化。
2
線上爆發力
升級術
第二重能力是線上爆發力,餐飲是一個多維度強運營高資金的行業,競爭維度越來越高,線下是基礎維度,互聯網時代發揮線上的威力。
消費者變了,連接方式變了,消費場景變了,我們也要從產品思維到客戶思維,不要自嗨,要從消費者的視角來設計產品,打造服務與體驗。
傳統獲客依靠單一的堂食是不夠的,餐企要進行多元化引流,店面周邊、外賣與團購平臺的顧客、視頻網站、直播平臺、智能電視、社交媒體如朋友圈廣告等等。
線上爆發力的三要素:1+N模式、業務數字化、用戶在線化。
疫期,我們看到外賣、庫存食材零售、半成品、成品線上銷售、直播帶貨+視頻教學、智能配送柜、無人送餐車等新模式紛紛出來。
1、新餐飲1+N模式
新餐飲是1+N模式:未來,當我們定義一個餐飲品牌,以1個堂食為基礎,以外帶+外賣+電商+零售+快閃…N個渠道將成為標配!實現全渠道全場景全時段經營。
餐飲的兩個制約瓶頸時間和空間,花了24小時的租金,卻只能經營午晚4個小時;忙時門店座位空間有限,服務周邊3公里的顧客。
如何延續經營時間和空間,提升盈利能力呢?除了外賣,現在還能做的是新零售,特別是疫期,有會員私域流量有零售化產品的企業,影響小很多。
全渠道全場景全時段經營是我2018年在CCFA餐飲峰會上提出的,經過近2年的發展,大家基本認同新零售,但是實踐卻起不了量。這是因為,做好新零售的前提是食品化產品開發和會員私域流量的積累。
中國專業的新零售機構隱食動力聯創施堅偉在餐飲O2O新零售公益課程上分享,做好新零售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1.自身產品的穩定性,必須要有保障,因為零售產品是堂食產品的延伸,堂食產品好也將影響到零售產品給顧客的接受度;零售產品的品質還原度高,也將決定這個品牌未來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到店消費。
2.如果有用戶或者流量基礎的話,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推廣、更好的形成零售規模化非常重要的條件。
3.選品和新品的研發能力,也是餐飲零售化非常核心的一項能力。
4.線上和線下相互導流的能力,對餐飲行業來講應該是非常容易實現的,這取決于運營團隊的執行效率。
5.再結合好的內容,去各種平臺種草;結合好的視覺,讓大家第一眼就有購買的欲望;結合好的營銷活動;線上線下的運營,才有可能做好餐飲新零售。
海底撈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方便速食的產品,可以看到像自嗨鍋的系列產品,2017年半年的時間做了5000萬的銷售額。2018年,從財報可以看到,做到了4.5個億,2019年的數據還沒有出來,預估在10億以上。
西貝去年的新零售銷售額5億,如何實現?公益直播 | 疫情下,如何抓住餐飲新零售爆發機會
用戶體驗有哪些變化?流程如何數字化改造?用戶為何要在線化?
2、流程數字化、用戶在線化
由用戶大腦帶來的身體感官上的體驗和經驗,叫做“用戶軀體記憶”。用戶的消費行為和認知會因為軀體記憶而改變。這次疫情帶來了三個重要的軀體記憶:安全、健康和服務,它們將成為所有中國人在未來消費中的集體軀體記憶。
專業可視化,指用戶對專業技術和產品服務的即時感知,是用戶體驗中很重要的新變化。在“專業”上,我們必須是博士級別;但是在“可視化”表達上,我們必須用幼兒園的方式,比如明檔廚房、一店多檔等形式,讓用戶能夠直觀感知到你的專業。
O型消費行為顧名思義,“O型消費行為”指的是用戶可以在全渠道中自由選擇,不僅是千人千面,更要細致到每個人在線上和線下的不同場景,都能獲得無微不至的照顧。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時空里,消費者可以自由地決定他的選擇、購買和使用的方式。
比如門店體驗、線上購買,或是線上付費、線下送貨,等等。用戶是完全自主的,而不會因為在線下消費就必須線下取貨,或者線上體驗就只能線上交割。
從選址、供應鏈,到預訂、排隊、叫號、掃碼點單、即時配送、支付、評價等環節。這一整套流程,會員、外賣、商城、供應鏈等全鏈路實現數字化。
這樣才能把門店流量轉化為品牌資產、用戶資產、數字資產,實現產品之外的新模式跨界產生的利潤。
比如海底撈,從產品的標準化,到全流程管理的標準化,再到商業模式的標準化,背后是數字化程度的逐漸提升,進而影響了它的整個商業活動。
比如奈雪、喜茶在這次疫情下,利用小程序外賣點單+第三方配送,能做到平時30%的業績,與他們平時在數字化建設上投入有關。
未來,餐飲要有2類門店:一是實體門店(地店),重在打造體驗場所,形成心理感知;一是數字門店(天店),重在打造增值服務和持續營銷的連接。
餐企要通過這兩個類型的門店,形成線上線下交叉引流的消費閉環,建立一個活躍的、可觸達的且龐大的潛在用戶流量池。
用戶在線化是疫情期大家最深刻的體會,在這之前,瑞幸的業務和用戶全部是在線化,大家沒看懂,現在明白了,也是為什么1.5年能上市、快速趕超星巴克店數的原因。
當然,在大概率的未來經濟低行期,企業的原則是存量用戶第一、增量用戶第二,要把80%的資源花在存量用戶上。
3
組織協同力
戰略能力
第三層能力是組織協同力,也是餐飲企業戰略能力。
這個層級少有的頭部企業達到,三個要素:戰略高度、組織協同、學習進化。
這幾天,我有機會采訪接觸頭部品牌掌門人,發現一個共同的特質:愛好學習,敢于創新,對顧客對員工舍得。
企業不是設計出來的,一定是干出來的,但創始人要有成就品類冠軍的夢想,解決社會責任和價值的遠大抱負格局。
另一方面,創始人的認知決定企業的邊界,創始人保持一顆如嬰兒般對新事物的求知學習欲望,打造學習型團隊,在不確定的前行路上能快速反應。
萬店戰略、品類冠軍、連鎖擴張最終都要由組織去實現,組織能力決定企業寬度和厚度。
目前,在企業大學路上,漢堡大學、真功夫的米飯大學、喜家德的餃子大學、樂凱撒的比薩學院等都在踐行德魯克,建設青色組織。
2020年,作為企業的掌舵人,要比團隊多一分責任思考,看到本行業正在發生的產業變革,跳出當前局勢和自己正在做的業務局限,不給自己設限。
從現在開始,學習設計思維、用戶思維,建設創新機制和文化,做B方案的創新思考和探索,進化成新餐飲的弄潮兒。
最后,危機也是轉機,困難也有機遇,倒逼餐飲進化,大難之下必有大變,對于有準備的企業必將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餐飲O2O“戰疫”專題文章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