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1日 No.857
1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第三章
白話文翻譯 不設立賢人的標準,人們心里就不會起爭奪之心。不炒作難得及奢侈的東西,就能避免人們去做盜賊。不展現能夠引起私欲的東西,人們心里就不會被擾亂。因此圣人治國的方針,是讓人民虛心,讓人民吃飽。減弱人們的欲望,強壯人們的身體。讓無知無欲變成人們的常態,讓民心歸于淳樸,那些狡詐的人就不敢亂來了。以無為的方式來治理國家,就沒有治理不好的。
2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推崇所謂的“賢人”,就能避免人們之間的爭奪。
別說是那時候,即使是現在,這個說法,聽起來也讓人覺得有點違法常識,不是嗎?
老人家這一句話,把我們的“流動紅旗”,“業績標兵”,甚至“優秀代表”,都否決了啊。
這些都是厲害的人,都是賢人,我們推崇他們,并鼓勵人們向他們學習,難道不對嗎?
但老人家說,不對。不要推崇賢人。
為啥呢?
試想一下,一切一切的排名,都是有標準的,對吧。
沒有標準,就沒法確定,誰是賢人,誰不是了。
那么問題來了,一旦有賢人的標準,那么,符合標準的,是不是一定就是賢人了呢?
不一定吧。
因為,只要設立了標準,就會有人刻意的按照標準來“配置”自己,從而讓自己達到所謂“賢人”的標準。而這樣的人,未必是真的賢人,只不過是為了貪圖這個“名利”而已。
這就像我們現在企業管理面的“KPI”一樣,有句話說得好“你考核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比如說,我們推崇“顧客好評數量最多”的服務員為標兵員工。并給與相應的獎金等多樣獎勵。結果會如何呢?
結果自然就是服務員會變著法的向顧客索要好評,甚至不惜使用不應使用的方式。
我們也見過太多在各種微信群里面拉票的人們了,不是嗎?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這句話意思和上一句相似,就像我們現在,總推崇一些奢侈品,珍珠瑪瑙、玉鐲翡翠,名煙名酒,名表名包等等。這些,都可以歸結為“難得之貨”。
越是推崇這些,越容易激起人們心中的“貪欲”,買不起,虛榮心做崇,咋辦呢?要么去盜版,要么就去偷嘛。
這種事情,現在還少見嗎?
不刺激人,心就不容易亂。
你說,如果給未成年人看過多的露骨的東西,能好得了嗎?別說給未成年人了,就是給成年人看,也不行啊。
這一段,重點說了三個事情,即尚賢、貴物、見可欲。而這三件事情,有著同樣的影響,那就是“亂人心”,爭,盜,亂,都是人心亂的結果。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讓人心不亂呢?
答案就是: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道德經里面所說的“圣人”,和我們現在講的圣人,不是一回事。這里的“圣人”,值得是以前的那些帝王。
說這些帝王如何治世呢?
讓老百姓虛心,心里不要裝那么多東西,讓人心先順了,然后讓人吃飽。還要讓人減少那些強烈的欲望,上面不是說了,不貴難得之物嘛。這個“志”當欲望來講。強其骨,有兩種解讀,一種說的意思是身體健康,另一種,則是挺直腰桿。無論哪種,都說得過去。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這里的“知”,代表的是上面所說的“尚賢、貴物、見可欲”的“奇謀巧計”。
讓人們不要總去耍“巧計”,不要有過分強烈的欲望。作為頂層的設計者,設計出來的路線就是符合“道”的路線,也就讓那些會耍小聰明,會玩權謀的所謂的“智者”,不敢亂來。
現在這個社會上,絕對不缺“聰明人”,你看走高速公路,堵車時候走應急車道的那些人,多聰明啊,別人都堵著呢,就他跑得最快。還有那些通過各種套路騙人的那些人,多聰明啊。
但往往是這些所謂的“聰明”,讓我們的環境越來越浮躁了,多可怕。
若管理層能夠“以道治國”,能夠保障百姓的利益,能夠關注那些所謂“聰明人”的貪念和欲望,最終就能達到這樣的結果。
為無為,則無不治。
把該做的都做好了,也就不用整天當救火隊了。把社會運行的規則和環境維護好,也就沒什么是治理不好的了。
3
道德經的這一章,放在組織管理里面,也是非常有價值,有實操參考意義的。
我們都說,員工都是為了錢。
于是有人推崇“金錢管理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說老板把錢沒分好,應該把利潤都分下去。
對嗎?
對,也不對。
物質是必須的,但物質不是唯一的,不能忽略物質基礎之上的東西。尤其是不能只盯著物質。
把錢都分下去的,比如胖東來,給員工的福利待遇非常好。企業發展的也很好,員工工作也非常棒。
但這些結果和表象的背后,并不僅僅是分錢這兩個字的問題,而是于東來建立了一套公平的組織機制與環境,更重要的是那個看不見,摸不著,但真實存在的企業文化。
如果一個組織只推崇發錢,把人心中的貪欲全部激發起來,整個組織的價值觀都是金錢第一,為了錢甚至可以沒有底線,可以亂來。如果是這個組織的管理者,你怕不怕?
金錢有極大的“腐蝕性”,這也是為啥漲工資的激勵,大多持續不了三個月。
因此,在管理中,錢重要,但錢不是唯一重要的。這里一定要加粗,因為我遇到過一些人,總要反駁我,說“照你這么說,錢不重要嘍”。
只看到一面的人,很難做出正確的決策。
4
道理不錯,如何運用?
讀完這一張,其實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
“目前組織的環境,是否積極健康,是否公平向上,是否能夠促使員工往好的方向變化發展”?
如果還有很多所謂的“績效”,是會帶來負面結果的,那么趁早改掉。
前幾天一位剛離職的朋友和我說,他們公司老板最近聽信一個女員工的讒言,對所有中層進行了所謂的“績效工資改革”。
工資本身就不高,改完之后,所有的中層都扣了5%的工資。結果導致多半實干的員工都離職了,剩下的人也在另謀出路。如果老板再不清醒,這個企業估計不樂觀。
因此,作為一把手,千萬別糊涂,別被眼前的一些東西迷了雙眼,只有看的清晰,想得明白,做得正確,才會有好的結果。
最后,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