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機器人正在迅速走進中國的大街小巷,餐館老板們躍躍欲試,精明的投資人跑步入場,服務員也巴不得把重復枯燥的活交給機器人。
目前餐飲機器人從功能上主要分為兩種:烹飪類機器人和服務類機器人,前者解決廚藝技術制作,后者解決傳菜收餐帶位等。
目前機器人面對復雜的中餐工藝,還是有些捉襟見肘,口味已經基本相似,但在成本和故障率上有待提升。
餐飲O2O上海研學團走進蜀海供應鏈看到有一臺“炒菜大師復刻機”,將烹飪大師的炒菜的每一個顛鍋、溫度曲線、調料比例完整記錄下來,然后1:1還原出來。
這對中餐酒樓的炒菜師傅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但目前成本還是比較高。
反倒是服務類機器人由于可以替代枯燥的服務動作(排隊叫號、迎賓帶位、傳菜收餐等),在餐廳使用率還是比較高的。
西式快餐為何不熱衷機器人
按理說西式快餐標準化程度高,適合大規模工業化運營,但面對如火如荼的餐飲機器人熱潮,西式快餐企業選擇按兵不動,令人意外。 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的餐廳,基本看不到機器人,各種漢堡還是手工制作。
而碧桂園千璽機器人集團的漢堡機器人,生產一個漢堡只需要10秒鐘,千璽機器人集團副總經理肖然說每個漢堡成本只有9元左右,比市場平均低30%,又快又便宜。
漢堡是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等西式快餐企業的主力產品,記者采訪上述三家企業,得到的回應都是暫不考慮使用餐飲機器人。
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像他們這一類的國際連鎖快餐品牌本身就不提供送餐的服務,客戶大多都是自己取餐,用不上傳菜機器人;
另一方面,西式快餐極其注重“坪效”,且對成本把控嚴格,即便有好用的制作漢堡的機器人,鑒于后廚空間有限,且機器人占地面積較大,很難妥善安排空間,且這一類機器人的成本較高,使用條件暫未成熟。
另外,使用機器人,可能還涉及到對餐廳進行電路改造,這也是讓一些餐飲企業猶豫的地方。
麥當勞、肯德基等在中國市場雇傭了數以萬計的員工,一家企業的相關人士委婉表示,如果大量啟用機器人,被替代的員工如何安置,需要考慮周全。
在投資人看來,用不用機器人,要看成本是不是足夠低,這是關鍵要素。
云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表示,如果機器人生產的漢堡,除了各種食材,
再算上購買機器人的費用,全部成本攤銷下來,每個漢堡成本低于9元,西式快餐企業大概率也會用上機器人。
普渡科技CEO張濤說,隨著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價格開始下降,尤其是激光雷達的價格從上萬元降至百元,以及核心算法的逐漸成熟,使得目前機器人大范圍應用于餐飲場景成為可能。
他認為,雖然目前行業滲透率較低,但預計未來滲透率可以達到30%以上。
西式餐飲企業當下對機器人不感冒,原因還在于,沒用機器人,它們也扛住了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
智能手機在中國普及度很高,在麥當勞等西式快餐廳,一進大門,自助點餐機往往占據了最顯眼的位置,提醒消費者使用手機自助點餐。
不少門店里邊只有一臺POS機和收銀員,為老人、孩子提供服務,有些餐廳收銀員還會客串門迎,幫忙打包,點餐效率提高,用的人卻并沒有增加甚至還可以減少。
西式快餐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推廣自助點餐機等設備,為節省成本貢獻不小。
2015~2019財年,百勝中國人力開支從2015年的13.9億美元增長至18.1億美元,增長幅度30%;人力開支占營業總成本的比例從21.59%增長至22.95%。
麥當勞同期的人力開支變化則令人大開眼界,其人力開支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大幅下滑,從2015財年的44億美元下降至27億美元;人力開支占營業總成本的比例從24.09%下降至22.52%。
作為對比,2015~2019財年,海底撈人力開支(員工薪酬)從15.7億元人民幣增長至79.9億元人民幣,增長了4倍;
人
力開支占營業總成本的比例從30%增長至33.68%。
海底撈的人力開支增速要比百勝中國、麥當勞高,西式快餐企業勞動力成本的控制能力更強,餐飲機器人對他們也就顯得沒有那么必不可少。

在餐飲業,人是被當作成本,還是資本,有不少分歧。把人當作成本,企業會想方設法降低成本。
如果把人當作企業安身立命、發展壯大的資本,企業會在人和機器人之間保持一種平衡,投入資源培養人才,不會一味引入機器人代替人。
西式快餐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快速擴張,得益于有一批成熟可靠的專業員工,這些人才的供應,機器人無法滿足需求。
麥當勞中國今年宣布“青年無限量”人才培養計劃 ,即在2020年至2022年間,投資超過一億元,與100多所職業院校合作推行“現代學徒制”辦學模式,試圖解決人才供應問題。
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唐韻秦風”餐廳,涼皮、肉夾饃、手工面是這家餐廳的招牌食物,打理餐廳的靳海寧介紹,涼皮、肉夾饃、面條的原料都是人工現場做出來的,請一個師傅每天要花300元。
外面有機器生產的涼皮,一份成本才1元錢,但是他堅持食材自己做,機器做出來的和手工做的東西,老客人一吃就能分出區別。
離“唐韻秦風”不到200米,同一條路上,新開了一家“西安名吃”,賣的東西跟“唐韻秦風”差不多。
面對近在咫尺的競爭,那些已經做了10幾年的廚師,對于靳海寧有著難以取代的價值。靳海寧只在大堂用了一臺傳菜機器人,他的后廚還不會讓機器人染指。
而長沙霸碗現炒蓋碼飯,快餐出品但強調小炒的鍋氣和溫度,后廚雖然用三臺機器人炒菜,但在宣傳上不會主動講出這個點來,反倒讓消費者有所期待。
由于霸碗蓋碼飯精準的定位和比較高的性價比,1年多時間在全國開出100多家連鎖店。長沙另一家碼堂蓋碼飯也緊隨其后,拓店速度非常快。
機器人的作用到底有哪些?
未來的機器人可以制作標準化的食物,一位看好機器人的投資人說,寄托了人類精神追求的食物,機器人還是無能為力。
餐飲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隨著人力成本的逐年上升,還有高流失率,迫使餐企不得不尋找其他替代方案。
其中,24小時不用吃不用喝,不用發工資和買社保的機器人成為了他們探索的方向。同時,機器人還具有操作高度標準化,更高效安全的特點:
1、食品安全。
從現代人對健康、安全的需求來看,機器人操作會大大降低食品安全的風險。
特別是新冠疫情之后,人們會越來越注重外出就餐的自身和食品安全,機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消費者的顧慮,這也是未來解決食安問題的一大方法。
2、新奇。
即使在今天,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這點依然非常誘人,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全智能餐廳,怎么能不讓人心生好奇呢。
3、高效。
正如前文介紹的,千璽集團的機器人餐廳最快能夠做到20秒出餐,這對很多餐企而言十分誘人,特別是快餐、簡餐等特別注重高峰時段效率的品類,能大大提高翻臺率,也就意味著營收的增加。
出單錯誤、上錯菜的問題一直在給餐飲老板們“惹麻煩”,但只要有人,這樣的問題就會一直存在,使用機器人,不僅讓前廳的錯誤率降低,也會減小后廚壓力,降低后廚的錯誤率。
通過這次疫情,很多餐飲人已經意識到,未來的餐飲一定是智能化、數字化的。
從后臺采購到送菜上桌實現去按數據化,機器人可以成為鏈接終端和前端的關鍵部分。這也是近期機器人資本市場向好的原因之一。
餐飲是否使用機器人,關鍵還是在成本和效率上!如果成本足夠低品質穩定,相信很多人會嘗試的!
歡迎留言評論餐飲機人的優劣!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