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街上5家店,牛蛙餐廳到底是跟風還是“跟瘋”?

    掃碼加入餐創聯

    日前,一年賣出30萬斤牛蛙,日翻臺率達到7輪的蛙來噠舉行品牌升級發布會,IP新形象“噠噠蛙”在發布會中亮相,吸引現場嘉賓觀眾爭相合影;

    兩年間開出近百家新店,蛙小俠掀起餐飲界的一股“武俠風”,成為年輕人社交網絡的“常客”;

    還有興于上海,卻以還原正宗重慶味道著稱的老城區炭火蛙鍋,在消費者眼中,全年在排隊……

    近兩年,牛蛙品類人氣大增,網紅頻出,成為餐飲投資熱點。

    不過,進入2019年,很多人明顯地感覺到,這個在2018年依然風很大的餐飲品類,今年的熱鬧程度卻大不如前。

    是網紅牛蛙正(已)(經)過氣,還是品類進入真正的“錘煉”期,放慢了發展的腳步。下面,與參某一起來看看,火爆牛蛙餐廳正在遭遇的成長之痛,是“劫難”還是“考驗”?

    “忽如一夜春風來”的牛蛙

    牛蛙餐廳真正火遍全網是在2017年下半年,“排隊”、“網紅”等關鍵詞成為牛蛙餐廳的新標簽。風口之上,蛙來噠、蛙小俠、老城區等一批品牌迅速占領市場,牛蛙正式成為近兩年最火的單品之一。并且,分析下來不難發現,牛蛙的火爆并非偶然!

    1、百搭

    牛蛙每100g蛙肉中就含有19.9g的蛋白質,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性,讓牛蛙成為為數不多的可以“放開吃”的美食之一。

    更重要的是,“百搭”的牛蛙在廚師的奇思妙想下與不同的食材、調料相結結合,每每總能帶來驚喜,讓“始于味道,忠于味道”的吃貨們欲罷不能。

    圖源:天津美食探店

    2、接地氣

    與酸菜魚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牛蛙亦是一個相當“接地氣”的小吃。價格親民,味道鮮美,讓牛蛙具備了繼酸菜魚后發展為又一“國民菜”的潛力。

    3、易于標準化

    近幾年,煎餅、蝦、沙拉、雞排、米線……大批單品品類進入品牌化混戰,餐飲業的單品紅利期已經到來,火于2017年前后的牛蛙品類正處其中。

    而單品餐飲之所以表現出了前所未來的發展勢頭,與其易標準化的特性有著莫大的關系。在餐飲業加速的品牌化進程中,易實現標準化出品,規模化運營的單品成為餐飲創業者的不二之選。

    圖源:蛙來噠官網

    風大雨點小的牛蛙餐廳經歷了什么?

    2017至2018年間,牛蛙品類風頭正盛,各類風口說不絕于耳。就在大家紛紛猜測牛蛙能否接棒小龍蝦與酸菜魚成為“最火單品”與“國民菜”的時候,“狂風過界”后的牛蛙市場卻并未迎來真正意義的大爆發,反而明顯暴露出了行業短板。

    1、供應鏈短板

    牛蛙的產地多集中于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帶,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所以,直至目前,牛蛙的供應鏈依然具有分散且不穩定的特點。

    這也是牛蛙餐廳多發展于南方城市的重要原因,供應鏈成為禁錮其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通的凍蛙根本無法滿足需求,采購活蛙就意味著需要面對每天都在變化的價格。從一斤幾元到二十幾元的價格浮動,讓我們苦不堪言。”一位牛蛙餐廳老板如是說。

    2、跟風模仿嚴重

    2018年,在上海聲名在外的“老城區炭火蛙暖鍋”更名為“巴四老城區炭火蛙鍋”。

    前有“皇茶”更名為“喜茶”,后有真假“鮑師傅”對簿公堂,餐飲業的山寨風從來沒停過,且在易模仿的單品領域更盛。

    圖源:網絡

    老城區炭火蛙鍋火了之后,出現了“老城鄉”、“老城西”們層出不窮;幾乎每一家的招牌均是銅鍋與牛蛙的標配,“紫蘇蛙鍋”與“香辣蛙鍋”的爆款……在牛蛙品類,盲目跟風現象讓同質化競爭愈發嚴重。

    3、原料成本一路走高

    2018年,牛蛙的供應價格遭遇了過山車式的波動,從五六元/斤一路沖至18元/斤,讓牛蛙老板的心也跟著供應價格的波動一起“過山車”。

    一些牛蛙老板面對一天一變的牛蛙價格正是直呼“馬上就要賣不起。”

    隨著牛蛙餐廳的急速增多,地方市場的供不應求與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都導致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的原因,讓餐廳的盈利空間一再壓縮。

    4、接地氣餐品與高逼格品牌建設的矛盾

    不得不說,牛蛙爆紅,雙微、抖音等社交平臺的傳播功不可沒。在網友的曬圖中,時尚且調性十足的用餐空間,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鮮香麻辣鍋,成為牛蛙鍋迅速“吸粉”的重要元素。

    圖源:抖音

    從空間設計到品牌文化,“高顏值”、“有內涵”的牛蛙餐廳吸引了一批年輕消費者,牛蛙餐廳也愈發的“高逼格化”。

    然而,這也導致了餐品與品牌建設之間的“斷層”。之于餐廳老板來說,高逼格的品牌建設意味著成本的加持,這與“親民”的品類特性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風漸小,牛蛙理性回歸

    褪卻了前兩年的盲目“跟瘋”,今年的牛蛙餐廳,蛙來噠忙著品牌升級,挖掘新品;谷田有蛙忙著升級場景……如今的牛蛙市場,少了些營銷套路,多了點發展誠意,牛蛙品類發展,正在漸趨理性。

    1、從網紅品類到網紅品牌

    牛蛙餐廳品牌很少,但讓消費者記住且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卻不多,這意味著,之于牛蛙,火的是品類,而非是品牌。

    而接下來,歷經流量紅利與市場混戰后生存下來的品牌將進入深耕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意識到,從網紅到長紅,靠的不是機會營銷,而是日復一日的品牌建設。

    這個過程,將是牛蛙餐飲形成品牌梯隊的過程,也是讓頭部效應照進牛蛙品類的過程。

    2、從概念營銷到產品營銷

    在品牌升級發布會上,蛙來噠首次公布了其榮獲多項專利的2.0版本新蛙鍋,該蛙鍋容量升級至2.8升,搭載清潔能源內燃的加熱系統;蛙小俠在日前推出了“補氣豬肚牛蛙”,成為門店的又一大爆款……

    圖源:深圳新聞網

    與其他網紅品類與餐廳一樣,在營銷內容方面,消費者關注的目光正在從包括文化、話題等在內的概念轉移至產品本身,產品創新才是品牌成為決勝未來的關鍵。

    3、從營銷之戰到渠道之戰

    受供應鏈短板的影響,一些牛蛙餐飲品牌開始各尋出路。一方面以蛙來噠為代表的品牌開始自建供給鏈;另一方面,相對于普通凍蛙出品率更高的液氮速凍牛蛙開始大量進入市場。

    流量紅利期過后,牛蛙餐飲的發展將聚焦供應鏈,供應鏈的完善程度也將成為體現餐廳競爭力的關鍵維度。未來幾年的牛蛙餐飲,或將借鑒小龍蝦餐飲,在前端供應鏈成投資新寵的環境下持續發展。

    4、從快加盟到慢沉淀

    當牛蛙餐飲的消費與投資均漸趨理性,品牌也該從頭腦發熱的盲目擴張中醒過來。就目前來說,牛蛙單品之于整個餐飲業依然算是一個新領域,還處在探索階段,商業模式并未成熟。在此時盲目擴張,一味追求賺快錢,終究不是品牌的長久發展之道。

    參某說

    品類的崛起與品牌的發展本就相輔相成。隨著品類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品牌將獲得良性、健康的發展空間;同時,品牌的茁壯成長與品牌梯隊的形成,將支撐起是品類愈發明朗的未來。

    對標小龍蝦與酸菜魚,牛蛙餐飲尚處在“起步期”。且從長遠發展來看,“起步快”的牛蛙并非“后勁不足”,而是仍處在上升期,只不過在上升的整體趨勢放緩了腳步,接下來,才是各大品牌展現真正 “技術”的時刻!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大箏,由餐飲界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canyinj.com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大申利生煎麥當勞星巴克熊貓快餐喜家德

    云味館蠔門九式胡桃里|丸龜制面|西貝

    石客照明|熊貓設計新餐飲創新營銷

    中式快餐|跨界組合|淡季營銷餐廳管理|飲品數據|公關案例

    【商務/投放/合作】

    大箏:18923764126?

    微信號:toutiaoxiansheng

    【公關/營銷/推廣】

    參某:18138837052

    微信號:chohuobang

    【轉載/投稿/爆料】

    寒斌:16620780467

    微信號:Media-PR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442.html

    (0)
    上一篇 2019年7月2日 22:24
    下一篇 2019年7月2日 23:3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