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國君

早開業清洗1遍,晚打烊清洗3遍。
比如果糖機上貼著“每天校準一次”;
吧臺水槽上貼著“水槽早晚洗2遍”;
操作臺的一角貼著“操作臺隨手擦,小工具要歸位”;
放水果的冷藏柜貼著“冷藏柜的物料,今天品嘗了嗎”;
甚至連垃圾桶都有要求,“垃圾桶1/2踩一踩,2/3及時更換垃圾袋”……
表面上是在提醒店員,無形中卻給消費者傳遞了品牌對衛生、品質的要求,
讓消費者打消顧慮、產生了信任感。
“品質安全”已經超越“口感口味”成為消費者首要的考量因素。
把細節“對消費者可見”,不失為一種圈粉的好辦法。
運營“外化”,是屢試不爽的營銷方法
不配蠟燭的“方形蛋糕”
西貝的“紅冰箱”,圖片來自網絡
運營中的細節用心傳遞給消費者,讓消費者知道品牌的努力與用心,那么在消費者心中,這個品牌就有了差異。
讓細節“對消費者可見”,還有這些新姿勢
1、巧用“凡爾賽”體,拒絕也是一種吸引
看似“拒客”,其實不動聲色地讓消費者感知到原物料品質,老板的用心、不妥協,以及一杯飲品的“超值”。
2、生活化的文案,傳遞真實感

“多肉葡萄斷貨了,因為今天沒有買到新鮮葡萄”;
“一杯要用半斤夏黑葡萄,跑了幾家才買夠今天的量”;
“最近葡萄漲價太厲害,賣一杯賠幾塊,多肉葡萄下線幾天”。
3、“純水果有錯,我愿意重做”
既讓消費者對口感不穩定的包容性提高了,也強化了門店用鮮果的標簽,同時又彰顯了不滿意就重做的誠意。
4、把公益價值觀“植入”進產品

5、將原料的價值屬性,和產品做綁定
用杯身貼展示原料的價值屬性
6、用完的牛奶盒,也可以用來“打廣告”
吧臺上擺放的空盒子,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老顧客進店,一句“今天生意這么好啊”,就開啟了愉快的聊天。
,不用老板說,品牌的鮮奶盒子擺在那里,店里的品質不言而喻。
,喝咖啡和吃飯一樣,哪家人多去哪家,也是常見消費心理。
消費者對細節越來越在意,就要求門店運營不僅“會做”,還要“會說”。
而這
也是一些夫妻小店,對抗大連鎖的秘密武器。
統籌|妮可 編輯|金語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商務咨詢
—
(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課程咨詢
—
(同微信)|
15565053720
(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