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路邊果汁小店,到開創了上海排名第一的牛油果輕食品牌,50平單店月營收50萬元; 從白手起家,到收獲2輪融資,在上海核心商區連開6店,估值3000萬! 他就是談淼淼,和他一手創立的輕食品牌“瓜牛”。 然而,融資后短短1年,瓜牛單店的毛利率卻突然“腰斬”,隨即現金流斷裂,門店全關,被供應商雇人上門追債…… 宣告瓜牛破產后,談淼淼感慨道:“這是我花了500萬和3年青春得來的教訓!” 餐飲創業3年多,他和瓜牛到底都經歷了什么?
初創階段
趕著“互聯網+”潮流,3萬元白手起家
談淼淼,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從高中時期就愛“折騰”,在2013年創立了創業學習社群“淘米分享”,賺了第一桶金。
1、受“O2O”影響,開啟餐飲創業夢
2014年4月底,談淼淼帶著社群用戶在北京參加O2O行業峰會,當時“O2O”和“互聯網+”沖擊著各個傳統行業,談淼淼也深受影響。
受有人在地鐵口加微信送果汁的啟發,談淼淼想到:
“通過鮮榨果汁把用戶都加到微信里,如果我開100家店,豈不是能加100萬粉?”
“如果在餐飲外賣的基礎上,如果每一次交易都是靠譜的、值得信賴的,那么附近3公里范圍內的用戶資產和商譽,就可以逐漸被積累,這就不是一家餐飲公司,而是打通社區物流最后1公里的互聯網公司了!”
借用輕餐飲的好現金流以戰養戰,逐漸做出有價值的品牌和企業,瓜牛的模式雛形也在那時誕生!
瓜牛品牌創始人談淼淼
2、3個“門外漢”湊了12萬,路邊果汁小店起家
下定決心創業的談淼淼找來了兩個同樣毫無經驗的合伙人,三個餐飲“門外漢”決定開果汁店。
當時談淼淼銀行卡里總共只有3萬元,加上借來的3萬元和兩個合伙人的6萬元,三個人一共湊了12萬元,在一處違章建筑里開了第一家瓜牛果汁店。
3、2個月生意面臨崩盤,合伙人全部退出
雖然湊錢開了店,但三個創始人都毫無經驗,果汁產品也毫無特色,因此瓜牛果汁店的生意一直都沒有起色。
兩個月后,瓜牛小店面臨崩盤,此時2個合伙人全部選擇離開。
但談淼淼卻放不下瓜牛這個“孩子”,于是他通過眾籌會員卡的方式湊了6萬元,如數還給了兩個創始人,自己堅定地繼續經營瓜牛。
4、靠堅持打動投資人,獲10萬元“救命金”
2014年10月,談淼淼發現有機會收下旁邊的鋪位,于是發起了20萬元的債券分紅融資計劃。
此時事情出現了轉機,談淼淼微信里有一個默默關注朋友圈的好友,他被談淼淼的堅持所打動,所以兩人相約見了面。
雙方在溝通后,次日談淼淼就收到了這位微信好友的10萬元打款,甚至連合同都沒簽,再加上其他的債券融資,談淼淼湊齊了錢拿下了旁邊的鋪位,將瓜牛果汁店改造成了果汁咖啡店。
通過產品的調整與增加,瓜牛終于能夠營收平衡,但還只是一家毫無特色的小店。
爆發階段
聚焦外賣輕食,50平小店月入50萬
瓜牛果汁咖啡館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但通過不斷學習,從2015年11月,談淼淼憑借聚焦產品和裂變營銷讓品牌走上了快車道。
1、聚焦牛油果,開啟“輕餐+飲”模式
談淼淼發現,牛油果作為一個高增長的網紅食材,非常適合切入輕餐飲,它可以將三明治、果汁、沙拉串聯起來。
于是談淼淼決定圍繞牛油果打造產品,將瓜牛從飲品模式變成“輕餐+飲”模式。
他在打造牛油果系列產品時有三大方法:
一是將牛油果與其他產品相結合,當時瓜牛菜單中有20多款果汁、10款沙拉和三明治,通過結合,瓜牛推出了牛油果檸檬雪梨果汁、藜麥牛油果沙拉等;
二是推出了一些特色的牛油果產品,如牛油果醬夾心餅,以及牛油果口味的馬卡龍、曲奇、雪糕等。
三是將牛油果與網紅熱點相結合,比如將牛油果與小龍蝦、藜麥、冰草,甚至是“衛龍辣條”搭配,做成沙拉等產品。
2、外賣優惠+裂變營銷,刷屏女性白領朋友圈
除了將產品聚焦于牛油果,瓜牛成功的另一“法寶”就在于裂變式營銷。
當時為了獲客,談淼淼經常派發傳單,陸家嘴商圈的100棟寫字樓都被他跑遍了。
談淼淼發現,發傳單的用戶觸發率并不算高,但如果能讓顧客幫我“發傳單”,那么信任感和觸發率都會倍增!
于是談淼淼通過不斷學習與鉆研,推出了“海報裂變”的營銷方法,瓜牛品牌也就此迎來了爆發。
當時瓜牛的獲客方式為“地推+社群運營”,因為輕食產品的主要受眾為女性白領,所以談淼淼安排“小鮮肉”在CBD區域派發傳單,客戶在掃碼關注后,只需要在朋友圈發布“我是牛油果控,我為瓜牛代言”即可獲得贈飲。
與此同時,瓜牛在餓了么平臺推出“滿45元減15元、滿75元減20元、滿100元減20元等系列滿減優惠活動”,通過掃碼分享贈飲和減免活動。
憑借減免和裂變活動,在2015年11月開始,瓜牛成為了陸家嘴女白領朋友圈中經常刷屏的品牌,瓜牛品牌也自此迎來了大爆發。
擴張階段
連拿兩輪融資,估值升至3000萬,連開6店!
憑借聚焦產品和裂變營銷,瓜牛品牌迎來了大爆發,50平米的小店從月營收15萬增長至50萬!
1、兩輪拿到融資共計230萬
2016上半年,在50平米小店取得“漂亮”的數據后,瓜牛品牌估值達到了1000萬元,談淼淼找到投資人融資70萬元。
此后談淼淼用融資的70萬開了兩家店,生意依舊火爆,瓜牛品牌的品牌估值飆升至3000萬元,并在第二輪融資中收獲150萬元融資。
2、連開6店,單店月均營收40萬
在收獲兩輪融資后,2016年底,瓜牛在上海核心商區累計連開六店:陸家嘴、南京西路、新天地、中山公園、徐家匯、五角場,都能看到瓜牛的“身影”。
此時瓜牛單店月均業績維持在40萬左右,并且還能靠社群影響力做到各商圈第一名!
但瓜牛品牌卻未能繼續拓張,自此由盛轉衰,走起了下坡路。
1年后破產
一月虧50萬,現金流斷裂
2016年底,瓜牛迎來了自己的巔峰,但在這紅火生意的背后卻暗藏危機。
2017上半年,談淼淼聯系了100個投資人,卻分文未得;
2017下半年,瓜牛的毛利率從50%降至30%,單店利潤全部被吃掉,加上總部的成本壓力,一個月能虧50多萬。
此后,瓜牛的現金流斷裂,供應商款項難以支付,不得不接連選擇關店。
與此同時,嫉妒瓜牛品牌的同行開始“落井下石”,在外賣平臺上對瓜牛惡意舉報、差評。
因為現金流吃緊,很多供應商的款項也難以及時給到,因此甚至出現了供應商安排人上門“討債”,這對瓜牛品牌形象和生意造成了極大影響。
供應商雇人要賬
雖然談淼淼此后試圖挽救瓜牛,向投資人借款100萬元,卻難以力挽狂瀾。
2017年11月底,瓜牛總部倒閉,所有門店關停,宣告破產。
短短1年里,瓜牛從估值3000萬到快速“死亡”,談淼淼到底做了什么?
1、兩輪融資暗埋失敗“伏筆”
在兩輪融資中,雖然瓜牛品牌的估值翻了3倍,但在融資過程中,談淼淼卻和投資人發生了矛盾。
在第二輪融資前,種子輪投資人認為瓜牛的數據雖然“漂亮”,但還不能支持品牌快速擴張,希望瓜牛能“慢”下來。
但談淼淼堅持,瓜牛趕上了外賣和輕食的風口,此時應該快速完成融資并開店。
因為雙方的意見分歧,所以談淼淼在收到第二輪150萬融資款后,并沒有直接用于開店,而是清退了種子輪投資人。
因此可以說瓜牛后續的開店都是用的自己的現金流,這嚴重拖慢了瓜牛擴張的速度,減少了品牌的試錯空間。
而此后,資本投資輕食餐飲品牌的熱潮也漸漸褪去,再加上曾與投資人發生矛盾,因此談淼淼在第三輪融資中分文未得。
2、盲目擴張,投資150萬開大店
據統計,瓜牛有90%的訂單來自于線上,因此線下堂食的營業額占比僅占1成。
重外賣輕堂食的瓜牛應該走開小店的路線,但談淼淼卻選擇了多開店、開大店。
上海的6家瓜牛全部位于核心商區,此外談淼淼還選擇了投資150萬的大店,月租高達8萬8千元,讓回本周期嚴重延后,直接影響了品牌現金流。
3、運營跟不上,毛利率從50%降至30%
在裂變營銷時,談淼淼通過社群的方式積攢了大量老顧客,并且通過親自運營的方式增加了老顧客對瓜牛品牌的粘性。
但隨著開店數量增多,顧客數量增加,談淼淼開始讓客服運營社群,老顧客的體驗也因此驟然下降,對瓜牛品牌的粘性也由此下降。
4、外賣補貼紅利結束
瓜牛品牌的成功是源自外賣興起+社群裂變。
在瓜牛品牌迎來爆發的時候,它曾經在外賣平臺推出“45元減15元、三明治僅需9.9元等系列滿減優惠活動”,但隨著外賣補貼紅利的結束,外賣的利潤空間下降,外賣收入占比高達90%的瓜牛變得艱難。
在2017年,外賣的補貼紅利逐漸過去,這直接對依賴于外賣生存的瓜牛造成影響。
從毫無特色的果汁店到估值三千萬,再到兩輪融資后全面崩盤。
瓜牛的成功源自于外賣+輕食+資本的紅利,而失敗也是源自紅利的結束。
“趕上風口”是每個創業者的夢想,但在餐飲這個傳統行業中,歸根到底還是要比拼產品、運營能力、供應鏈等“內功”。
只有深耕“內功”,才能做好準備迎接風口,并且不至于在風口退去后全面崩盤。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職業餐飲網 | 作者:王可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商務/投放/合作】 大箏:18923764126? 微信號:toutiaoxiansheng 【公關/營銷/推廣】 參某:18138837052 微信號:chohuobang 【轉載/投稿/爆料】 寒斌:16620780467 微信號:Media-PR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