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今,是我來木屋的第一百三十八天,也是我進入出品學習的第一百一十九天。遙想當初進出品時,便對前輩們美如畫的掂鍋充滿了向往之情。
看著前輩們個個掂鍋如有神的絕技,渾然天成,霸道至極,恰似驚鴻姿態輕盈飄逸,宛如游龍,行云流水間,一翻一揚都十分瀟灑。
我們所熟悉的五大掂鍋技巧中,屬小翻勺和晃鍋最為常見。一般二者相互結合來用,主要適用于數量少、加熱時間短、散碎易成熟的菜肴。尤其是我們木屋門店里的那道海米干魷炒粉,最適宜用小翻勺結合晃鍋來炒制。
小翻勺具體操作方法:左手握鍋耳,以灶口邊沿為支點,鍋略前傾,將米粉“送”至鍋前半部,緊接著快速將鍋向后“拉”動到一定位置,再輕輕用力“向下拉壓”,使米粉在鍋中“翻”轉,然后再將其送到鍋的前半部,再拉回“翻”個,如此反復做到鍋不離火,敏捷快速,翻動自如,使得炒制出來的米粉上色均勻有光澤,條條分明不粘糊,一股燙嘴感不失煙火氣。
拉、送、揚、翻,整套動作的完成要敏捷準確、恣意連貫、一氣呵成,不作半分停滯。
記得才練習晃鍋那會兒,左手晃個十幾秒就巨酸,特別是大拇指跟虎口位置還巨痛。鍋怎么晃都成不了一條直線,總是有意無意的左右晃,而且你越是使勁渾身力氣,左手反而更酸,鍋也愈發左右晃得厲害了。當時心想:晃個空鍋尚且如此,要是連續來個好幾單,不得廢啊,一定是哪兒環節出了問題。
一旁的組長也看出了我的窘迫,好心上前予我指導,他說:“阿黨,不如你先用嘗試用空鍋晃水珠的法子試試看”。起鍋燒熱,滴水成珠,右手去勺,左手晃鍋,是謂空鍋晃水珠。左手握鍋耳,通過手腕的力量,以灶口邊沿為支點,鍋略前傾,將水珠送至鍋前半部,緊接著快速將鍋向后拉動到一定位置。
如此反復,練到能使水珠成一條直線運動后,又換成生米來練,輕輕用力向下拉壓,使生米在鍋中翻轉,然后再將其送到鍋的前半部,再拉回翻個,能重復做到連貫,左手不再輕易酸痛時,晃鍋不再刻意,可跟著身體的律動走,便可以炒飯了。
而從炒飯到炒粉,才是真正檢驗一個人中餐水平是否達標的時候,直到能炒出一盤合乎公司標準的粉,這門技藝才真真切切長在你身上,你也才能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餐師。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