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2020年11月20日 No.846

    1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白話文翻譯

    天下有道的時候,戰馬都被送到農夫那里用來耕田。天下無道的時候,連懷孕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小馬駒都只能出生在戰場上。最大的罪過,就是欲望太強,最大的禍端,就是不知足,最大的過錯,就是欲望太強啥都想要。因此,知道滿足的這種滿足,才算是長久的滿足。

    2

    天下治理有道的時候,戰馬都送到田里去耕地了,“糞”,在這里做滋養之意來講。

    是不是有一種“馬放南山,刀槍歸庫”的感覺?

    那天下無道的時候,啥樣呢?

    戎馬,就是戰馬,戰馬在郊外生下小馬駒。

    啥意思呢?

    就是連懷孕的木馬都會被送上戰場,多凄慘?

    在這里,用戰爭來舉例,要知道道德經對戰爭,一向是非常反對的。相關的說法有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的反戰之語還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等。

    不得已才出兵,已經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了,還要把懷孕的木馬也送上戰場,這簡直無法接受。

    要知道,在老子的概念中,打仗這種事情,要當做喪禮來對待啊。

    “以悲哀泣之,以喪禮處之,勝而不美,勝而美者是樂于殺人。”

    為啥說老子的思想高級呢,他用兩個“很接地氣”的形象比喻,就把有道和無道的區別說清楚了。

    接下來就說“罪、禍、咎”。

    這三個字的意思近似,都是“這么做要倒霉”。

    欲望太多,不自量力,好高騖遠,貪多求全,就要倒霉。

    知道自己的邊界,知道自己的極限,知道該做什么,還知道不該做什么,才能避免倒霉。

    打心里認可,打心里知足,才可能獲得好的結果。

    3

    這一章,說的是“別太過分”,欲望過多了,會引發一系列問題,乃至于亡國。

    有道之人,能控制住欲望,將欲望返回本源。

    無道之人,被欲望牽著走,被欲望折磨消耗。

    叔本華說“人生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得不到時痛苦,得到時無聊。你品,你細品,是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身處現在這個文明時代,很難體會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感受。

    當時的皇帝,認為自己是天下之主,啥都是自己的,任何人、物都可以被自己隨意把玩處置。下面人一句話沒說對,腦袋就沒了。

    如果現在讓你攤上這么個領導,你害怕不?

    這就是“欲”太大了啊。

    往回收一收,尊重規律,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讓這些生命生長的更好,難道不好嗎?

    老人家這樣的呼吁,不正是人道主義的體現嗎

    4

    這一章,道理也不難,提煉兩個要點出來

    ①、邊界

    有所為,有所不為。

    惹禍最大的原因,就是內心的貪念。得不到的難受,想得到,得到了還覺得不夠,想要更多。

    欲望越來越強,想要的越來越多,結果就是瘋狂。

    瘋狂之后呢?

    恩,你一定也知道,那就是滅亡嘛,那句話你一定也知道,對吧。

    一直處于“不知足”的狀況下,什么邊界,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就統統忘到腦后去了。

    當不知道“什么該要,什么不該要”,沒有邊界的時候,麻煩就大了。

    清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得,什么不該得,弄清楚邊界,才不至于瘋狂,甚至滅亡。

    ②、知足

    做生意,要賺一時還是賺一世?

    相信你的答案也是后者吧。如果你選擇了后者,那么在做決策的時候,就一定要有“可持續”的思維。

    如果決策都是把懷孕的母馬都趕上戰場的,又如何能“可持續”呢?

    我們常說,知足知足,知足常樂,不僅能常樂,還能長樂。

    最后,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10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1日 14:38
    下一篇 2020年11月21日 14:3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