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在北方的冬天待過,你就感受不到那種冷是如何刺骨,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就不會相信他們真的可以愈戰愈勇。
在木屋燒烤,一個冬季最寒冷的市場,營業額卻連續3個月領跑全國,這場“蓄謀已久”的淡季變旺季的“戰役”,華北市場,打得漂亮。
其實,這一年,這個市場并不“好過”。
為了提升營業額,從三月初四道口店率先嘗試24小時營業以來,北京木屋燒烤深夜的燈,更亮了。
從去年的凌晨一點結束營業到后來的凌晨三點,再到凌晨五點,再到24小時,一步一步走來,到現在,在最冷的時候,每個月凌晨一點以后也有90多萬的銷售。
華北市場的負責人大王說:“延長營業時間,每個月多出來的營業額相當于多出來一家門店。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賣給顧客的不僅是烤串和啤酒,也是時間和空間,而把時間效率提升是最容易的事情”。
都說,冬季,是燒烤的淡季,可是他們卻可以做到讓室內熱火朝天,客人光著膀子喝酒擼串。
而這一切,都是有備而來。
當冷空氣還未到達的時候,這個市場已經開始準備“迎戰”了。
第一步,召集大家頭腦風暴,從源頭找問題,為什么冬天顧客不愿意吃燒烤?
集合大家的力量把能想到的問題點一個一個列出來。

第二步,針對問題,先分析,再找突破點,逐個擊破!
武圣路店利用上新品的噱頭,擴大了發傳單的范圍,同時根據周內周末的客情,調整了店內的席位,順便把等位區搬到室內,還在等位區增加了一些可供小孩子娛樂的五子棋、跳棋,來吸引周邊的顧客。

被挖路、封門、被迫走垃圾房的蘋果園店,一開始就選擇主動出擊,利用信息的無死角傳遞,見縫插針建立存在感,把服務做到極致,在沒有打折營銷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正增長。

良鄉店,一家商場店,客人扎堆來扎堆走,他們從持續開源入手,先分析商圈特性和顧客群體的消費習慣,然后再針對性的向公司申請一些合適的套餐,通過用一系列符合商圈特性的方法來解決工作日的到店人數,再解決商場店宵夜時段客流的問題后,業績猛增。

云景路店從溫度、口味、開源三個方面入手,妥妥把凌晨一點以后的營業額干到了全華北第一,平均每天一萬多。

華北市場營業額猛增的背后,是伙伴的執行力提升了,而執行力提升的背后,是他們管理思維的變化。
從年初開始,他們就一直在堅持做一件事情–培訓和學習!

從助理訓練營、店長訓練營、干部訓練營到教練型店長實操班、教練型店長提升班,一共進行了18場,參加人數231,認證的課程達到了1442門。

把工作當成一場訓練,訓練就是他們的工作,用案例分析、門店調研和導師輔助的形式提升門店店長的數據分析、趨勢判斷能力。
通過邏輯判斷、三層論證的方法確定機會點原因,從而就能制定出更加客觀準確的目標和計劃。

一場場培訓實踐下來,伙伴無論是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一區教練店經理蔡謙誠說,通過培訓,不管是自己還是區域的店長都會在數據上去分析問題了;一些數據上能看出來不正常的點,可以去到門店現場找原因,這樣工作的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同時他能很明確地感受到自己區域的店長在管理門店的時候思路更加清晰了,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

一直在做導師的喬帥說,通過一場場培訓,能夠看出來店經理對門店運營邏輯及理解更加全面深入了,對自我管理和數據化運營管理是一大提升,他們已經知道出現問題如何“搞明白”和“做正確”了。

除了內部自身培訓的同時他們還會積極向優秀的市場取經,把別的市場做得好的地方學習過來,再去實踐;同時還會邀請一些優秀的伙伴來給大家分享他們的成功歷程。
把一個最冷的市場做得熱火朝天,他們用成績來證明,他們努力的方向是對的,方法用對了,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天,營業額能一路領跑全國,也就不足為奇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