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一位老板最近很糾結,是做IT工作的,是公司骨干,收入也高,想開店,不知道是自己辭職開店好,還是讓老婆先試著把店開起來,看經營情況自己再決定是否辭職開店?
有人會疑問,你好好的有高收入的工作干嘛還要去折騰開店呢?
這位老板是這么解釋的:
情懷和幻想的年齡已經過了,我現在26歲都白了頭,就是被項目管理磨煉出來的,所以做項目部署和實施我不怕,有信心。當然第一次接觸開店,已經做了很多準備,但是還是怕遇到未知的,所以在盡量去提前了解坑。
是為了以后考慮,開店做起來是自己的,工作老板不滿意了,可能就沒有飯碗了,而且現在技術和形式發展太快,很容易過時,需要全力時間去學習,但是最后還不是自己的,開店可能也是全力,但是做好了是自己的
歸納起來就是打工做得再好是別人的,開店做好了就是自己的;IT行業看似風光,但是真的很累,都在透支青春。
說白了,開店創業是為了給自己尋找安全感。
老板此時的糾結也是大部分辭職創業的人都要經歷的糾結,包括5年前的我。
我當時是選擇了讓老婆先把店開起來,三個月之后我辭職,之所以這樣選擇,主要是因為當時還是舍不得那份不錯的工作和收入,害怕開店一旦失敗,自己破產,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兼職開店那三個月,是我最黑暗的三個月,我頭發白得最多的兩個時期,除了高考,就是那三個月。工作上壓力很大,店里開始也是一塌糊涂,每天固定成本3500,但是前一個月每天的營業就是1500左右,前兩個月虧進去8萬多,精神壓力極大。
如果讓我現在重新選擇,我會辭職,全力以赴開店。
因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規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很難同時把兩件事請做好。兼職開店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工作上面臨巨大壓力,我當時就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拯救店鋪上了,以至于工作上很多事情做得不到位,自己不辭職都不好意思了。
再一個,一件事情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跟做事情的狀態有很大關系,當你破釜沉舟斷其后路要把開店這個事情做好的時候,釋放出來的能量和感染力是你兼職開店三心兩意絕對無法想到和做到的。
所以,創業的邏輯并不是因為事情做好了,才讓做事的人積極主動,而是因為積極主動的人在做事,才讓棘手的事情變得簡單。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