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乳業正在謀篇布局后疫情時代:放眼全球,持續創新,放大優勢

    乳制品對增強國人體質,保障國民健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今我國乳制品行業已經發展成為食品快消行業最大的板塊之一,不僅培育了眾多國際領先的品牌,也通過產業鏈和產品創新細分出了眾多品類,行業生態圈不斷向好發展。在疫情期間,乳制品行業更是成為逆勢增長的亮眼行業之一。而隨著當前疫情進入常態化,全球制約經濟增長的因素尚未出現確定性好轉跡象,經濟弱勢回穩、經濟貿易摩擦暫緩,這些因素對于關鍵原料高度依賴國外的中國乳業而言,將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近日,由網易財經主辦的“網易新能量·乳制品行業峰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業內的專家以及企業人士對后疫情時代中國乳業如何謀篇布局進行了深入交流。


    來自業內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乳制品行業在自身發展,應對疫情、轉型升級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據介紹,在疫情初期,乳制品行業同樣遭受了巨大沖擊。但是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乳制品行業成為恢復最快的行業之一。據協會相關人士介紹,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企業乳制品產量2037.6萬噸,同比增長1.12%;全國規模以上的乳品企業563家,實現營業收入3120.1億元,同比增長6.82%。

    全球布局——全行業必行之路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對于各個乳企來說,只有整合全球智慧資源,通過不斷創新,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乳制品的多元需求。峰會上,乳業全球化成為行業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對此表示,一方面企業應加強全球智慧融合,構建創新高地。另一方面,促進全球產業融合,集聚優質資源也是國際化企業應該關注重點,“雙循環意味著用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用全球最優質的資源來服務中國的消費者。”他表示。那么如何評價企業國際化的程度呢?“要看這家企業是否很好地聯通利用了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了可持續的發展。”作為中國乳品企業中較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蒙牛集團執行總裁李鵬程認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簽署,對乳制品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利好。以蒙牛為例,起初只是做出口貿易,在東南亞試水,后來在新西蘭建廠,直接布局大洋洲奶源,一步步掌握了海外的供應鏈,逐步搭建起本土的銷售體系,這樣才實現了從奶源到生產、從銷售到品牌的全鏈條體系。“未來,企業就是將這些區域元素充分整合起來,實現區域間的協作,發揮產業鏈最大的效果。”如果說,“走出去”是第一步,那么“走出去”以后怎么做大做強,則是擺在每一家國際化的中國乳企面前的問題。對此,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指出,管好乳品的質量,一方面要加強國內的供應能力,同時更要立足于全球做好供應,才能保證國內的安全。“如何放眼全球的乳業安全發展?這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包括國際交流、國家支持,鼓勵中國的企業到海外投資,加強科研,鼓勵全球的資本到中國投資。”顏衛彬同時認為,監管政策也要更好地和全球政策同行,“這些年來監管政策有非常多的進步,促進了行業的發展與提升,將來如何更好地吸引外資進來,這將是下一個挑戰。”

    持續創新——液態奶新機遇

    目前,對于國內的大乳企而言,液態奶等產品仍然是收入的主要來源,這幾年液態奶市場也在不斷增容,蓬勃發展。未來液態奶市場還將迸發出怎樣的新機?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川認為,乳業最核心的問題,首先是產品,其次是交付場景,還有就是溝通方式。“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會轉化成產品的需求,而這個產品,首先要有品質,還要有顏值、有價值,這才是真正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朱川以新希望的經驗分析認為,在交付的產品上,就是線上的競爭、小型化渠道的競爭,這些競爭打開了乳品企業全域營銷的機會。另外,溝通方式也從廣告傳播變成了小紅書、抖音、B站等,“乳企要抓住這些場景。”對此,三元常務副總經理陳歷俊認為,中國的乳業產業鏈需要持續的創新,除了育種、養殖、加工,種植,銷售,甚至國家奶牛胚胎都有創新空間。“今后,行業還要做全產業鏈協同的創新。”陳歷俊表示,從2005年到現在,我國奶源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優質程度,下一步還要繼續從母乳研究出發,結合全產業鏈協同方向努力。“品牌力的能量,來自于創新。”君樂寶低溫事業部總經理楊洪濱也表示,君樂寶能夠從區域品牌發展成全國品牌,不斷創新是最重要的因素。“君樂寶用了整整兩年時間,創新INF0.09秒的瞬殺技術,不僅保證了牛奶的活性物質,并且使保質期達到19天,才能實現鮮奶從河北到上海去銷售。”楊洪濱對此非常自豪。五牛控股執行董事王雅蕓表示,此次疫情確實給行業帶來了一些沖擊,但是長遠來看,隨著行業的規范和創新加速,行業將逐漸實現高質量發展。“希望未來,行業巨頭在做好產品的同時,通過改進細分領域的營銷推廣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能效,促進行業全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放大優勢——奶粉期待破局

    后疫情時代,奶粉行業又該如何破局?對此,來自飛鶴乳業、宜品乳業、荷蘭皇家菲仕蘭、惠氏、紐瑞滋等國內外的知名乳粉生產企業展開熱議。在宜品乳業集團董事長兼集團總裁牟善波看來,今年奶粉行業主要面臨三大方面挑戰:受疫情影響,各個企業銷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家新生兒數量的下降,帶動奶粉消費的下降;品牌寡頭效應凸顯,資源快速向頭部企業聚攏。“實際上,從市場的發展角度來看,企業任何時候都會面臨挑戰和壓力,但挑戰和壓力對于企業也都是新的機遇。”對于困難,牟善波認為,如何在這種環境下抓住對自己有利的機會,放大優勢、避開短板,就能在自己的優勢領域里盡可能獲得對企業比較好的發展機會。而對于未來的中國奶粉生產企業來說,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安全永遠都是首要前提。據悉,2018年9月,國家衛健委公布嬰配粉新國標并公開征求意見;2020年6月18日,新國標再次進行內部征求建議,或有望明年出臺。業內人士預計,新國標對于嬰幼兒奶粉行業的影響不亞于配方注冊制。談到對新國標的期待,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表示,行業都很期待新國標盡快頒布、盡快明確新國標以后過渡的審批辦法,“可以肯定的是新國標與國際化更接軌,目前企業都在積極充分地準備,包括菲仕蘭在內,已經根據新國標進行配方調整。”隨著消費升級,對于消費者而言,產品的質量,甚至是創新才是最重要的。“未來如何在研究母乳的基礎上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接近母乳的產品,將是企業未來發展必須思考的。”惠氏營養品副總裁曹敬衡認為,為此企業應該與消費者保持長期溝通,了解消費者想要什么樣的產品、怎樣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紐瑞滋(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劉寧則指出,今天的消費者千人千面。對于一個成長型的乳企,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要尋求突破點,與有特殊需求的消費者溝通。“現在的消費者對差異化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因此在產品品類、定位、配方等方面要力求打造有辨識度,能夠滿足更多細分需求的產品。”作為成長型企業的負責人,劉寧深有體會,“在細分市場里與消費者做更深、更透徹的溝通,讓消費者在吃得安全的同時,又有了多樣性的選擇機會,企業將會有更多的機會。”那么如何才能獲得消費者持久的認可?“消費者的產品體驗是一個品牌持續長久發展下去的關鍵因素。”飛鶴副總裁魏靜認為,在互聯網社會中,未來沒有所謂的線上與線下之分,消費者對于產品和品牌的認知,一定是基于內心真實的想法,這種想法來源于消費者在使用產品后的體驗。“如果消費者使用了你的產品,尤其是像嬰兒配方奶粉這樣高關注度的產品,第一次使用之后效果不好,企業以后是沒有機會的。只有產品品質跟品牌結合在一起,才能讓這個品牌持久地在消費者的心中占據一個位置”。魏靜強調,對于飛鶴以及所有企業來說,服務永無止境,創新勢在必行。“把一件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堅持做,在堅守品質的情況下,更多與消費者做溝通互動,因為恢復信心比建立信心更難。消費者一定會去選擇一個跟他走得最近的品牌。”

    來源:中國食品報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13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9日 18:09
    下一篇 2020年12月9日 21: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