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全聚德賠了前面三年的利潤,老字號做錯了什么?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餐謀長?導讀:
    全聚德收入逐年走低,因新冠疫情導致業績更是“雪上加霜”。

    前三季度,全聚德賠了前面三年的利潤,老字號做錯了什么?

    前三季度,全聚德賠了前面三年的利潤,老字號做錯了什么?

    10月26日晚,全聚德(002186.SZ)發布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16億元,同比減少56.71%,凈虧損2.02億元,同比擴大484.4%。

     

    全聚德收入下滑已有三年,2017年至2019年,全聚德營業收入分別為18.61億元、17.77億元和15.66億元,凈利潤也呈逐年下滑趨勢,分別為1.36億元、0.73億元和0. 45億元。

     

    前三季度,全聚德賠了前面三年的利潤,老字號做錯了什么?

    這也意味著,全聚德2020年前三個季度就幾乎虧光過去三年間的利潤。

     

    創建于1864年的全聚德迄今已有156年的歷史。2007年11月,全聚德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 “餐飲老字號第一股” 、 “烤鴨第一股” 。

     

    近年來,在有關全聚德的熱點新聞下,多數充斥著網友們有關其“消費高”“服務差”“菜品陳舊”的吐槽。在多次轉型嘗試無果而終之后,全聚德不得不公開承認,產品和服務滯后于市場需求、創新不足,經營模式和產品類型單一,流量連續下降。

     

    三年來,全聚德股價也一直呈下跌趨勢,從最高23.5元/股降至10.17元/股,市值攔腰斬半。

     

    在營收、凈利下滑的同時,全聚德的現金流亦持續承壓。1~9月,公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02億元。

     

    前三季度,全聚德賠了前面三年的利潤,老字號做錯了什么?

    對于現金流緊張狀況,全聚德曾在今年3月披露一項議案,并獲得股東大會通過,議案內容是終止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將剩余募集資金近4億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從資金層面切實保障后期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

     

    可見,作為中華老字號和全球知名的烤鴨品牌,A股“烤鴨第一股”的全聚德正陷入一場嚴重的經營困境。而“守住現金流底線”的宣言凸顯了這家百年老店遇到的挑戰。

     

    今年新冠疫情暴發后,餐飲市場客源大幅縮減,全聚德宣布對旗下餐廳進行三項改革:降菜價、取消服務費、統一產品價格和制作工藝。

     

    以烤鴨為例,會員價由原本的258元下調至238元;其余菜價也整體下調10%-15%。但如今來看,改革收效甚微。

     

    老字號做錯了什么?

     

    “‘吃老本’放在全聚德身上,是絲毫不過分的。”有人如此評價。

     

    全聚德的“衰落”背后有著復雜的背景,但最直接的導火索還是其菜品定價與環境服務的高度不匹配。在競爭不激烈的時候,能用老字號這個名氣來吸引消費者。而在消費平權的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企業、每個餐廳的好壞很快會得到極大范圍的傳播。

     

    前三季度,全聚德賠了前面三年的利潤,老字號做錯了什么?

    餐飲大環境的變化之外,全聚德的主要困境還體現在了人員的任用和人才的流失上。

     

    其員工介紹,全聚德最大的毛病是不會用真正的人才,體制化思維太嚴重。它不是甘愿吃老本、停滯不前,公司在早年有很多創新的想法,例如外賣配送、孵化快餐子品牌“阿德鴨”,但是這些想法落地的時候,卻任用了一些習慣坐辦公室、搞行政的人。他們不懂市場,就導致這種無疾而終的嘗試越來越多。

     

    近兩年來,除開全聚德外,還有諸多老字號運營和發展也并不順利。今年5月,同為老字號的“狗不理”包子掛牌不足五年從新三板退市。9月,“狗不理”包子又因遭差評后報警一事引發熱議。

     

    為什么頂著金字招牌,老字號們卻跌落神壇?

    01

    發家于市井,如今脫離本地市場

    “北京全聚德烤鴨,北京人不吃;天津狗不理包子,天津人不吃”,這些年無論是在北京的全聚德,還是天津的狗不理,都在當地很尷尬。過于異常的高價,導致它們“被本地人拋棄還不受外地人待見”。

     

    全聚德以北京為根據地把牌子打響,成了京城的頭牌美食。

     

    狗不理以天津為大本營,是天津人的早餐必點,后來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甚至一度成了天津的代名詞。

     前三季度,全聚德賠了前面三年的利潤,老字號做錯了什么?

    它們發家于市井,以當地特色出道,卻被本地人拋棄,現在打開點評軟件,會發現當地人對于這兩個百年老字號品牌差評不斷,吐槽不停。

     

    “太貴了,不值那個錢的”、“味道越做越難吃,只能騙騙外地游客”、“幾十年不變,服務、產品都跟不上”……

     

    前三季度,全聚德賠了前面三年的利潤,老字號做錯了什么?

    本應在當地擁有最好的人氣和口碑,如今卻最不被當地人買賬。

    02

    只做外地游客“一次性”生意,客群斷層

    現如今,打卡全聚德烤鴨、狗不理包子的,基本都是外地游客。

     

    以前的親民小吃,變成了高端品牌,價格讓人嗤之以鼻,價值沒有半分長進。

     

    脫離了本地市場,“佛系的做著游客生意”,當地新顧客,尤其是年輕的一代,看不到新的價值和吸引點不愿意光顧;游客體驗不好,口碑不上去,只消費一次,慢慢客群出現了嚴重的斷層,餐廳的市場也隨著客流減少,逐漸縮小。

    03

    仗著政府扶持,在安樂窩失去危機意識

    “隔開了動蕩市場的詭譎變幻,有些老字號就像個被保護到發絲的巨嬰,在政策營造的溫室中肆意打滾。”

     

    很多餐飲老字號習慣于被保護,而忘記了如何“自我保護”和“未雨綢繆”。

     

    每一次餐飲行業危機的來臨,老字號餐企都有一道幸運的“保命符”——各個節點的政策紅利,幫助其度過劫難和危機。

     

    2017年《關于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2019年的國貨復興,還有今年的疫情期間,老字號從技藝、供應鏈、經營管理模式創新、對接資本市場得到幫助,還能獲得政府補貼。全聚德財報顯示,報告期間全聚德獲政府補助520.6萬元。

    04

    持續吃老本,被后浪拍在沙灘上

    “極致性價比”、“沉浸式就餐體驗”、“直播新玩法”、“個性定制化服務”……

     

    隨著市場的變化,想要做餐飲,就一定要會與時俱進,趕不上潮流就會被市場淘汰。

     

    面對90、00后這樣的新的主流消費群體,因為他們的需求在發生變化,好玩、有趣成了新的訴求,這就要求餐飲人也要跟隨腳步,無論是在產品、場景、服務上都要不斷革新。

     

    而老字號們還在幾十年前的軌道上“因循守舊”,和主流消費群體格格不入。狗不理、全聚德除了在整個體制和運營機制上老化以外,品牌老化,長期的高價低質,沒有新的附加價值出現,嚴重“吃老本”,即使是再好的金字招牌也禁不住這樣的長期持續損失下去。

     

    目前,全國經商務部認定的老字號品牌共有1128家,其中以食品加工、餐飲住宿為主營業務的分別有365家和187家。中華老字號們平均“年齡”140余歲,僅有10%在蓬勃發展,40%能維持盈虧平衡,其余50%都處于慘淡經營或持續虧損狀態。

     

    無論是老字號餐企,還是那些已經沒落的知名品牌,其身上最主要的弊病就是“沒有圍繞用戶迭代創新”,沒有持續不斷的給用戶新價值、新體驗。

     

    餐企想要在市場屹立不倒,“創新”才是企業的永動機。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職業餐飲網、每日經濟新聞、餐飲法務官、網絡

    作者:佚名;圖:網絡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多云轉晴;侵刪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898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30日 00:00
    下一篇 2020年11月1日 00: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