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在現今的餐飲業,食品添加劑一直讓顧客們談之色變,很多人認為,餐廳里的菜品如果顏色鮮艷,就是放了添加劑,菜品很香很可口,也是放了添加劑,以致于很多餐館,要打著自家的出品是“無添加”的口號來招攬生意。

    食品添加劑到底有多可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相信這些問題,不少廚師和消費者都希望能夠一探究竟。

    說起食品中的添加劑,很多人都會“談虎色變”,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讓人觸目驚心。

    如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鴨蛋中的蘇丹紅,饅頭中的吊白塊等等,這些食品安全事件就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從而讓大家出現了一種看法“一切的添加劑都是不好的”“食品添加劑就是有毒化學品”,而且覺得,一旦吃了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就會危害身體健康。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什么是食品添加劑?

    要知道食品添加劑到底能否使用,是否對人體有害,得先對其有所了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第十五條規定,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物或天然物質。

    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提取物和化學合成品兩大類;按照用途,可將其分為22大類2500多種,其中,食品香料有1000多種。而食品添加劑中最主要的,就是食品香料跟食品香精。

    而且《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添加劑不得掩蓋食品腐敗,不得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

    由此可見,食品添加劑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食品品質。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食品添加劑有毒嗎?

    談到食品添加劑,可能很多人講,出了那么多的食品安全事件,都跟添加劑有關。而食品添加劑之所以被人們所誤解,主要原因是來自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等物質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

    但需要知道的是,引起廣泛報道的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等物質,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屬于“違法添加物”

    對于食品添加劑,我國有非常嚴格的審批程序,在任何一種食品添加劑上市之前,都會有“毒理學試驗”,就是通過在動物身上的試驗,找到一個對人體無害的劑量范圍。

    因此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是在確保人體長期食用也不會產生安全隱患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批準。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食品添加劑對營養有危害嗎?

    對于食品添加劑,很多人的概念只停留在色素、防腐劑、香精之類,這些添加劑讓食物呈現出五顏六色、美味可口。但是,食品添加劑還有很多,其中的營養強化劑在生活中更為常見,比如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等,都是營養強化劑中的一員。

    如我們經常用到的加碘鹽、加鐵鹽、加鈣鹽、鐵強化醬油等,這些調料中,都添加了對于身體健康來說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彌補了日常飲食中營養素的不足。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為何要使用食品添加劑?

    其實食品添加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比如北方人最愛吃的老面饅頭,是用“面引子”醒發和好的面團,之后要加入小蘇打,如果不添加小蘇打,蒸出來的饅頭是酸的,根本無法食用。

    而小蘇打,就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

    不過,在添加小蘇打的時候要注意使用量,如果添加過量,蒸出來的饅頭就有點發黃,不僅影響賣相,也影響口感味道。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揭開食品添加劑的真面目

    近年來,有關食品安全的各種報道,不斷變著花樣冒出來,引起不少人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懼。其實,很多人對于食品添加劑的認識,是有偏差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教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孫寶國說,為什么中國老百姓這么害怕食品添加劑?因為我們中國很多人,其實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劑。

    下面,就讓孫院士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食品添加劑。

    點擊視頻觀看

    視頻來源:科普中國

    這些食品添加劑,你聽過沒有?

    近年來,關于食品添加劑的新聞報道,一個接著一個,層出不窮,讓消費者們擔心不已。

    你是否看過這些新聞——“無良商家用‘牛肉膏’讓豬肉變牛肉”“牛肉丸彈牙靠高彈素‘助陣’”“添加‘一滴香’,開水變‘高湯’ ”……

    報道稱,XX記者走訪發現,五花八門的添加劑成為眾多餐館調味攬客的利器,不少美食的背后,都存在濫用添加劑的問題,有損消費者健康。

    比如,使用名為日落黃的添加劑,只要在鹵水中加上小半勺,就能讓燒雞、豬頭肉等鹵肉油光發亮、黃里透紅。

    號稱是牛骨熬煉、整雞燉制的純正肉湯,其實很多都是使用牛肉精等包含大量食品添加劑的復合調味料,加入開水制成。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除此之外,更有報道稱,為了解市場上有多少種食品添加劑,記者暗訪了幾個市內大型食品添加劑批發市場,發現有五花八門的食品添加劑在出售,“鮑魚素”“高湯粉”“高彈素”“特麗素”“牛骨白湯”“脆皮王”……這些食品添加劑的名字多如牛毛,令人震驚。

    然后,記者走訪發現,各種食品添加劑都擺在批發店內顯眼處,這些食品添加劑不但囊括了各種水果香味以及常見的豬、牛、雞、鴨肉提香的各類“膏”,還有“紅燒牛腩膏”“燒烤膏”“爆烤鴨香膏”以及可以調制出海鮮、雞湯等味道的調味汁等。

    食品添加劑批發市場還有售各種海鮮粉、干貝素,和加水即能煲出靚湯的湯類添加劑,如“云吞高湯”“牛骨白湯”“大骨肉湯”等。

    還有能讓肉丸彈牙、嫩口的“高彈素”“肉爽彈牙素”“嫩肉粉”;用于給肉類提香的“肉香膏”“肉寶王”“特A透骨香”;讓燒鵝變得皮脆肉香的“燒鵝脆皮王”“燒臘香膏”“潮汕老鵝膏”等。

    而在某某食品添加劑批發市場,記者在用于增甜、增香的香料、香精中,還發現了“甜蜜素”“榴蓮香精”。在某某食品添加劑批發店,還找到“潮汕砂鍋粥增香粉”“湯河粉增香粉”“火鍋湯料增香粉”等,分類十分細致。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對此,上海市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秘書長吉鶴立介紹說,一滴香、日落黃等食品加工中使用的“輔料”,都屬于食品添加劑,或者包含添加劑的復合調味料。其用途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鮮,成分多屬植物提取物或化學合成品,“因其少量添加就能增強食物的某方面特性,因此廣泛運用于食品加工領域”。

    山西省焙烤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杜笑白也介紹稱,目前,國內允許使用的甜味劑有營養型和非營養型兩種。營養型主要指麥芽糖醇、蔗糖、葡萄糖漿等,它們除了有甜味,還產生熱量。甜蜜素屬于非營養型甜味劑,是一種低熱量的合成甜味劑,其甜度為白糖的40倍至50倍,被廣泛應用于冷飲、乳飲料、醬漬蔬菜、鹽漬蔬菜、面包、糕點、餅干、復合調味料、蜜餞中的涼果、話梅類、牙膏、口服劑、藥片糖衣等產品中。除此之外,甜蜜素還用于液體食品中,如飲料、低度酒、保健醋等。

    廣州工商部門負責人亦表示,只要食品添加劑證照齊全,即證明是安全的,可合法使用。如一款凈重500克、要價30多元的“正味食品原味地魚粉”,包裝上QS號碼和生產廠家資料皆齊全,所寫成分是“本產品用真正地魚為原料”,建議用量是1.5%~2.5%,這就是合格產品。再如一款500毫升賣90元的“味之道干貝素”,其外包裝上除了QS認證號碼和廠家資料齊全外,還寫用上等瑤柱制成,也是合法產品。

    上海市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協會也發文稱,全世界食品專家都公認,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但為什么媒體總有人拿食品添加劑說事?因為這些人知道,拿食品添加劑來制造新聞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所以一講起食品安全,就有意無意往食品添加劑上靠。你們有誰見過美國、歐盟這些國家的媒體拿食品添加劑說事的?為什么只有中國的媒體常常拿食品添加劑說事?

    一滴香、牛肉膏、肉寶王這些產品被媒體歪曲宣傳,在消費者心中 的“節”還沒散去,2016年12月又將調制牛肉拿出來說事,有完沒有?無知者,可以學。媒體人,尤其是資深媒體人,一次、二次錯了不要緊,看看書,很快就能了解食品添加劑。

    而紅廚網曾經發布的《嫩肉粉,到底是魔鬼還是天使?》一文,也給大家小小科普了一下,大家可以點擊藍色字體回顧。

    所以說,食品添加劑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成了許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甚至在一部分人眼里,食品添加劑已經成了“食品不安全”的代名詞。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食品添加劑真的無毒安全嗎?

    非也。

    雖然食品添加劑是國家允許使用的,但如若過量、超范圍使用,對人體是有害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在第十二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特別指出,食品添加劑有毒與食品有毒是兩碼事。食品添加劑不是非法添加物,它的使用是6大客觀需求決定的,“食品添加劑本身有毒,與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有毒絕對是兩回事”。

    添加了添加劑的食品不等于毒品,吃了含有添加劑的食品不等于中毒。但是,食品違法使用、超量、超范圍使用添加劑就存在風險,可能危害民眾的健康。

    一般能在超市上架的食物,里面的食品添加劑已經得到國家的認可。有些添加劑是合格的,但有一些添加劑里面是含有化學成分的,對人體是有傷害的。

    如大家熟知的三聚氰胺、蘇丹紅,這兩種東西,本身是工業用品,是違法添加物,并不是食品添加劑,是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加入到食品中的。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山西省焙烤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杜笑白也介紹說,甜蜜素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不違規超量、不超范圍使用是對人體無害的,國家是允許在食品中添加使用甜蜜素的。

    但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一些假冒甜蜜素,是違法添加了芒硝、氯化鎂甚至硼砂等非食用物質的。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鈉,不屬于食品添加劑,它可以用來制造洗衣粉,作為藥用可以通便,正常人服用后會導致腹瀉。

    氯化鎂分工業氯化鎂和食用氯化鎂兩種,食用氯化鎂就是我們做豆腐時使用的俗稱“鹵水”的凝固劑,但如果食用了成本較低的工業氯化鎂,可能會因重金屬超標,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

    “事實上,近年來發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均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有關。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等都不是食品添劑。”杜笑白先生說。

    “食品添加劑本身沒有害,害在人為。一些不良食品企業把不能用于食品的物質加進了食品中,使甜蜜素等許多食品添加劑受到‘牽連’,也使消費者產生了誤解,認為凡是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就是不安全的。其實,食品添加劑如果少量食用,對身體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食用過量,對身體將會造成傷害。”杜笑白進一步解釋。

    食品添加劑,到底能不能食用?

    而食品安全導刊-食安中國網也發文稱,規范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比如一滴香,肉中寶是允許使用的,但如果超量使用、非法使用、超范圍使用,就會給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諸如三聚氰胺、蘇丹紅則屬于非法添加物,是不允許添加在食品中的。

    廣東食品學會專家范瑞亦指出,之前遭媒體曝光的“牛肉膏”屬于肉類香精,本身并沒有問題,問題在于有商家把這超量用在豬肉上,使其轉化為牛肉。其它食品添加劑的問題也一樣,主要不是違法生產食品添加劑的問題,而是商家不當使用、超量使用的問題,超范圍使用是會對人體有害的。

    結語

    對于食品添加劑,我們應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本文的用意,只是想告訴各位讀者朋友們,不必對食品添加劑過于恐慌,只要按照標準添加,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是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的。

    而此文,也并非鼓勵廚師、食品加工者隨意使用食品添加劑因為現實中,確實有些商家、廚師存在著超量使用、非法使用或者超范圍使用的情況,讓其他廚師也跟著蒙羞。

    因此,作為廚師的我們,應本著“非必要不使用”的原則,少用甚至不用食品添加劑,以自身的技術去把出品做好,讓廣大食客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覺得我們“好看”的

    請點擊此處↓↓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061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16日 21:33
    下一篇 2020年11月16日 21:3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