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不針對大品牌,不針對有好幾家店的老板,一個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門面位置的選址標準會發生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由“求生存”階段到了“求發展”階段。會更加注重人流量,而不是目標顧客密度;會更加注重形象,而不是凈利潤率。
起步階段,風險控制為主,求生存是第一要務。
起步階段的老板一定不要忘了時時告訴自己:我是要開一個賺錢的店,而不是營業額要多高,店面要多大,人流量要達到多少,是否在市中心,形象好不好的店。
對于一個以“生存”為第一要務的小店(而不是形象展示,品牌宣傳等非盈利考慮的大公司做法),標準應該是相似的,我總結了6條認為比較重要的選址標準,特別是選址的中后期,這幾條是必須考慮到的。以下標準無先后順利,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比重大小。
1,是否超出投資預算。控制預算就是控制風險,鑒于開店的高失敗率,要嚴格把投資預算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
2,目標人群的人流量大小或者消費潛力的大小。人流量是做生意的保障,看位置很多時候就是看人流。不過很多生意也是不看人流的,而是看消費潛力。就是商圈的消費潛力。比如有些做外賣生意的就是“一流商圈+十流位置”。這里要注意,一定是目標消費人群的流量或者潛力。
3,運營成本的高低。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是不一樣的。轉讓費,裝修費或者設備采購費用是投資成本,租金,水電費,人員工資就是運營成本。運營成本的高低決定了盈利能力的高低。盈利能力是我考察一個店面最重要的因素。
4,競爭環境。有些行業是需要聚焦效應的,有些是不需要的,獨門獨戶會干得更加如魚得水。競爭強弱決定了做得累不累,我常說,小城市好做生意,因為小城市很多人看不上,競爭就少了。
5,合同條款。包括房東人品,租金漲幅,合同年限等細節。
6, 投資回報周期。投資回報周期是要考慮的,凈利率過低,10萬塊投資要五六年才收回,那就干著沒意思了,辛辛苦苦創業,還不如上個班舒服呢。小本生意開店一到兩年都是正常的。上次提到的年賺50萬的老頭,他40天收回投資。這種極端例子可遇不可求,追求平均水平就不錯。
7, 其他可能的標準(比如離家近)
關于“開店學習社群”
在開店學習社群,我們要用一年的時間見證一個小而美的店怎么做起來的,里面我的分享是系統的,深入的并且跟案例結合的,最終目的是“用頂層設計開店法” 開出一家 “小而美”店。結合我的新店,我會全程直播總結開店的全過程。
里面除了我的分享 ,還有各行各業老板的相互交流學習。現在已經有1400多位各行各業的老板加入社群了,也歡迎您的而加入!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