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鋪子很無聊也很無趣,特別是要觀察人流量的時候,明知道看到的人流量是不真實和全面的,但是還是必須頂著炎炎烈日認真的看,就是為了讓自己心里踏實點。曾經說過找店就像一個尋寶的游戲,但是當這個游戲里有火辣辣的太陽的時候,那就不好玩了,因為皮膚要變黑。。。
直到游戲里出現一些有趣的故事的時候,游戲才變得有些生機和活力,就像太陽底下有樹蔭一樣。上次講到了小伙子加入一個即將倒閉的店后一個月,讓店起死回生了。今天再講一個老頭的故事。
老頭大概55歲上下,他的鋪子在轉讓,所以聊上了。他所在的店所在的商圈是寫字樓區,周邊的大部分人是年輕人,店門口路過的也大多是年輕人。正因為年輕人多,干了一個月不到,他就決意要轉讓了,因為年輕人不吃他的東西。人流量跟之前那個店差不多,但是營業額卻要少一半以上。而之前那個店門口經過的大部分是中年人以上的人群,他生意每天都忙不過來。2013年,他說至少掙了50萬,他兩次伸出了帶著五個手指的巴掌,告訴我,這個事是真的,沒騙我。
過一會,搖頭嘆息,“后來那里拆遷,拿不到房子了,就這樣被趕走了。在去爭取,成本費用翻了一倍,人流因為改造反而分流一部分,不敢搞了,作罷”,說完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生意難做啊”。
老板一樣,產品一樣,租金差不多,模式也一樣,結果是一個賺錢,一個虧錢,這里我提一個我想到的新的提法,叫 “目標顧客密度”。有句話說,人流多,不代表客流多,說的就是經過店鋪門檻的目標顧客密度不一樣,導致生意不一樣。
“目標顧客密度”是要觀察和分析的,只有達到一定的密度才可以選擇,才能支撐起一門生意。但是房東算法是不一樣的,他是按照門口經過的總人流量來定租金的,這才有了一個店合適不合適之說。
關于“開店學習社群”
在開店學習社群,我們要用一年的時間見證一個小而美的店怎么做起來的,里面我的分享是系統的,深入的并且跟案例結合的,最終目的是“用頂層設計開店法” 開出一家 “小而美”店。結合我的新店,我會全程直播總結開店的全過程。
里面除了我的分享 ,還有各行各業老板的相互交流學習。現在已經有1300多位各行各業的老板加入社群了,也歡迎您的而加入!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