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人都知道,開車時除了看前方,還要時不時看看左右或者甚至后面,特別是越復雜危險的地方,要慢下速度,保持對車外的敏感,防止事故的發生。
開店其實一直要保持對外界的警覺的,要不然你產品在再好,營銷再好,套路再多,都有可能都功虧一簣。
先說我身邊的例子。我們這里橋頭旁一條街原先生意非常好,因為是進出城的最便捷通道,每天車輛人流量都很大。去年年底,這個橋因為太老爆破重建,路不通了,兩邊的商戶幾乎全部瞬間直接干不下去,這里的老商戶可能只能認栽,但是在政府公布這個消息的幾個月內,居然有兩三家新商戶接手店面,重新裝修,有兩家剛來的商戶,開業不久就幾乎停滯。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之前我提到過的牛排杯店,剛開始兩個月,旁邊的護城河開始改造,連同房子拆了,而建造護城河的消息一年前已經公布了。
這兩個例子都是老板沒有對外界環境保持足夠的敏感造成的。裝修廢了事小,時間浪費了事大,更重要的是對自己信心的打擊會很大。
有次,還看到說馬云在湖畔大學聊當年微信出來的時候,讓他每天撓頭,很是焦慮。一個大企業,是有一個很專業的市場調研部門或者是信息情報系統來輔佐大老板的,他們會定期不定期的向老板匯報市場的動態,他們就是老板的眼睛。
經營一個小店跟經營一個公司沒有本質的區別,那么一個小店的老板應該對外界的哪些環境必須有所了解或者保持敏感呢,這也是一個準老板要做市場調研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第一,一個城市大的經商環境和各種所在區域的政策風險。每個城市的氛圍是不一樣的,大城市每個人的契約精神強很多,之前在上海,不管是租公寓還是租商鋪,房東都跟你死磕合同條款,重要點的事情都白底黑字留字據,然后每個人按照商量好的來執行。小城市不一樣,大家口頭承諾大于合同,你要糾結合同條款,很多人就不跟你玩。群里有童鞋還經常提到自己遇到黑社會的小混混來干擾,黑白兩道的房東等等。環境太差,自己抵抗力不強的地方我是不會去做生意的,因為不能讓自己專心干活。
政府的政策對小商戶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比如剛剛舉的兩個例子。我旁邊的包子哥去年也是,因為食藥監的所謂環境衛生評估,讓他從小鋪子搬到旁邊的大鋪子,成本一下子上升了3倍。消息出來那段時間,旁邊的鋪子還沒轉出來的時候,包子哥都打算不做了。
第二,市場需求的了解或者說對自己潛在顧客的了解。做生意,是不能離開對“人”的關注度的。你的潛在顧客分布在哪里,是集中還是分散的,他們人數大概有多少,他們喜歡到哪里去,他們喜歡在什么時段消費自己的提供的產品,有沒有季節性,他們在當地的收入水平如何,消費能力有多少。這些信息都是需要收集和研究。當然未必是有數據性的結論,但是需要有定性的了解。這一點了解了,開店的大方向才不會錯。對于潛在顧客的了解,也會大大的幫助你選擇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而且對店面后期的運營,比如價格的制定和促銷活動的策劃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第三,競爭對手的調查。這個不用我說,大部分老板都知道他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說說我的通常做法,我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競爭對手。
1,有多少競爭者,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2,他們生意如何,口碑如何?
3,規模有大,員工有多少?
4,主力產品是什么,價格怎么制定的?
5,盈利能力如何?
6,平時都做什么活動,怎么吸引顧客?
7,自己能不能跟其競爭,怎么競爭?
這幾個方面了解下來,就基本做到了“知彼”的狀態。
我有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大事面前慢半拍。就是做大的決策一定不能太急躁,先左看看,右看看,就跟司機開車一樣,才能減少風險。昨天討論加盟的問題,有位牛排杯老板痛斥牛排杯加盟商的無恥,我很疑惑,這么明顯的問題,怎么當時就沒有看出來呢,這老板說“當時急著開店” 就沒想那么多了。想一想,自己很多時候是不是也會犯這種錯誤,我四年前開第一家店也差不多是這樣,為開店而開店,忘記了自己是在一個暗流涌動的危險環境下投入巨資開店。
沒有開店準備開店的童鞋,如果還沒有選址,請多多地到市場晃一晃,帶著上面提到的三點去晃。 開了店的老板,也許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了,但是對于消費者的觀察和深刻了解,對于競爭對手的深入了解是永遠需要做的功課。
我基本上有20%的時間就是到各個商圈去晃,一段時間不晃就不習慣。你呢?
關于“開店學習社群”
在“開店筆記學習社群”里,我們這段時間主要分享了開店籌劃,開店選址,開店勝算評估,開店準備,開業預熱,開業宣傳方案等內容。接下來看我如何進一步提高小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除了我開新店的系統分享總結直播外,還有各行各業來自世界各地的老板相互交流學習。
對社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開店筆記的公眾號進入,可以加我微信申請加入。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