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賈國龍堅持“永不上市”的做法,為什么突然松口說要上市?
近幾日,多家媒體報道,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表示,西貝正在籌備上市,目前正在尋找合適資本投資西貝。
對應負責人在接受采訪透露,西貝還在探索資本化道路,但具體的時間和地點還未確定。
出生于內蒙古的60年代的賈國龍天生有股韌勁。在西北區,開過咖啡店、酒吧、西餐廳。
1988年,賈國龍應市場的要求,入局中餐館,黃土坡風味小吃店是他的夢想的開端。
十一年后,賈國龍帶著西貝走進北京,第一家北京金翠宮莜面面食村正式開業,開啟全國擴張的新征程。
“西貝”二字來源于賈的拆分,體現賈國龍的all in的決心。
4年時間里,先后砸了幾千萬在不同招牌上,從最初的“西貝莜面村”,到“西貝西北民間菜”和“西貝西北菜”,“西貝烹羊專家”,都不盡如人意,但最后還是回到“西貝莜面村”。
2015年,賈國龍向外界透露了他的“國際夢”,他認為希望通過做快餐,才能讓西貝走出國門,成為新一個國際大牌。
近些年,因為這個“國際夢”,賈國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百折不撓的嘗試著不同的發展方向。
2017年,賈國龍暫停了西貝燕麥面“10萬+”計劃,西貝燕麥面是西貝的快餐賽道,時尚休閑風格的門店不大,主打燕麥面加小菜,效仿日本7-11便利店的加盟模式。
同年,在西貝第三季度總結會議中,賈國龍突然宣布暫停“西貝麥香村”項目。
首先,品牌延伸陷阱,想到西貝,消費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西貝莜面村”,如果增加西貝燕麥面,而且燕麥面也給用戶模糊的概念(到底是面還是麥片),會陷入消費者識別和傳播的困境。
其次,燕麥面是非常小眾的品類,絕大多數人沒有吃過,甚至都沒有見過,市場推廣難度大,難以支撐10萬+的規模。
最后,面這個賽道競爭激烈,定位不清晰的產品難以捕獲消費者的心智。
之后,西貝集團又推出了超級肉夾饃,但前幾日,賈國龍坦言,西貝缺乏快餐基因,此項目今年全部關停。
作為一款快餐,價格比一般快餐貴;另一個方面快餐之所以是快餐就是突出一個快字,超級肉夾饃屬于形制的產品,食用起來并不如何方便。
2019年推出西貝酸奶屋,一度改變成為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餐吧形式,但也反響平平,沒有掀起特別大的波浪。
同時,還包括原計劃主打現炒下酒菜的“弓長張”項目也暫時擱淺。
今年,賈國龍開始發展力餐飲零售化,表示西貝未來10年發展重心將放在“賈國龍功夫菜”上。
“賈國龍功夫菜”總部在呼和浩特,并且設有中央廚房,此項目已投資6個億,預計總投資額將達20億,將在2021年下半年完工。
今年8月,“賈國龍功夫菜”手推車正式入駐盒馬鮮生店,售賣的是包裝食品形式的西貝手扒肉、蒙古牛大骨等菜品,可就餐區食用,也可以打包外帶,價格在10元-200元之間。
目前為止,西貝莜面村是西貝最成功賽道,西貝莜面村的成功有很多,最重要還是注重人才、深耕供應鏈、保證“好吃”口碑。
據西貝官網顯示,截止2020年7月16日,西貝莜面村在全國共有379個門店,覆蓋25個省,58座城市。
高峰時期,西貝莜面村門店達近400個,但受今年疫情影響,業務有所收縮。
目前線下門店年客流量超過6000萬人次,2019年營業額55億元左右,其中利潤3.8億。
目前西貝的員工2.3萬左右,有數據顯示,每個月的工資支出差不多在1.2億左右!
但賈國龍對待員工向來大方。他認為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
“利他”管理哲學
商業的本質是,通過服務他人,獲取商業成果。這也就是稻盛和夫所講的“利他”思想。
稻盛和夫說:“求利之心是人開展事業和各種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大家都想賺錢,這種‘欲望’無可厚非。但這種欲望不可停留在單純利己的范圍之內,也要考慮別人,要把單純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層次上。這種利他的精神最終仍會惠及自己,擴大自己的利益。”
2,利他本身是目的,是從做服務、做公益的心態出發的;
賈國龍認為,只有把利分給創造價值的人,才能激烈組織和員工。
西貝的直營店實行合伙人制,總部占股60%,門店占股40%,以此激勵每家門店追求高業績,實現高目標,所得的利潤與他們息息相關。
西貝的高薪資在餐飲行業是眾所周知的,管理人員薪資比同行平均高出18%,廚師崗位高24%,前臺等崗位平均高6%左右。
2018年,賈國龍夫婦拿出8000萬元獎勵干部,形式是讓干部們列出當年的業績成果,然后報出自己應對的獎金分發,此舉措在西貝已經延續了多年。
不僅如此,賈國龍也讓部分高級管理者(年收入超1000萬元),拿出自己部分收入往下分給自己的下屬。
賈國龍告訴經理們:“你們不要覺得兩萬多名員工,每人每年多給一萬元,一年兩個億的利潤就沒了。其實人都是有良心的,多給兩個億,沒準給你干出4個億”。
每個季度大會西貝都選在五星級酒店,希望讓全國數以千計的店長廚師們吃好喝好,目的在于讓全公司共享美好。
這就印證了心理學著作《影響力》里所說的互惠原理,當員工想到公司給自己好處時,也會想要回報公司,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努力工作。
2015年6月,西貝大學成立,目的是為了培育專業化基層西貝人員。
所有新入職員工必須進“西貝大學”培訓,至少兩周才可上崗。
同時,也要求廚師、訓導和部長等崗位每年回“西貝大學”一次。
賈國龍本人也起到帶頭作用,他熱愛學習,每年也會花兩三個月時間在外學習。公司形成了一種學習的良好氛圍。
2017年,西貝還為員工設立了一個“好漢工程”,從獲得“好漢”稱號起,每位“好漢”每年將獲得100萬的額外獎金,對普通員工來說,是一筆不菲的金額。
賈國龍給西貝的戰略定位是“好吃”,并且提出了人盡皆知的西貝名言–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但好食材可遇不可求,怎么才能擁有穩定優質的供應鏈?
賈國龍在追求極致食材上下足了功夫,常年來帶領著廚師團隊走遍西北,不斷尋找天然、地道的優質食材,挖掘西北地區最傳統的做菜工藝。
比如說,以內蒙古草原的烏珠穆沁羊作為食材的“水盆羊肉”,鮮嫩十足,口口飄香。
耐寒、低產、稀有的五谷雜糧,新疆伊犁的辣皮子、和田的石榴、甘肅瓜州的白蘭瓜、內蒙古平原的雪花面粉等等都是西貝給顧客呈現“好吃”餐飲的好食材
不僅是普通食材,對于調味料西貝也極其講究,醬油使用自然發酵的,完全無添加產品,保證了健康飲食。
一開始,西貝也是像其他餐飲企業一樣從第三方采購,但發現食材的質量不穩定。
加上門店越來越多,對供應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包括原材料的質量,運輸時效等多方面。
2012年,與四子王旗賽諾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古圣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內蒙古賽諾公司,以此引入和培育進口羊,預計每年為西貝提供2萬多只高品質羊。
2015年,由西貝子公司內蒙古西貝匯通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生產奶制品。
此項目一期投入2000萬元,建立了1533平方米廠房,安裝了奶皮子生產線,化驗室、冷庫等設施。生產出來的奶皮子等奶制品可供應全國140多家西貝門店使用。
對于主打產品“莜面”系列,西貝則與內蒙古武川莜面建立了合作,給古武川提供培育專家培育優質莜麥品種,不僅解決了產量低、售價低的問題,還將培育成功的種子推廣給當地的農民。
西貝從源頭上解決了莜面的供應問題,從育種,到田間管理,再到全流程品控。
與海底撈的模式類似,西貝成立獨立的公司聯合上游優質供應商,一方面以餐飲門店作為母體來支撐獨立公司的基本運營需求,等獨立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又必將反饋母體,另一方面,多方實現合作共贏。
在物流配送、中央廚房加工、門店管控等方面西貝更是層層把關。
在原料貨物配送中,西貝選擇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且運輸羊肉時只幫西貝一家配送,避免交叉污染。
今年,以“賈國龍功夫菜”為載體,設有中央廚房,總投資額20億以上,將在2021年下半年完工。
西貝要求的每家門店必須全面清理當天剩余的原材料,執行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
此外,西貝餐飲還與巴奴火鍋、九毛九山西面、喜家德水餃、一加一天然面粉等多家餐企及供應商組建了一個“天然食材聯盟”,不僅各自加大對優質食材的采購力度,還相互協同采購。
西貝深耕供應鏈,著眼全產業鏈,逐步建立自己的生態圈。
前幾日,賈國龍在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一改“永不上市”的態度,宣稱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和資本,為上市做準備。
讓賈國龍改變想法的是今年的疫情影響,讓他正視資本的力量。
他說“我們本來是備好了人力物力準備掙錢的,結果疫情來了,一切停下來了,我才發現要面對3個月、6個億的工資,沒有現金了。”
賈國龍直言,疫情下的西貝倍感壓力,預計春節前后一個月,西貝營收損失將近7-8億元,拿什么養2萬多好員工成了賈國龍的最擔心的地方。
值得慶幸的是,在西貝現金流周轉不過來時,浦發銀行給了西貝4.3億貸款,西貝這才稍微緩口氣。
但損失還是無法忽視的,西貝為了盡快恢復公司的盈利能力,將西貝莜面村的菜品上漲了1-10元不等。
在輿論壓力下,賈國龍發布了一封道歉信,并將漲價菜品恢復回來的價格,此次“漲價風波”才告一段落。
對于像西貝這種連鎖餐飲企業該不該上市問題,外界一直爭論不休,賈國龍也有自己的考慮。
首先,公司把股權賣給大眾,可以快速募集資金,加速公司的發展,短時間內不需要向銀行貸款,現金流正常運轉;
但賈國龍覺得,如果上市了需要考慮董事會、投資者的感受,一旦有什么重大決策都需要征求他們的同意,多多少少喪失了話語權。
還有,公司上市怎么定價?定的低了,損失的是公司的利益;定高了,又怕投資者們不買賬,也是一個糾結的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上文有提到賈國龍的“利他”管理哲學,其中最大一部分是利“員工”,把大部分的利潤分給員工,以換取他們凝聚力和創造力。
當一家公司上市,就必須追求高利潤,公司的運營情況始終圍繞財務的三張報表。那想要讓利給員工的時候,是否還可以像之前那么大方、肆無忌憚?
這次疫情,也是對西貝的一次考驗,正視資本的力量,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本市場才是公司的正途。
以往,西貝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憑借“好吃”的口碑一路高歌猛進,三百多家分店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
西貝在探索自身發展路線時也走了不少彎道,但總有一股不怕失敗的韌勁,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賈國龍的“利他”管理哲學,讓員工具有創造力和組織具有凝聚力。
“利他”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員工管理上,同時也體現在對合作伙伴態度上,只有合作共贏的關系才能長久。
賈國龍認為“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能把利分出去,又能收回凝聚力,這個商道才具有競爭力。”
也讓像西貝這些全國連鎖快餐品牌高度關注起現金流、抗風險等實際問題。
就像賈國龍自己所說,餐飲企業自身如果沒有任何困難,不上市沒問題。
但遇到疫情這種不可抗力因素,才發現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還是遠遠不夠。
(掃描圖中二維碼立即參與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