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慶不缺火鍋,也不缺“火鍋街”,但“裝點”了一座山的火鍋街,即使在重慶,也只此一個。

    重慶南山的火鍋小鎮,把山城的“山”,和本源于江的火鍋相連,已經不單單是一條餐飲街,更成了一種重慶文化,成為重慶人生活態度、生活追求的外化。

    重慶成了網紅城市。
    這對重慶人來說,有些猝不及防。更讓他們猝不及防的,是重慶和火鍋成為了一體。任他們拼了老命解釋“重慶還有很多好吃的”,但“吃火鍋”已經是外地人到重慶的第一反應。
    各種火鍋店被食客瘋狂打卡,哪怕在十分難找的犄角旮旯,也能被搜刮出來成為抖音名店。重慶人既欣喜于終于有人慧眼識珠,又對自己的“隱藏款”越來越少而心有不甘,“震撼”的南山火鍋街就是其中一個。

    說“震撼”,是因為重慶的這條火鍋街,雖然叫“街”,卻幾乎覆蓋了一座山,街在山上,山在街里。雖然政府給過“火鍋小鎮”這樣的“雅號”,但它依然被重慶人更親熱地稱為“南山火鍋一條街”。
    那座山和那鍋熱辣
    “重慶人都曉得,想吃特色點的火鍋,就往南山上頭來。”和外甥吳海一起在南山火鍋街經營著隱江南火鍋花園的二叔這樣說。
    火鍋是重慶的特色,那特色的火鍋又是什么呢?
    有人說是大量牛油裹挾的醇厚濃香,也有人說是十余種辣椒、花椒綜合出的奇特麻辣滋味。
    而南山火鍋的特色,則是圍坐在隨爐火沸騰而出的麻辣鮮香周圍,目之所及是山腳的大片荷塘月色,或是掛滿燈籠的吊腳小樓,又或是燈火絢麗的城市夜景。每當山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食客置身其中,是從味覺到視覺,再到聽覺、觸覺的通體舒暢。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光景,是因為南山火鍋并不是一家火鍋,而是很多家聚在一起,共同形成的占地千余畝的一條街。
    在這里,不少火鍋店都占地上百畝,各有特點。山腳的鮮龍井火鍋公園,以頗具江南風韻的荷塘月色聞名;依山而建的枇杷園占據了整面山坡,晚上亮燈后極具震撼效果,還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綿延的山道上,巴倒燙就蜿蜒于樹林之間,每桌之間都依靠樹木形成天然屏障,食客仿佛置身于叢林;靠近一華里夜景公園的隱江南,則希望打造出古樸、雅致的中國風韻;還有南山上最早的火鍋老廠火鍋;最早的網紅之一豬圈火鍋……
    △《舌尖上的中國》拍攝的枇杷園火鍋

    來到這里,也許你就能明白,什么叫街在山上,山在街里。
    即使鮮龍井能同時容納4000余人,批把園有700余桌,巴倒燙400余桌,隱江南也能供近2000人就餐,還有其他十來家火鍋品牌,但每到節假日、周末,山上依然可能一座難求……
    不過,南山火鍋街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熱鬧的,而是在18年的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中,才有了現在的模樣。
    雖然南山是重慶著名的景點,但南山火鍋一條街所在的南山黃桷埡老廠地區,因為背山,交通不便,曾經也只是南山風景區旁,一個快被人遺忘的小村落。
    而“老廠”,是多年來當地人對這一片沿用的地名。
    古時重慶對外溝通,多通過長江水道。但實際上,重慶的重重大山上,還蜿蜒著一條陸上交通要道——從四川往東的鹽茶古道。南山老廠,便是這古道上的一段,南山火鍋,則和這條古道緊密相連,被稱為陸派火鍋。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大多數人對重慶火鍋的認知,僅限于起源于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的水派火鍋,很少有人知道從馬幫衍生而來的陸派火鍋。
    《火鍋中的重慶》、《重慶味道》編著者,重慶市巴渝文化研究院飲食文化研究所林文郁所長,曾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南山黃桷古道是當年馬幫的必經之路。相傳,陸派火鍋就始于馬幫奔波途中的一次“意外”:煮飯的人誤把香料包掉入鍋中,沒想到味道極好。此后這種吃法便逐漸在馬幫和南山當地流行起來。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南山上的井水,以及山上新鮮的食材,賦予了陸派火鍋靈魂。
    林文郁說,陸派火鍋的底料是由南山清洌甘甜的井水熬制,山上大小火鍋店的大部分食材,也都來自當地村民,燙的也是農家屠牛場當天現宰現取的鮮牛內臟毛肚。

    “我們家火鍋最開始受人歡迎,18年前啊,開車個把小時都要上山來吃,除了環境,就是因為我們食材新鮮”,鮮龍井創始人李春艷說,火鍋雖然味道重,但食材好不好還是一口就能吃出來。
    或許,當年的就地取材是因為南山上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但這也讓南山火鍋“鮮”出了名。“鮮”,也成了南山上火鍋經營者的堅持。
     那條街和那些食客
    18年前,第一家南山火鍋——鄉村火鍋在老廠開業,鄉親們不用下山就能吃到火鍋。
    雖說這家火鍋店現在已經沒有在經營,但當時它的出現,多少給了南山人一些商業啟發,不少當地人開始經營火鍋店。直到現在,南山火鍋街的大部分經營者仍然是當地人。
    如果說鄉村火鍋給了“老廠人”關于火鍋的商業啟發,那鮮龍井可能就讓南山火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命力——就餐氛圍。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如今占地200畝的鮮龍井,最初也只是有6張桌子的街邊小店。18年前,小學數學老師李春艷不顧父母反對,決定辭職去開火鍋店。2003年的“非典”,讓李春艷第一次感受到“露天火鍋”對食客強大的吸引力。
    (點此延伸閱讀,了解更多鮮龍井的故事)
    “顧客都覺得,戶外不是密閉空間,一是‘非典’的影響小,二是那種感覺特別好”,李春燕說,鮮龍井門外有一片空地,再外面就是荷塘,客人都喜歡讓服務員把桌子搬到外面去吃。
    為了這口“鮮”,和這個不可多得的環境,山下很多客人在私家車尚不普及的時候,不惜打車、坐公交到南山上來吃火鍋。食客越來越多,李春艷就不斷“擴建”,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荷塘月色。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鮮龍井的好生意給了山上的同行們啟發。
    與在山腳開闊地的鮮龍井不同,南山火鍋的另一個代表——枇杷園,因最初門店有一片枇杷樹而得名,依山而建,層級而上,更符合重慶“山城”的特點,視野開闊,食客能盡情欣賞山城風光。

    夜晚時分,華燈初上,枇杷園點亮了整片山坡。就餐的食客既在觀景,也裝點著別人的風景。
    有食客喜歡“文風”的鮮龍井;有食客喜歡枇杷園的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也有食客喜歡巴倒燙的“野性”。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巴倒燙火鍋的山景
    “巴倒燙”源于重慶方言,直譯為“貼著燙”,放在火鍋的場景下,讓人直接聯想到剛夾出鍋便送入嘴,既能理解為食客的迫不及待,也能給食客一種食材的新鮮之感。
    巴倒燙雖然也建于半山腰,但和枇杷園的開闊不同,巴倒燙大部分桌子都隱沒于樹林之中。高深的大樹搭上熱辣的火鍋,不知不覺就透出一種豪邁的野性,加上酒拳喊聲的襯托,讓食客深切感受到重慶的江湖氣。
    新晉的隱江南又是另一種風格。其經營者吳海說,他想給人一種雅致的感覺,但這種雅致和鮮龍井的荷塘月色不同。在樹蔭下,約上三五好友,放一首小曲,烹一壺好茶,是另一種文人墨客的風雅。
    看到這里,你或許能明白,為什么一條火鍋街能容下這么多大規模的火鍋店。雖然都是經營火鍋,但每家火鍋的內在都不相同,食客與其說是在選擇哪家就餐,不如說是在選擇更符合自己氣質的火鍋店,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隱江南一隅

    據南山相關部門人員介紹,現在,南山火鍋一條街上有十余家火鍋店,全部經營場所加在一起有2000多桌,日接待能力達到2~3萬人次,年收入已經超過2億元。
    隨著枇杷園、巴倒燙等品牌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南山火鍋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打露天。借著南山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自然環境,食客在雕梁畫棟的古色古香的山莊里,在參天古木的蔭蔽下,一邊俯瞰重慶山光水色,一邊欣賞身邊的橋廊、涼亭、垂柳、荷塘等美景,將陸派火鍋的“色、香、味、景”推到了極致。
    如今的南山火鍋,已經不單單是火鍋,而是和景融為一體,成為了景的一部分。
     那條街等待更遠的以后
    其實,南山上不止有“火鍋一條街”。曾經的“泉水雞一條街”比“火鍋一條街”更有名,甚至一度成為南山餐飲的代名詞,擁有專屬的泉水雞文化節。但那曾裝滿幾十家泉水雞飯館的小街,如今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家店,蕭條無比。
    同是南山上的餐飲一條街,為何際遇如此不同?
    “火鍋是一鍋紅湯煮四海,泉水雞說到底還是單品。”吳海認為,泉水雞一條街的衰落,是因為泉水雞單品的局限性,而火鍋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大品類,所以火鍋一條街才更有生命力。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泉水雞
    李春艷則說,泉水雞本來是少數幾家農家樂的創造,屬于當地特色餐飲,成規模后,味道開始參差不齊,沒有標準。隨著食客不斷增多,同質化競爭又讓各個門店打起了價格戰,品質也就開始下降。而火鍋經過多年沉淀,雖然各家味道可能不同,但已經形成自己一定的標準。
    而且,南山的火鍋一條街,已經不是簡單的餐飲,在長久的經營、進化中,已經被經營者和食客共同賦予了文化特質,比如“露天”“生態火鍋”“新鮮”等。每家火鍋店在相同的特質中又分化出了不同的特色,在同質化競爭中形成了差異化。
    比如,鮮龍井將山腳的開闊地勢發揮到極致,專門成立了演藝公司,在荷塘中間設立大舞臺,每晚都有精彩表演。此外,店內還設有茶室、酒水吧供客人休閑、會客。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鮮龍井的演出
    巴倒燙則不斷為自己造景,不僅飼養真實的馬匹,將野性進行到底,還在山間豎起了巨大的球體,每當夜晚燈光亮起,就造出撩人的“月球”,引得食客紛紛拍照。
    隱江南則重點突出“鮮”:種植各種鮮花;從烏江引入肉質細嫩的羊魚;將要靠運氣才能獲得的血毛肚端上餐桌……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隱江南特色菜品血毛肚
    正如鮮龍井創始人李春艷所說,山上這么些家火鍋店,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
    近年來,同質化競爭讓眾多“XX一條街”沒落。南山火鍋一條街之所以一直保持活力,就是因為街上的各個火鍋品牌,在競爭壓力之下,都在不斷深入自己的特色,拓展自己品牌的價值。
    重慶“逆天”火鍋街,占了一座山
    結  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養一方吃食。
    曾幾何時,山間鈴響馬幫來,清冽的井水,新鮮的食材,成就了南山陸派火鍋。如今,各個火鍋店各具特色的就餐場景、氛圍打造,又讓南山火鍋一條街,不再只是一條單純的餐飲街,而成為重慶火鍋文化的一部分,成為重慶人生活態度、生活追求的外化。
    火鍋可以被傳播到大江南北,南山的火鍋一條街卻難以被復制,即使同一座山上更為出名的“泉水雞”也做不到。

    延伸閱讀

    • 200畝的火鍋公園,重慶火鍋很雅致

    • 中國火鍋地圖:南派火鍋打敗北派火鍋?

    • 火鍋天花板到了?第一大品類還有驚喜嗎

    • 海底撈、撈王入渝,重慶餐飲迎接外來客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92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30日 07:07
    下一篇 2020年11月30日 07: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