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萬餐企進軍小吃賽道,小吃正餐化暗藏新風口?

    文 | 職業餐飲網 旖旎

    “出餐快、用人少、投入小、毛利高……”
    在疫情后餐飲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有一品類不但勢頭不減,還呈增長趨勢,它就是小吃!

    無論是開出1000家店的阿甘鍋盔、長沙排隊王黑白電視、還是小吃阿芮烤雞爪等品牌,都做到了逆勢突圍。
    小吃的風口一直在,那餐企如何抓住紅利迎風而上呢?
    近期,美團舉辦的《餐飲人圓桌匯》節目中“小吃行業重新洗牌,如何躲過選品坑”的話題引發行業內餐飲老板們的熱議,欄目中嘉賓提到的小吃升級觀點和選品策略都值得餐企關注和深思。
    今天職業餐飲網,將進一步深入探討小吃如今的發展趨勢,以及挖掘小吃未來暗藏的機會點。


    (《餐飲人圓桌匯》關于“小吃”話題節目視頻)

    500萬餐企進軍小吃賽道,小吃正餐化暗藏新風口?
    小吃正餐化、規模化,市場機會越來越大

    美團發布的《2019-2020年中國小吃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國目前約有500萬小吃商戶,目前是餐飲業最大的品類賽道。

    今年1-8月小吃外賣訂單量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106.1%,交易額恢復至去年同期的116.9%

    小吃正向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機會大步邁進。
    1、小吃更容易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占比加大

    靠一塊雞排,正新雞排一年賣7億份,門店數20000+,超肯德基、麥當勞總和;

    靠一根鴨脖,絕味鴨脖不僅市值近500億,門店超10000家,凈利潤還達到8個億;

    從他們身上不難看出,小吃更容易規模化、品牌化,因為小吃有著自身模式“輕”的優勢:

    30平以內小店,員工2-3人,產品適合標準化,易于管理擴張,所以未來小吃賽道更容易誕生“萬店”品牌。

    500萬餐企進軍小吃賽道,小吃正餐化暗藏新風口?


    2、95、90后飲食習慣偏零食化,小吃趨向于正餐化
    當我們觀察小吃行業,可以發現,小吃已經從原來的簡單零食慢慢趨向于正餐化。
    《餐飲人圓桌匯》節目中,美團餐飲系統產品市場負責人王東烽提到,“以前小吃不是以吃飽為目的,更偏向于零食類,但現在來說,有很多人就拿小吃來果腹了,比如肉夾饃,現在已經變成正餐食品了”。
    而對于夸父炸串創始人袁澤陸來說,通過多年來觀察小吃客群行為習慣,在這一點上同樣有很多共鳴。
    “ 年輕人95后、00后飲食習慣已經偏零食化,不像原來老一輩一樣必須一天三頓按時按點去吃,吃飽以后再吃下一頓,而是隨時隨地想吃就吃,這也讓他們逐漸把零食當做正餐去吃 ”《餐飲人圓桌匯》嘉賓袁澤陸說。

    500萬餐企進軍小吃賽道,小吃正餐化暗藏新風口?
    當小吃慢慢趨向于正餐化,它的市場也在擴大,如果說以前只能搶占小吃市場的份額,那現在既可以在小吃賽道分一杯羹、又可以搶占新的正餐客群,市場空間和機會都在增長。
    比如每到一處就成功鎖定當地客群的“超級文和友”,無論是長沙的店,還是今年廣州新開啟的5000平新店,它不再單純只做小吃生意,從開業到打烊它已經鎖定了午市、晚市正餐以及夜宵的所有時段,而客群也比以前擴大幾十倍。
    500萬餐企進軍小吃賽道,小吃正餐化暗藏新風口?
    借助大數據時代“數字”工具,
    搶占小吃風口增長紅利
    小吃的風口一直在,很多餐飲創業者也都緊盯這塊肥肉。但是我們也發現,小吃品類眾多,呈現出多元化、但集中度卻不高。真正能走出來品牌化、連鎖化的還是小部分群體。
    眾多的中小商家什么火做什么,只模仿“皮毛”,選品、選址、經營都無章法,因此也走了很多“坑”,像是麻辣燙、冒菜、雞蛋仔冰激凌這些都是重災區。
    同質化嚴重,不看選品大數據就盲目跟風還“扎堆”開,曇花一現,最后都如黃燜雞米飯一樣漸漸淡出顧客視野。
    那對于餐飲老板來說,怎樣去做小吃選品,才能抓住小吃風口如今的增長紅利期呢?

    500萬餐企進軍小吃賽道,小吃正餐化暗藏新風口?


    1、 “食材”是小吃選品的第一驅動力

    袁澤陸在《餐飲人圓桌匯》節目中提到,在小吃選品中,“食材”一定是第一驅動力。

    以他的小吃品牌夸父炸串為例,在做夸父炸串選品時,袁澤陸最先對顧客喜歡吃的“食材”做了數據調查,看看哪個食材顧客更愿意點單。

    他參考了麻辣燙、串串香等門店的數據,發現食材最高的排名分別是雞肉、魚豆腐、土豆片、鹽酥雞、小郡肝等。

    所以他把這些顧客喜歡的“食材”放到自己的炸串菜品之中,他認為只要食材大家喜歡,無論是煮著吃、還是炸著吃,大家都會喜歡。


    2、麻、辣、酸、甜四種味型小吃,最受歡迎
    仔細觀察近幾年行業里火爆的小吃單品,可以發現幾乎清一色的要不兼具麻辣味型、要不兼具酸甜味型,像是麻辣燙、螺螄粉、串串火鍋、酸菜魚、鍋包肉等。
    而我們也可以依據顧客口味偏好的大數據,去做選品,從而在味型上抓住顧客偏愛的小吃單品。
    3、抓住“數字”紅利,學會借力平臺數據“選品”
    那口味數據、食材數據從何而來,怎么去對比?一家一家店去找嗎?
    王東烽在《餐飲人圓桌匯》節目中提到,“現在利用美團餐飲系統的數據,你可以5分鐘做完以前幾天的數據調研工作”。

    無論是夸父炸串,還是親愛的鍋包YOU等餐飲品牌,在確定小吃選品之前,都在利用數據來幫助自己。
    其實不只是餐飲行業,現在最火爆的跨境電商也是如此,面對來自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由于種族、國別、文化習俗、消費習慣、興趣的差異,自然會影響到商品的品類和銷量等問題。只有運用平臺大數據去做用戶畫像的分析,了解顧客心里,才能保證選的產品更符合顧客所需。
    那餐飲老板要如何獲取數據,又怎樣通過數據來幫助自己選址、選品?
    1)通過外賣平臺線上、線下數據入手
    外賣等平臺是獲取數據最好的入手渠道,以美團餐飲系統為例,美團平臺自身就擁有堂食、外賣、團購線上、線下630萬活躍商戶和4.6億交易用戶數據。
    2)參考平臺生成的選址、品牌、同行分析報告
    美團餐飲系統打通了堂食、外賣和團購業務的線上、線下全渠道餐飲生態數據,具備更強的行業優勢,其生成的選址、品牌和同行分析報告更有助于餐飲老板做自己所選品類的深度分析。
    3)通過各品類商戶流水、訂單量、顧客畫像等維度綜合對比
    除了宏觀數據和分析報告,餐飲老板也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更細分的數據,來衡量自己所選的品類是否在某一個區域熱賣,或者所選店鋪位置是否可以獲得更多客流。
    比如,美團餐飲系統可提供所選商圈范圍內餐飲品類的流水、訂單量、客單價和客流量等核心餐飲經營指標,覆蓋堂食、外賣、團購等多個維度。
    如果餐飲老板想開一個雞排店,就可以根據美團所提供的,附近商圈內同行雞排店鋪的訂單量、客單價、客流量、顧客消費時段、實付價分布等來綜合考慮店鋪的位置,和所選品類的可行性。
    餐飲老板不用經過繁瑣的調研步驟,就可以通過美團平臺的數據來幫助自己做決策。
    夸父炸串、南昌特色小吃品牌萬方圓拌粉瓦罐湯、沫汐披薩等都是通過美團平臺所提供的數據、用戶畫像分析等來做的新店選品、選址,以及借助平臺給予的流量飛速成長。
    近期,美團也推出商戶成長計劃,為優質商戶提供流量等各方面支持,一方面為廣大中小商戶填補線上經營能力短板,另一方面幫助大型連鎖商戶了解各門店線上運營能力的不足,幫其快速提升。
    職業餐飲網總結:
    “數據就是力量”,這是亞馬遜的成功格言。
    美團餐飲系統的核心目的就是幫助餐飲老板用“數據”這個工具來跨過很多餐飲“雷區”。
    它不再僅僅是一個選址工具,更像是一個“綜合處理器”,輔助餐飲老板解決選品、選址、運營管理、獲取流量等多重難題。
    大數據時代,只有善于運用平臺數據優勢的餐企,才能做第一波獲得紅利的“幸運兒”。

    -END-
    主編丨陳青 

    推薦閱
    海底撈前員工開出500家串串火鍋,卻一夜間宣布停止加盟……
    80平日入兩萬三,開430家門店,又一餐飲品類風口來了?

    賠慘了的全聚德:虧損2億,三個季度虧光三年利潤!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916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日 13:45
    下一篇 2020年11月3日 04:0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