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在這一年里,直播帶貨火了,甚至成為一種現象級業態:李佳琪、薇婭直播間一夜之間就能“卷走”80億元;當紅明星下場和網紅“搶生意”;市長縣長在直播間為本地產品代言;甚至連那個曾經在星巴克怒扇自己耳光的羅永浩也低下頭顱,靠直播帶貨還債4億元,上演“真還傳”……

     

    圖片來源于網絡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
    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更是超過2000萬。
     
    同時,有數據顯示,
    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銷售數據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無數“造富神話”聽的人熱血沸騰,人人都想乘上這股東風“一戰封神”,但花花世界迷人眼,光鮮亮麗的直播帶貨背后,摻雜著巨大的水分——近日,基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的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中國消費者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其中,知名主播汪涵、李佳琦、李雪琴被點名,“大數據殺熟”、“不付尾款不能退貨”、“雙十一當天不能退款”等不合理規則也被當成了典型案例。
     
    雙十一踩的“坑”,這份報告幾乎全都替廣大消費者“吐槽”了一遍,順帶將直播帶貨扒的底褲都不剩。
     

    驚人銷量下的“秘密”

    “現在直播很少有不刷數據的,直播間數據不好看品牌方也有意見,這是我們圈內人人皆知的‘潛規則’”,一位在家具行業從事直播行業的人士告訴《食評方》,“目前直播帶貨引流最普遍的方式是通過信息流或者直播前發視頻預熱等方式進行引流,但如果引流效果不好,刷數據是最簡單最方便的操作,數據好看了,主播的身價也就上去了”。
     
    拿被中國消費者協會點名的這幾位主播來說,雙11期間,李雪琴在某平臺參與了一場直播活動,屏幕上最終數據顯示,有311萬人觀看了直播。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虛假的機器人粉絲。
     
    對此,李雪琴工作室發布聲明,表示李雪琴本人及工作團隊未參與任何直播運營,對直播數據統計過程毫不知情。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圖為李雪琴抖音
    聲明截圖
    據悉,此次直播由平臺發起,承接的主辦方把直播效果維護交給了某傳媒公司,傳媒公司再把直播人氣和互動等需求,外包給了一家刷單機構。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當天結束時311萬的觀眾中,
    只有不到11萬真實存在
    ,其他觀眾人數都是花錢刷量;評論區與李雪琴親切互動的“粉絲”的評論,絕大部分也是機器刷出來的。
     
    同時,還有一名爆料網友稱,自己所在的公司于11月6日花10萬坑位費,請汪涵直播帶貨,本想借汪涵的名氣增加銷量,
    卻沒想到當天帶貨賣出1323臺后,被退款1012臺,退款率高達76.4%,店鋪還因此收到了平臺虛假交易警告。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圖為汪涵直播間截圖

    當天參與直播,有類似遭遇的品牌方不止一家。還有商家表示,有許多客戶在訂貨后直接聯系客服,取消訂單,商家甚至根本沒有發貨,在直播當天就已出現大量退單情況。

     

    在直播間里慘遭翻車的,不止李雪琴、汪涵:

     

    小沈陽直播賣酒,1.5萬坑位費賣出20多單,第二天還退了16單;

    葉一茜直播賣茶具,客單價200多,賣了不到2000塊;

    吳曉波喊出60萬天價坑位費,商家喜提13罐奶粉的銷量。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其實,數據注水并不是無跡可尋,從主播發布的直播間GMV中就能窺見一二。
     
    直播帶貨領域,GMV往往頻繁現身“戰報”中,但其實統計口徑多種多樣。頭部主播的戰報里,就出現了三種GMV:GMV(下單GMV)、支付GMV、引導GMV。
     
    薇婭、李佳琦直播間戰報中的銷售額,是按照常規GMV的計算方式,即下單金額。只要消費者點擊了下單,無論是否支付,后續是否退貨,這一單都被統計進GMV。這也是電商行業通行方式。
     
    還有一些機構為了沖數據,會“替換概念”,即按原價來算成交金額。比如商品原價是1600元,直播間價格是800元,GMV仍以1600元計算。
     
    這一系列的“騷操作”會讓主播的戰報非常好看,動輒就能銷售過億。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數據注水背后是利益的驅動
     
    數據注水為何能成為行業內的“明規則”?這和背后利益的驅動分不開。
     
    目前注水比例較高的更多是MCN機構,通過刷數據打造一種主播超能帶貨的繁榮景象,讓不知情的品牌商趨之若鶩。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們做的就是一錘子買賣,”家居直播行業人士如是說,“他們旗下有一些小有名氣的網紅,人氣也不錯,但直播間看得人多下單的卻不多,他們就會選擇刷數據讓主播很有排面,但其實在直播之后,品牌方就會收到無數的退貨單。”
     
    在這些主播結束直播之后,品牌商才會意識到自己是真的被坑,除了上繳不菲的坑位費之外,退貨的訂單也千奇百怪,
    地址、下單ID都是編造的,賣貨沒達到預期,售后忙到應接不暇
    ,看著主播發布的“漂亮”戰報,品牌方卻只能咬碎了牙往肚里咽。
     
    MCN機構打造網紅如流水,一款視頻爆了就能吸粉上千萬,吸粉之后再發布邀商計劃,一錘子買賣掙錢美滋滋,一條不帶感情的產業線走下來,苦的只有品牌商。
     
    “但也有真實流量和轉化都不錯的團隊在刷數據,他們刷數據為的是尋求長期的合作。”家居直播行業人士表示。
     
    目前許多品牌看中的并不是賣貨,而是借助主播的名氣為自己的產品引流,增加曝光度。這種情況下,本身就有一定流量基礎且轉化相對穩定的團隊就會選擇刷數據讓自己主播的直播間人氣很高,品牌方如果滿意,一般就會跟主播簽下季框或者年框。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誰來為偽劣假冒產品“負責”?
     
    品牌方并不傻,被坑過一次之后也會草木皆兵。品牌方和主播之間的矛盾并不限于傭金和折扣,他們之間并沒有信任感,這也就導致了無法真正實現雙贏,天平總是傾斜。
     
    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博主張沫凡就曾在直播間被品牌方當場挖墻腳。品牌方為達到賣貨的目的,利用主播的流量在張沫凡的粉絲超話拉小群吸粉,提前違約上架,并囑托粉絲先不要曬單,得知消息的張沫凡在直播間當場痛哭。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左:
    品牌方私拉粉絲
    群 
    右:張沫凡直播間截圖

    同時,這種不信任開始在主播和粉絲之間蔓延。

     
    近日,辛巴在直播間售賣“糖水燕窩”的一事引起熱議,有消費者質疑辛巴徒弟“時大漂亮”直播間售賣的茗摯“小金碗碗裝燕窩冰糖即食燕窩”是糖水而非燕窩。隨后,辛巴和徒弟時大漂亮在直播間展示了產品的檢測報告,并進行現場試驗來證實產品沒有問題。
     
    據“茗摯燕窩”營養成分表顯示,該產品蛋白質含量為零,不符合燕窩各等級質量規定中“燕窩中的蛋白質含量約在30%-50%之間”的標準。
     
    而微博專業打假王王海也曬出了該產品的檢測報告,并表示:“經過檢測,@辛選官方微博 @辛有志xyz當燕窩忽悠粉絲的風味飲料就是糖水。據檢測結果,該產品蔗糖含量4.8%,而成分表里碳水化合物為5%,確認該產品就是糖水。”
     

    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凈化”

    辛巴被譽為快手一哥,“寵粉護粉”是粉絲給他貼上的標簽,上一次辛巴上熱搜還是因為某次活動,保安推搡了他的粉絲,辛巴為其出頭大罵保安。
     
    表面寵粉護粉,但在直播間卻賣給粉絲假燕窩,這個翻車真的讓人嘆為觀止,
    多年樹立起來的人設崩塌,也消費了粉絲的信任。
     
    直播營銷某種意義上是信任營銷,呵護信任至關重要。
    在很多直播營銷中,之所以出現“秒光”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消費者對主播的信任,而這種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是長期培育的結果。

    有調研顯示,消費者從直播間購買的產品如果出現一次質量問題,信心立即受損,如果多次遭遇質量問題,消費者將放棄關注。下次辛巴再帶貨,粉絲是否還會買單?這是個未知數。

    治亂:直播規范接連出臺
     
    針對直播亂象,各平臺以及國家也接連出臺規范來矯正直播風向。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今年1月,抖音發布了《抖音購物車視頻發布頻次調整通知》,對于不同粉絲數量層級的賬號進行發布數量限制。而在此之前,抖音也進行了一次購物車跳轉頁面優化的調整,延長了種草和拔草的購物流暢。這顯然是在逼著主播認真賣貨,同時給予中小型玩家一些生存空間。
     
    快手也在3月份發布公告對部分用戶的連麥PK賣貨行為進行規范。掛榜賣貨是快手電商江湖氣賣貨的一大特色,商家刷禮物pk上榜后,主播會把自己的粉絲“甩”到商家的直播間為其爆單。不少主播商家借此方式博關注,讓直播賣貨毫無下限。快手為此出手限流,對優質內容給予流量支持,同時也在為尚未具備足夠能力的電商系統爭取搭建的時間。
     
    2020年11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明確了對網絡直播營銷行為的相關監管與規范,網絡直播營銷違法行為將受到依法查處。
     
    同時在近日,浙江省網商協會也出臺了全國首個直播電商行業規范標準《直播電子商務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
     
    規范明確了直播平臺、入駐商家、主播和MCN機構的相關責任
    ,如平臺應建立商家、主播的入駐資質審核機制;
    所有主播須實名認證并參加培訓
    ,直播賬戶名、頭像、封面圖須規范等,還明確了相關證照規范。同時,規范列舉了主播“負面行為”清單,如發布違法、不良信息,推廣禁限售、假冒偽劣商品,發布不實信息等。
     
    2020年的疫情催熟了直播帶貨的發展速度,在行業經歷了野蠻生長之后,被“封神”的直播帶貨也將“跌落神壇”,將更真實的一面展示給消費者,而在這之后,直播帶貨才是真正的開始。

    ·END·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大自然搬運工”的咖啡情結

    衛龍計劃明年赴港IPO,小小辣條讓資本市場也“上了癮”?

    2020年堅果零食大戰進入年度收官之戰,五大巨頭戰況如何?

    已停牌兩年的匯源果汁欲“復牌”,果汁大王還能東山再起嗎?

    “一招鮮,吃遍天!”洽洽推動每日堅果進入“新鮮”時代

    雙節棍”大戰,哪些品牌耍得風生水起?

    “三年上市”節點臨近,加多寶夢想照進現實了嗎?

    雙十一又來了,哪些食品品牌最會“寵粉”?

    雙十一大家都會把錢花在哪?京東大數據說清楚啦

    西麥食品發力冷食麥片,“燕麥第一股”重燃斗志

    速凍食品在上半年“解凍”,未來能否持續“升溫”?

    凡注明 “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228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日 11:21
    下一篇 2020年12月2日 11:2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