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跨界餐飲,這次伸手“撈面” 據中國證券報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餐飲業發生90起以上融資,涉及快餐、湯品、代餐、人造肉、茶飲、供應鏈等多個細分領域,融資金額從數百萬元到數億元不等。 在這當中,竟也有騰訊的身影,這個航母級的互聯網巨頭,今年兩度出手,次次瞄準餐飲大賽道。 第一次是今年5月,騰訊數億元入股Tim Hortons,與之共同開發潛力巨大的中國咖啡市場。就在前幾天,企查查又曝出騰訊已成為和府撈面股東。 數據顯示,10月26日,和府撈面關聯公司江蘇和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深圳市騰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同時公司注冊資本由約1112.93萬增加至1365.83萬,增幅為22.72%。 本次融資的更多細節還沒有被披露,但據接近和府撈面的消息人士稱,本次D輪融資金額數字相當可觀,“應該算除了喜茶之外今年餐飲行業的最大手筆融資。”另據未經證實的網絡消息稱,此次融資規模達到了8億元。 騰訊看中了和府撈面什么? 作為中式快餐的現象級品牌,和府撈面自2013年開出首店以來,一直受到餐飲行業的高度關注,無論是其中式高端主題快餐的精細化定位,還是“書房里撈面”的奇特場景體驗,又或是半自助點餐的特殊動線,都在被同行反復觀察和琢磨。 而騰訊選擇和府撈面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擁抱資本 傳統餐飲人常常對資本抱有一種欲拒還迎的扭捏態度,而和府撈面的大門卻始終向資本敞開著。 回看和府撈面的成長史不難發現,這是一個與資本共同成長的品牌。在成立的第三年,和府撈面便融資了3000萬元。此后,2016年、2017年和2019年每年均獲一筆融資,4筆融資合計3.95億元,而今年的巨額融資更是震驚餐飲界。 創始人李學林在上個月的一次公開分享中還曾指出,中國巨無霸級餐企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資本的缺位,可見其非常認可資本對于餐飲品牌發展的重要作用。 除了開放的態度,和府還用業績向每一任投資人交出了完美答卷。 有報道稱,2019年,和府撈面憑借優秀的財務數據和規范的財務體系,實現了沖擊A股IPO的基礎實力,每年復合增長率60%以上,單店坪效、人效,遠超行業水平。 萬店賽道 在數年前和府撈面剛剛嶄露頭角時,李學林就透露過自己的野心:和府計劃在2023年直營1000家門店,未來實現全球10001家門店,一定能夠實現。 他的底氣首先來自品類,小吃快餐是中國餐飲最大的品類賽道,僅面條一個品類的規模就在千億級別,同時市場集中度還很低。在這樣的市場當中有誕生“巨無霸”的機會,正是這樣的市場前景吸引手機行業出身的李學林轉投餐飲。 跨界而來的他,果然做出了一個獨特的模式,和府撈面無論從品類角度、場景調度,還是從產品角度都做了很多的創新。 圍繞“一碗中式傳統面條也能演繹現代生活方式”的品牌主張,和府進行了“撈面“的品類創新,書房的場景創新,自助的流程創新, “草本湯,讓胃更健康”的功能創新。 這一系列創新,為和府帶來了40-50元的客單價,從而實現了自己“中式高端主題快餐”的獨特定位。從單店營收來看,這種模式相當能打。 堅定標準化 用互聯網人的思維看餐飲,難免覺得這個行業標準化程度太低,不具有可復制性,難以規模化。而騰訊之所以相信了和府的“萬店計劃”,也和李學林做品牌的方式有很大關系。 信奉“頂層設計先行”的他,在和府撈面一家門店都沒有的情況下就在江蘇如皋投資1000萬元建起了中央廚房。“你的企業規模想做多大,團隊想建多大,就要把頂層設計做得足夠大。”他在以往接受內參君采訪時曾表示。 中式快餐的標準化道路,始終在爭議中向前推進,在近幾年甚至出現了推崇現炒快餐的思潮。而和府撈面顯然沒有因此動搖過。而對于數字化系統的推崇,也非常對騰訊這類互聯網企業的胃口。 快與慢的拉扯 在研究和府撈面的過程中,內參君曾產生過疑問,它到底還算不算一家快餐店? 按照內部人士的解讀,顯然是算的,根據和府的定位,它是一家“秉承中式文化慢餐飲理念的中式高端主題快餐”,簡稱“慢快餐”。 到底是要快還是要慢?這個問題有點耐人尋味。 首先,目前和府撈面擁有近300家門店,按照李學林的計劃,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里,門店數量要達到1000,這當中缺口不小。拿了資本的錢,在做規模的道路上就沒有了拖拖拉拉的理由,和府必須得加速奔跑。 為了保持定位,和府的產品也明顯比普通快餐高端許多,無論是一斤骨頭三碗湯的制作標準,還是從安格斯肥牛到蟹粉的選材,都對供應鏈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作為產品標準化的堅決踐行者,和府的原料供應高度依賴中央工廠,想擴張門店,后端的壓力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50元左右的客單價,卻又將和府架到了快餐界的“廟堂之上”,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品牌的下沉? 可以說,和府撈面的發展,還留有很多懸念,我們期待它為中國餐飲行業不斷打開新的想象空間。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