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如果將你的日歷翻回到15年前,再去看看當時的飲品業,你會發現市場上賣“水”的絕不只是奶茶店。

    它們可以是臺灣珍珠奶茶店、港式茶餐廳、廣式糖水鋪、咖啡店、冰淇淋攤,或者是甜品鋪。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細分品類。

    但如今,你可以在一個奶茶店買到以上店鋪的所有產品。

    簡單而言,以前5個賣“水”的店鋪,放到現在可能會被一個占領了消費者心智的奶茶店/茶飲店所“干翻”。

    如何在店數達到50萬級別的茶飲市場中獨善其身,我們從飲品的大融合說起。

    飲品現階段正處于大融合時代

    2019年開始,有一個觀點經常出現在行業或消費端:現在的奶茶越來越像粥。所指的正是各種加料奶茶。但在這之前的日子里,消費者卻會對雙拼、奶茶三兄弟或者什么都有等奶茶所癡迷。

    而這些奶茶,就如現在燒仙草一樣,滿滿的都是料。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即使是8年前,剛從臺灣而來的1點點,也憑借著免費加小料的服務被大眾所熟知。

    在那時,人們對于這樣的奶茶還沒有一個專業稱謂,以甜品化或者半甜品奶茶稱呼。現在我們則習慣將其稱呼為“加料奶茶”。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除了奶茶外,水果類飲品也開始了甜品化進程。

    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市面上火爆的水果茶已不再單單是一杯果汁或加了水果肉的果茶,而是制作為冰沙,再融合各種小料以及芝士、奶油頂的混合型“水果奶昔”。

    再看曾經在茶餐廳、咖啡廳堅持不加料的港式絲襪奶茶或者咖啡們,在新茶飲品牌們的打造下,他們也被加上了珍珠或者茶凍,以適應喝慣了珍珠奶茶的消費者們的味蕾。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當年單獨用一臺機器就可以營業的冰淇淋店,或者是10多年前30元一碗,被看作“奢侈消費”的港式甜品店,如今也加入了奶茶店的陣營,比如冰淇淋+茶飲,有人用這個產品模式開出了上萬家店。而楊枝甘露的杯裝化,則幫助某品牌融資了1.5個億。

    如今,集各家所長的茶飲用著變化多端的產品滿足著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也讓現調茶飲市場達到空前繁榮。

    但高度的融合,以及眾所周知的奶茶甜品化概念,導致的產品同質化,也讓不少茶飲品牌失去市場新鮮度,僅能靠打折、買贈或者不斷推新去產生復購,拉動消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如何給到消費者以新鮮感,或者不論價格而購買的理由,成為了茶飲品牌們所思考的問題。

    在這里,我們舉三個例子。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茶顏、椿風、阿嬤們的差異化之路

    價格低于心理滿足度的茶顏

    在我的印象中,茶顏的價格一直是與喜茶、奈雪他們劃等號的。直到武漢開店時我才開始留意了它的價格,15/16元居多。再加上辦理會員卡,一般一杯產品到手價在13元左右。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問題來了,這些沒有加小料的奶茶是如何讓消費者感到高性價比的呢?畢竟13元可以買到一大杯燒仙草。

    從表面看是茶顏悅色各種如詩如畫的包裝,有著各種中國元素的主題店面。這些在消費者眼中所呈現的是另一種景象,即這是一杯有“文化”的奶茶,僅這一點,就足以支撐起大部分消費者想要與眾不同的想法。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中有太多類似茶顏這般宮廷畫風店,但所不同的是,很難有人像它這樣在傳統/本土文化上能不斷發掘新元素,以至于它的門店風格更多多過它的菜單更新,這就是茶顏難以模仿的本質。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當這些附加值賦予奶茶之上,那杯到手13元的奶茶,的確會令不少人感覺到高性價比。

    質樸、潮流養生飲品椿風

    對于椿風這個茶飲品牌我們了解不算太多,但時常出現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好友研發試驗室的瓶子總能引起人注意。

    對椿風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刮油水、熬夜水。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醒目亮眼的瓶貼,直接告訴了你這兩個產品的特點。重要的是它以放蕩不羈的文字符號,一下就抓住了看過它的眼,令人在腦海中不斷產生景象。

    椿風以養生為標簽,但同樣也賣奶茶、楊枝甘露等流行產品。并未因只做養生而放棄流行,這實則上也是屬于一種大融合,這種融合幫助其增強了競爭力。

    店員不只是年輕人的阿嬤手作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我們所了解的阿嬤手作,可以用4個特點概括:

    1、公開熬煮區;

    2、底料均現場熬制;

    3、店內熬煮區的店員都是年紀較大的阿嬤;

    4、原料比較有特色,巴馬糯米、水牛乳、有機茶等。

    阿嬤手作是廣西的品牌,剛剛開到深圳。對于看慣了各種國風、國潮風格奶茶店的我而言,被阿嬤所吸引的是其圖片中,年紀較大的阿嬤現場熬煮的放心感。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同時,其產品的創新度與許多頭部品牌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米麻糬在去年就引發了不少茶飲同行的關注,而這一品類在今年成為爆款。

    在深圳,其推出的腐竹蓮子雪糕結合了廣式糖水與甜品的特點,變身為一個全新產品。

    以產品結構看,阿嬤手作的產品也屬于甜品、飲品的融合,但不同的是那種手作感是大部分品牌所無法達到的。啟用阿嬤在奶茶店工作絕對算是該品牌的亮點。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茶顏、椿風、阿嬤手作并未開到全國,但他們卻用獨有的文化吸引著喜歡獵奇的消費者。在奶茶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今天,這種文化讓其創新的產品更具差異化。

    這或許就是在50萬茶飲門店中,能在數量不多的情況下仍能受到關注的主要原因吧。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三月  制圖|單純 審核|木果果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這些奶茶店 為何沒被50多萬同行“干翻”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18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0日 17:09
    下一篇 2020年12月10日 17: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