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時報:包子品類將成2021最火品類:解剖包子客火爆的底層邏輯

    餐飲時報原創 作者/小時

    最近有一個品類火了:包子。

    火到什么程度?

    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餐飲朋友給我微信、電話咨詢包子,

    我們【餐飲時報】辦公室一個月最多接待過10批討論包子項目的全國各地餐飲老板,

    國內幾位一線知名餐飲品牌老大也找我聊過包子。

    真心感覺:

    一種全民做包子的熱潮正在襲來。

    我預測:

    2021年,包子品類會在全國市場興起:

    接下來的兩三年,包子賽道不僅會跑出品類老大,

    而且會誕生大量區域性包子品牌的地頭蛇。

    包子品類為何這么火?

    這跟2018年【餐飲時報】服務了一個項目“包子客”不無關系。

    2018年底我們開始服務包子客的品牌升級,那時包子客有46家門店.

    2019年5月升級完畢,從5月到11月,

    6個月時間,包子客新開直營門店50

    現總直營門店已經突破100家。

    目前,正以一年百家店基數在奔跑。

    我們全面服務包子客的品牌,與包子客創始團隊都很熟悉,

    以對他們的了解,我預計,

    不出意外,包子客會在兩三年內開到直營門店300家。

    包子客短時間的快速發展,

    引起全國同行的關注,包子也因此火速成為熱門品類。

    因為太多餐飲朋友找我聊包子,

    今天,索性寫一篇文章和大家全面交流。

    看本文之前,大家預讀以下內容,包子客圖文視頻都有,所以文章中不再體現——

    包子客產品結構及模式分析文章(這是半年前寫的文章,當時還只有58家),請點擊:

    逆襲!這家包子鋪疫后十店連開:10元客單,3年開58家店,包子類“黑馬”

     


     1 
    包子客最大貢獻是
    將包子早餐屬性 變為一日三餐
     

    各地餐飲同行來濟南考察包子客后,常常會很激動:

    原來,包子不再單單只是早餐屬性,而是可以一日三餐!

    可以說,這是包子客在商業模型上的創新,也是對包子品類最大的貢獻。

    包子品類最大痛點就是早餐屬性太強。

    如果一個店只能賣一餐,統算房租成本、人工成本,如果位置不好、流量不夠,就很難支撐一家門店的生存。

    所以,傳統包子店都以夫妻老婆店為主,老板即是員工,開包子店賺的“高工資”(巴比饅頭的加盟商也多是夫妻)。

    一旦企業化管理,就很難賺到錢。

    也正因為如此,把包子做大的品牌一直很少。

    包子客是山東濟南的一家包子快餐品牌,主打牛肉湯包,

    產品結構極簡:

    6款包子+3元無限量自助粥+6元隨意拼小菜一盤。

    如此簡潔的產品結構,

    構建了一個對包子品類極具貢獻的商業模型:

    就是將包子這種早餐屬性的產品轉化為一日三餐的快餐店.

    之前,

    遍布街頭的濟南包子店大都是10多平方米的外帶門店,顧客買了帶走吃,也基本只是賣早餐。

    包子客,通過包子+粥+菜的產品組合,第一個做成讓顧客進店吃、變成一頓飯的包子店。

    從早餐窗口店,變成一日三餐快餐廳,

    從外帶食品,變成一頓飯

    包子客幫助包子品類升級了商業模式,拓展了新的消費場景。

    也只有這樣,包子才能有機會像米、面、餃子、餛飩等品類一樣更大的市場規模,這也是餐飲同行看了激動的原因。

    我認為,這是包子客在模式上成功的根本原因。

     

     

     


     

     2 
    消費升級的本質
    不是價格 而是品質

    包子客門店面積100—120平,平均投資回收期在1012月,一天客流量8001200人,日營業額過萬元的“萬元店”占絕大多數。

    很多餐飲同行問:

    包子客為何生意好?

    我說,

    不是因為它賣包子,核心是它極低的客單價:10元。

    是的,它的客單價確實只有10元!

    顧客也覺得這個價格“真香”。

    講包子客的定價邏輯前,我先和大家聊聊我們經常說的消費升級

    20世紀80年代,

    美國一掃70年代經濟低迷的陰霾,基本完成工業化,經濟快速發展,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以上,迎來消費升級期。

    但奇怪的現象出現了:

    這時迎來快速發展的企業,不是奢侈品大牌企業,反而是Gap、CostcoSwatch、沃爾瑪、奧特萊斯等一系列高品質、高性價比的企業。

    他們通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升內部效率、優化供應鏈等,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優質低價商品。

    所以,經濟學家得出:消費升級并不代表著商品價格也要隨之增長。

    美國的幾次消費升級證明:

    消費升級和價格增長之間并無直接關聯,甚至消費升級過程中,很多商品價格不但沒有增長,反而降低。

    所以,

    消費升級的核心,本質上在于迎合人們的全新生活方式,用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包子客,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這一邏輯的踐行者。

    包子客其實就是將好吃、相對有品質的快餐和低價位的消費結合在了一起:

    當別的快餐客單價一路走漲時,

    包子客提供有品質的產品、超值的顧客體驗,但又有超級性價比,一餐只有10元錢。

    和其他快餐相比,競爭優勢十分明顯。

    所以,當同行不斷問我:包子客生意好,是不是因為山東人特別愛吃包子?

    我說:

    不是包子的問題,本質是價格的問題。

    包子,只是這個商業模型的載體。

    如果用這個商業邏輯做其他剛需品類,也仍然適用。

    有一次,

    一位餐飲朋友來濟南看完包子客,胸有成竹地和我說:

    小時老師,我完全有能力做得比他家包子好吃,如果我做,就把客單再提高5塊錢,生意不會差……

    我想說,

    你只看到包子客賣的是包子,而沒有看懂包子客背后的定價邏輯。 

     

     


     3 
    一個大的機會點:
    未被滿足的低端市場

     

    中國快餐平均客單都在20元左右徘徊,稍有點品牌的快餐都在20元以上。

    包子客用攔腰斬的價格殺出一條路的背后,是把握了一個大的機會點:

    滿足了未被滿足的低端市場。

    中國的今天,消費群體多種多樣,有追求產品質量的高端消費群體,也有看價格的低端消費群體,且這部分消費需求存量市場非常大。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我國15億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中位數為22408元,每月1867元,三口之家的月收入5628元。

    這個消費群體規模龐大,如何找到并獲取這部分消費群體的所有零售企業的愿景。

    另外,用戶群體的“支付能力”并不一定等同于其“收入水平”。

    單個的低端用戶確實沒有很高的“收入水平”,

    但是當低端消費群體的比率和數量足夠大時,這個群體同樣可以表現出很強的“支付能力”。

    有人講過一個案例,

    是關于小米手機,小米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前三,當時有些驚詫:

    環顧四周,沒有看到一個人在用,甚至可以肯定自己的親戚朋友沒什么人用。那么是誰在使用這樣的產品呢?

     

    他們就是沉默的大多數。

     

    長尾理論中,他們就是那個長長的尾巴。

    二八定律中,他們是無足輕重的

    包子客,用10元的客單,滿足了這個被“大多數品牌企業”看不上、甚至拋棄的、巨大的低端市場。

    所以,當華萊士創始人華懷慶吃完包子客后說了一句話:

    這才是國民大生意!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包子客的定價策略及其成本結構,留下足夠的到下沉市場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這更是它商業模型的競爭力,也是可以“鋪天蓋地”開店的基本前提。

    試想一下,國內有多少一線快餐品牌的定價和成本可以支撐開到下沉市場去?

    能在下沉市場生根發芽的商業模型,才能鋪天蓋地開店,這樣的模型才有“萬店基因”。

     

                             

     


              

     4 
    低價未必
    等于低端客戶

     

    一位來【餐飲時報】辦公室的餐飲老板(也是快餐領域的優秀品牌創始人)問我:

    小時老師,包子客低價策略是不是吸引的都是價格敏感的低端顧客?

    我說:

    包子客,吸引的是追求高性價比的人群,這跟他的消費能力沒關系,一個人的消費有很多面,就像背LV包的人也會買優衣庫一樣。

    包子客的老板孫總有幾次開心地給我說:

    我們店的顧客一半以上是年輕人和收入高的白領,家庭帶孩子的尤其多。

    這也折射出一個現象:

    無論生活條件多么優越,崇尚節儉的消費者始終存在,在便利店買速食、在優衣庫買衣服、在拼多多上拼團都會存在。

    日本、韓國等成熟的商業社會,有錢人也愿意去7—11便利店買快餐、去薩莉亞吃披薩,這就是最好的印證。

    我認為,

    便宜”背后的商業模式與消費心理,對餐飲來講,就是性價比。

    我經常和餐飲朋友分享一句話:

    對快餐來講,便宜很重要,但對便宜的信任更重要。

    吃完包子客,餐飲同行給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10塊錢,太值了!

    這也是我們【餐飲時報】在服務包子客品牌全案時非常堅持的一點:讓顧客感覺超值,讓顧客信任。

    我們策劃了一套從顧客進門到離開的“品牌信任系統”,就是讓顧客感覺“好、值”。

     
     


     
     5 
    找傻X做對手
    找牛X做隊友

     

    中國包子品類的現狀是:

    一方面,

    包子是與米、面、線、粉、餃子、餛飩齊名的剛需、高頻、無需教育市場的大品類,包子基數大、受眾多、影響區域廣,有巨大市場;

    另一方面,

    整個品類很LOW,絕大多數的包子鋪老板,沒背景沒資金,沒品牌沒標準,只是做個小本生意狀態。

    對手很弱,正是切入的好機會:

    哪里有大市場,哪里就會涌進人才高手,

    哪里有痛點,哪里就有機會。

    包子客一誕生就能快速占領市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包子客品類整個市場對手很弱:

    一、沒高手(這么多年也就巴比饅頭,目前只在長三角);

    二、對手弱,多是夫妻老婆店,沒品牌意識,沒標準復制能力,有的連干凈衛生還沒解決;

    三、認為只要做好吃就萬事大吉傳統餐飲老板。

    進入在一個相對低水平的賽道,包子客就是高維打低維,所以在濟南市場,可以用“長驅直入”來形容。

    未來幾年,

    遍布街頭的作坊包子店,會讓越來越多的餐飲高手關注到這個市場,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2021年,勢必會誕生更多包子品牌,甚至有資本進來。

    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最后的話

    我們給包子客做完品牌升級全案,

    給創始人孫總的一個建議就是:

    堅持不漲價。

    我說,

    賣貴漲價,容易,

    堅持賣便宜還能賺到錢,這是本事。

    最后,借用小米的一句話結束:

    追求性價比,這是人的本性,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覺得性價比是一個水平很低的商業策略,它是一個很高級的商業策略。

    再說一句,

    這篇文章,做快餐的都值得一讀,講的不是包子,而是快餐邏輯。

     

     

    最近【餐飲時報】獨創研發課程“品牌升級、爆款戰略”課在天津還有一期,

    也是春節前最后一期,可以解決品牌升級問題,

    大家可報名參加,現場我們可以一起見面聊聊——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58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5日 01:09
    下一篇 2021年1月5日 01:0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