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威發聲!吳尊友:查出陽性,不代表有傳染性!張文宏:吃了冷鏈食品而感染的,一例都沒有!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21日表示,對于廣大群眾來說,采購食用進口冷鏈引起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非常低。


    來源:央視新聞、CCTV4

    12月2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于廣大群眾來說,因采購或食用進口冷鏈食品引發感染的風險非常低。

    吳尊友介紹,第一,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片段的檢測都會顯示核酸陽性,因此,查出核酸陽性,并不代表具有傳染性

    第二,實驗室檢測病毒核酸時,有一個客觀指標叫Ct值,這個值越大,比如大于30,說明污染程度小,有活病毒的可能性小;Ct值越小,比如小于30,污染越嚴重,接觸后造成感染的風險就越大。我國在冷鏈食品或外包裝中檢出的核酸陽性,絕大多數屬于污染輕的,極少數屬于污染嚴重的。一般來說,只有長期反復接觸這些污染物品,才有可能造成感染,如物流工人等。

    第三,即使購買了污染食品,只要注意手部衛生、生熟分開,對案板及時清洗,也不會有太大可能造成感染。 



    央視新聞對張文宏醫生作了采訪。記者提問,多個接觸冷鏈運輸的操作人員成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些冷鏈食品還能吃嗎?
    張文宏醫生:雖然我們追溯到最終是冷鏈傳人,但是基本上都是冷鏈的操作人員,真正因為我們的民眾吃了冷鏈食品而感染的病例,我可以說一例都沒有。

    目前為止,我們中國的進口冷鏈食品從來沒有停過,我們國家采取一定的防控的措施,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有食用冷鏈食品而造成確診的病例,所以我們不要因為世界上存在這些風險,就生活在杞人憂天的地步,老是擔心天要掉下來,然后就沒法睡覺。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1日就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談及如何避免從冷鏈環境感染新冠病毒,吳尊友作出了上述表態。

    吳尊友稱,下半年以來,由于冷鏈或者進口貨物導致幾起聚集性或者零星的病例發生,目前已經加強了冷凍、冷鏈食品的管理。“今年10月份,國務院連續下發了2個關于加強冷凍食品管理防止人員感染的文件,這些措施對于減少,預防通過冷鏈作為載體造成人員感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吳尊友介紹,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國門入關檢測;二是加強入關時的消毒;三是加強物流全鏈條的從業人員作業防護;四是對從業人員進行定期的核酸檢測,一旦發現感染的,很快就把疫情撲滅在萌芽當中;五是對于高風險人群進行疫苗接種,防止感染。
    吳尊友指出,對于廣大群眾來說,采購食用進口冷鏈引起感染的風險非常低。“大家對核酸檢測陽性可能不理解,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來都可能是核酸陽性,也就是說核酸陽性不一定代表它有傳染性”。
    吳尊友進一步解釋:“我們在實驗室做檢測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客觀的指標來判定核酸檢測陰性陽性,這個值我們叫CT值,CT值越大,比方說高于30或者35,越高說明它的污染量越小,含有活病毒的概率就越低。這個值越小,比如小于30或者20幾的時候,表示污染量比較大,有活病毒的可能性就會高一些。在全國所有的進口冷鏈食品也好、貨物也好,檢測出來的大多屬于CT值比較高的,就是污染比較輕的。”
    吳尊友指出,由于污染造成感染,
    一般來說必須是污染量比較大,同時還需要長期反復接觸才有可能造成感染
    ,所以在從業人員當中,特別是物流裝卸工感染發現的就相對比較多一些。“如果我們不小心買到了污染的食品,會不會感染呢?這種風險也是很低的。
    只要我們保持手衛生,堅持生熟分開,造成感染的風險就會非常小
    ”,吳尊友說。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覺得我們“好看”的

    請點擊此處↓↓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471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5日 02:05
    下一篇 2020年12月25日 02: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