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導語
     

     

    夏天又到飲品的旺季,在茶飲市場持續高溫的時候,還有一個不為大多數人關注,但是又很活躍的中式甜品,也迎來了火爆期。

    不過和“近親”茶飲的無限風光不同,中式甜品盡管也開遍了全國,卻依然沒有一個領頭羊。
    ?文章看點:?
    • 中式甜品市場目前有哪些玩家?市場空間還有多大?

    • 中式甜品想要突圍,應該向茶飲學習什么?

    所謂中式甜品,沒有一個嚴謹、權威的官方定義。從行業角度出發,不妨化繁為簡,把蛋糕烘焙類、茶飲類和偏于零售化的甜食(糖果甜點類)排除在外,那么剩下比較重要的就是港式甜品、廣式甜品和臺式甜品了,統一稱之為中式甜品。
    中式甜品歷史悠久。商周時期先民已有儲冰習慣,春秋末期冰鎮米酒等冷飲開始流行,晚唐時,商人在冰中加糖吸引顧客。宋元冷食豐富,蜜糖和珍珠粉也成為配料之一,明清時期,街肆冷食店繁多,雪花酪、刨冰、酸梅湯等已是尋常市民消遣之物……
    在《紅樓夢》中所出現的“糖蒸酥酪”,據專家考證,其類于現在的廣式甜品雙皮奶。
    △化州糖水,在廣州街頭隨處可見
    如今,中式甜品遍布全國,既有裝修時髦的中高端商場甜品店,也有走累了可隨時坐下來飲一碗的街邊糖水鋪。
    不同于麻、辣、酸等,甜味是各地通行的口味。曾有機構調查顯示,全國80%以上的人都喜歡甜品。但是,能讓大部分消費者叫得出的品牌卻沒有幾個。這是為什么呢?中式甜品面臨著什么發展瓶頸?又將如何突破?
    1
    遍地開花的中式甜品
    中式甜品有著上千年歷史,但是近十年才是它的黃金時代。

    企查查數據顯示,2009年注冊的甜品門店數才只有929家,從2011年起門店數量開始爆發,到2019年甜品門店注冊量達16661家。
    紅餐網(ID:hongcan18)整理大眾點評數據可知,近年來,中式甜品早已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從南到北,中式甜品遍地開花。而在廣東這個中式甜品的老巢,僅廣州一城數量就達4225家。
    ?
    △中式甜品市場區域分布
    成都和重慶這兩個美食之都,門店數量緊隨其后,分別為2708、2366;南京、杭州、上海等華東城市甜品門店數也很可觀,分別在1000~3000家之間。
    令人意外的是,一般認為南方人習慣甜品,北方人未必喜歡,但其實在華北東北地區,中式甜品店并不在少數。尤其是沈陽、北京、哈爾濱三城,甜品店數量在全國省會及直轄市中位列前十。
    而在中式甜品門店遍地開花的同時,其市場也呈現出眾多鮮明特點:
    • 第一,港式、臺式、廣式三分天下
    我們以“2020年中國餐飲(細分品類)三甲品牌”甜品細分品類的投票品牌為例。其中港式甜品包括滿記甜品、許留山、果C益佰、聰少甜品、酒窩甜品、杏記甜品;臺式甜品有鮮芋仙、仙芋世家、豆花媽媽;廣式甜品有五條人糖水鋪。
    可以看到,三分天下的格局中,以港式甜品的發展速度最快、品牌最多、創新最頻繁、影響力最大;而臺式甜品憑借自己地道的“土氣”食材應用,闖出了一片天地。
    至于廣式甜品,其光芒則被港式甜品所掩蓋,二者的界限也漸漸變得難以區分。只有在南粵的大街小巷,那遍地的糖水鋪,才能向你展示廣式甜品的旺盛生命力。
    ?
    ?
    △夜晚街邊的糖水鋪
    • 第二,南北分野明顯,地域化趨勢明顯
    從規模上看
    ,盡管甜品店開遍全國,但北方地區的數量和南方地區不可同日而日。企查查數據顯示,廣東一地甜品店數量達13288家,占據了全國25.55%。而在北方地區,甜品店的數量相對集中在省會和幾個大城市。
    從產品上看
    ,南北具有顯著區分。在南方地區純粹的糖水店居多;而越往北部,甜品店的產品線越雜,增加了很多烘焙類的產品。
    例如,滿記甜品品種繁多,一個門店的菜單選項能夠達到200多款,基本上你想吃什么都能找到。而許留山主打芒果類鮮果撈,品類特征鮮明。而在很多北方甜品店,蛋糕、吐司、抹茶千層等甚至成為門店的主打,而糖水類甜品只有楊枝甘露、芒果撈等少數幾款作為陪襯。
    從門店類型來看
    ,隨著近年來購物中心熱在餐飲行業的興起,曾經主要以街邊店形式存在的中式甜品店,也紛紛入駐城市購物商場,成為休閑餐飲的代表之一。中式甜品店的形象變得更加年輕時尚。
    • 第三,新舊品牌勢能轉換、后浪洶洶
    餐飲界競爭激烈,能夠數十年興旺的老字號并不多,在中式甜品中,叫得出名號的老牌子就更少了。近年來,在互聯網+和新茶飲的影響下,各種新式甜品品牌層出不窮。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再也存續的甜品企業近10萬家,99%是近十年注冊的。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2
    ?
    挑戰眾多,
    內外交困的中式甜品后繼乏力
    ?
    今年三月,一則“連鎖甜品店許留山因欠租遭入稟申請清盤”的報道將許留山這個60年老字號推上了風口浪尖。
    盡管幾小時后官方就發布了一則解釋,稱內地門店的營業狀況不會受到影響。但媒體報道顯示,其內地門店有3/4已經注銷,在營業的門店不足100家。
    許留山的困境只是中式甜品近年來境遇的一個縮影。
    不少餐飲人表示,雖然前幾年中式甜品店很流行,但是近幾年“明顯感覺下滑好嚴重”。

    紅餐網(hongcan18)搜索百度指數發現:
    整個甜品品類的熱度在2017年7月達到峰值后,就出現斷崖式下跌,至今依然在水平線下徘徊。以許留山、滿記甜品、楊小賢、冰雪皇后四品牌為例,2013-2017年是它們搜索熱度最高時期,2018年左右,熱度開始腰斬,此后一直萎靡不振,2020年開始更是陷入了谷底。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上:甜品歷年網絡熱度變化;下:4個中式甜品品牌歷年網絡熱度變化
    。點擊
    放大查
    企查查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2018年全年注冊的甜品店數量為11420家,比前一年減少了4235家,增長率為-27%!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甜品門店2009-2020年7月注冊量分布
    雖然去年甜品店數量有所回升,但一場疫情讓餐飲遭遇暴擊,整個甜品店數量又出現暴跌——2020年1-7月,我國甜品店的注冊量是5550家,相比去年同比下降46.4%。
    與此同時,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開始逐漸浮出水面——盡管這些年新品牌層出不窮,但整個中式甜品品類甜品卻沒有多少特色和亮點,更沒有出現全國性知名大品牌,也就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領頭羊。
    在中式甜品發展停滯不前的時候,新式茶飲市場的火爆也在進一步沖擊和擠壓這個品類的市場。
    特別是隨著喜茶、奈雪、茶顏悅色、滬上阿姨、coco、一點點、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等品牌的崛起,茶飲的產品線一再更新細分,出現了燒仙草、楊枝甘露和五谷茶飲等茶飲細分品類,更是進一步模糊了茶飲和中式甜品的界限。
    當越來越多新茶飲門店在購物中心和街邊巷尾出現時,老式的甜品店,開始日益落寞。
    “當年選擇少,覺得挺新鮮,現在選擇多了,許留山、滿記這種港式甜品,和其他廣東老式的糖水店就變得守舊了。”一位老廣說道。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喜茶等新式茶飲品牌也在沖擊著中式甜品
    此外,中式甜品還直面西式甜品的競爭。法式甜品精美、日式甜品雅致、意式甜品獨特,都吸引了一大批擁躉。各大城市中,這些新式甜品店數量已經超過了中式甜品店。
    外部沖擊只是中式甜品諸多問題的一個方面,內部的隱患才是困擾著這個品類發展的根源:
    • 在消費場景上,甜品作為非餐品,不能當做正餐吃,這就限制了很多消費場景。
    在早餐、中餐、晚餐這種傳統餐點,甜品店客流較弱。而在快節奏生活的當下,非餐時段要消費者走進餐廳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可要命的是——中式甜品又極度依賴堂食體驗,外賣契合度不太友好。
    雖然,不少中式甜品店會嘗試在產品上加入小吃品類,但是在消費者固有的消費認知中,這個只能當消遣餐,不能當正餐。這就大大限制了中式甜品的發展。
    這方面茶飲就要靈活得多了,隨拿隨走、邊走邊喝,堂食外賣兩相宜。
    疫情期間,在大部分甜品店還關門歇業的時候,自復工第一天起,全國奶茶訂單量就率先爆單。來自寫字樓的奶茶果汁外賣訂單一度環比增長100%,在廣州和深圳,奶茶同樣位列最熱外賣單品。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茶飲產品便攜易帶,堂食外賣都很合適
    而甜品盛裝容器大多是碗狀,而且產品不同,容器的材質和形狀也各異,加上有些需要配合沙冰,還有溫度食用,只能高度依賴堂食。
    • 消費習慣方面,甜品主要以年輕女性消費者為主,客群范圍受限。
    百度指數顯示,甜品的消費者主要集中在20-39歲的年齡段,共占據了甜品消費人群的81%;而在性別分布方面,近七成都是女性消費者。
    而女性客戶和年輕消費者的一大特征是“善變”。她們天生愛好流行、時尚和新奇的內容,中式甜品老化的品牌形象,越來越難以滿足她們的胃口。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百度指數——甜品消費年齡和性別分布。點擊放大查看
    • 客單價難以提高、性價比不明顯。
    中式甜品大多給人的印象是廉價實惠的。以廣東地區為例,當地的糖水鋪一碗糖水幾塊錢,貴的可以雖然可以賣到十多二十元,但是要想像茶飲一樣賣到20-30元,甚至更高卻很難。除非加入一些名貴的食材,如燕窩、雪蛤等,但是帶來的必定是成本的上升。
    此外,甜品本來分量就少,一小份賣十到二十元,這已經快趕上一份午餐的價格了,大部分消費者會在內心覺得性價比不高,如果是想解暑或者解渴還不如買一杯奶茶劃算。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 季節性明顯,消費時段受限。
    甜品具有季節性。一是食材有季節性,比如芒果、榴蓮等當季食材不是全年都有,即使通過冷鏈技術儲藏,但產品新鮮度也打了一個折扣;二是消費者口味轉換,夏天喜好冷食,冬天喜歡熱食,因此夏天水果類甜品流行,而冬天則撈糊大熱。
    這種季節性對于以某一主打食材為主的甜品品牌,或產品以某一口味類型為主的餐廳都有很大影響。
    同時,甜品在消費者眼中,大多是消遣食品,消費時段受限。
    • 行業門檻低,市場競爭激烈。
    中式甜品本身用料簡單,做法上更是簡單,蒸或者煮,加糖加配料,基本上不會有很復雜的工序。即使是港式和臺式甜品,一開始以用料搭配和不斷創新的食材讓人驚艷,但是一目了然的配料,還是難以打造什么產品護城河。
    比如曾經讓人驚艷的芒果撈、楊枝甘露,如今滿大街都是,早已不復往日光芒。
    3
    中式甜品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也許一些門店會關閉,有些品牌會老去,但是有著深厚歷史的中式甜品是不會消失沒落的。其深厚的群眾基礎,注定中式甜品還有著廣闊的市場和很多想象的空間。要想入局或者突圍,或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一線城市消費升級,低線城市潛力巨大

    從大眾點評中式甜品價格區域分布可知,分布在31個省會、直轄市的39497家甜品店,客單價50元以下價位的門店數量為36559家,占據92.56%的比例。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中式甜品價格區域分布
    50-100元價位的為1106家,100-300元價位有600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成都、杭州、重慶、西安等新一線城市,已經出現更多定位高端的甜品店,消費升級現象明顯。
    ?
    而在這些中心城市之外,甜品市場還沒有飽和。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二三線城市,當地甜品市場才剛剛興起,同樣也有很大的需求。
    ?

    (2)南方市場開始飽和,北方市場有待開發

    以廣東省為例,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全省甜品店(剔除蛋糕烘焙類)共20004家,總量全國遙遙領先。其下轄的21個地級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門店數均超過2000家,廣州市獨占4200家,總量龐大,分布廣泛。
    而在北方市場,即使是甜品店數量相對較多的黑龍江省,全省甜品店也不過3379家,哈爾濱一地就占據1624家,獨占約50%。其下所轄的13個地市、區,最少的僅16家。
    因此,在南方市場發達地區,中式甜品店宜通過提升服務和體驗取勝;而在北方還存在很多機會,在進入市場時,考慮到烘焙類面食在當地的群眾基礎,適當增加烘焙類產品會是一個比較好的舉措。
    開遍全國的中式甜品,為何卻干不過茶飲?|| 品類洞察
    △中式甜品可以創新搭配
    ?

    (3)深挖細分品類,打差異化

    各式糖水、燒仙草、湯圓、雙皮奶、芋圓、鮮果撈、鮮榨果汁、冰山、刨冰…..傳統糖水鋪產品能多達上百款,產品沒有明確的細分定位。而這或許是中式甜品的機會。
    ?
    近年來餐飲行業細分趨勢明顯大,中式甜品也是如此。如“香港果C益佰甜品·水果撈”、書亦燒仙草、鮮芋仙、豆花媽媽、美思密可酸奶,一下子就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在消費者里面也更有認知度。

    (4)打破消費場景限制,走融合之路

    書亦燒仙草半杯都是料,是甜品飲品化的一個原型;7分甜將楊枝甘露飲品化了;TEA CROSS交茶點推出了“提拉米蘇奶茶乳酪”……這是茶飲和中式甜品的一個破界融合過程。
    ?△7分甜將楊枝甘露飲品化了(圖源七分甜官網)
    同樣地,中式甜品也可以借鑒這樣的趨勢,做一個品類大融合,如賣甜品也可以賣飲品,賣點心包子。目前,不少甜品店紛紛將小吃和奶茶的產品納入菜單。如香港米芝蓮兼賣熱狗包、許留山推榴蓮芝士餅,就是很好的一個嘗試。
    而甜品+烘焙+飲品已成為很多甜品店突破消費場景的出路之一。例如“許留山甜蜜站”,作為旗下分支,就是傳統甜品店升級為飲品+甜品模式。
    △許留山甜蜜站杭州天虹店。圖源許留山官方公眾號

    (5)塑造IP文化,品牌升級轉型

    甜品的主要客群是年輕女性,她們時尚多元、注重個性、追求健康和格調,中式甜品要想抓住這些消費者的心,就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做出升級改變。
    ?
    無論是門店裝修設計還是產品的研發搭配上,都應該做升級,改變以往那種古老陳舊的門店形象,打造專屬的品牌IP文化。
    ?
    這一方面是品牌形象的塑造。例如茶顏悅色,通過品牌名稱、門店空間、產品命名、產品包裝等一整套設計打造的國潮風,塑造了一個偶像養成系的“鄰家妹妹”形象,吃到了國潮風紅利。
    ?
    另一方面則是品牌形象的傳播。像滿記甜品,通過與當紅電影聯手IP合作,跨界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
    ?
    結 語
    從街頭糖水鋪,到遍地開花,中式甜品從最初的傳統美食行業,發展成為品類更加細分、融合趨勢明顯的現代餐飲品類。
    中式甜品雖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阻礙,但是它歷史悠久、品類豐富、群眾基礎深厚。只要能夠突破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

    往期推薦

    • 品牌剖析系列

    巴比饅頭 |?紫燕百味雞?|?華萊士?

    ?文和友|蜜雪冰城|茶顏悅色|薩莉亞

    ?古茗?|?瑞幸咖啡?|?喜茶?|?眉州東坡

    • 品類洞察系列

    餃子?|?日料?|?鹵味?|?燒烤

    粥品?|?米線?|?茶飲?| 兔肉

    豬肚雞 |小龍蝦?|?火鍋外賣

    十大品牌榜單總榜?|?快餐榜單

    茶飲榜單?|?鹵味榜單?|?串串香榜單

    粉面榜單?|?火鍋榜單?|?麻辣燙榜單

    椰子雞榜單?|?餐飲業趨勢分析報告

    轉載合作請加微信:cyppgc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品牌觀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014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13日 16:42
    下一篇 2020年11月13日 20:5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