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是種什么感受? 今天的主人翁是土生土長的川人,又是餐飲世家出身,一心想把川菜館做出個名堂,但老天不遂人愿。 倒是無心栽培的火鍋店,經受住了汶川地震和新冠疫情2次重大暴擊,安安穩穩活了13年,尤其在他傾注重心后,近年來更是蒸蒸日上。 今天就來看看他的故事。
一次采風中
他捕捉到“現點現殺”商機
2007年一次外出采風考察,雷濤看到瀘州江邊有一種現點、現殺、現煮的魚火鍋。出于餐飲人的敏銳直覺,他感覺這種售賣模式很有前景。
“把魚缸搬到廳堂里,當著客人的面現點現殺。”既突出了商家的誠信經營,還突出了食材的“鮮活、健康”。
由此,他萌生了回成都做一個類似品牌的想法,在陸續考察了重慶、貴州等地的相似品類之后,雷濤心中的魚頭火鍋逐漸成型,他從4個方面來打造自己的特色。
1、獨具特色的子母鍋底,紅湯+番茄酸湯
為突出川式火鍋的麻辣和魚頭的鮮美,他和團隊決定采用一種獨特設計的子母鍋來呈現。

△店內子母鍋和番茄酸湯
這種子母鍋比普通鍋大,外圈放入麻辣紅湯煮魚頭,中間放入由貴州凱里酸湯改良的“番茄酸湯”,讓顧客上桌以后先喝一碗暖湯打開胃口,再吃魚頭。
2、產品主打魚頭,選用優質胖頭魚
正好當時從成都走出去的“譚魚頭”紅極一時,他們認為魚頭火鍋已經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

△門店魚頭菜品宣傳圖
所以他們決定把魚頭作為主打產品,并為此專門設計了一種可以隔開料渣的鍋型,“讓煮好的魚頭從鍋里撈出來時干干凈凈,既提升了觀感又升級了消費者的體驗。”
3、超前意識,主抓“健康”
“健康”是近幾年顧客的熱切需求,但在13年前,雷濤就有了這樣的超前意識,主抓“健康”賣點。

△店內魚池
門店使用“一次性鍋底”,且魚類食材從通威養殖基地直供,廣告語都設定為“關于美食,健康的才是最好的”。
4、大眾餐飲也要做出個性
雷濤和團隊找到一個別墅區的售樓部,也就是如今的成都金沙店,3層的獨棟小樓,建筑格局本可做高端餐飲,他們卻將大眾化消費的魚頭火鍋有機植入,做出差異化效果。

△金沙店3層獨棟
精心準備后,決定5月18日開業,結果5月12日,百年不遇的“汶川大地震”來了。
“當時我們相當一部分的員工就來自汶川附近的都江堰,情況十分混亂。”雷濤和管理層忙活完安撫員工的事情后,才想起開業。
在延期后的5月29日,味當家魚頭火鍋艱難開業。當時余震不斷,周邊的鄰居多數不愿待在家里,更不愿自己動手做飯,看見開業就趕來捧場。
“但他們寧肯在一樓的路邊排隊,也不愿意上二樓,三樓就更別想了。”以至于2/3的營業面積都是空置的,不過因禍得福,在外人看來反而這家店很火的樣子。
這種情況持續了2個多月,人們的恐懼心理消除了,再趕上震后的報復消費念頭,他們生意還算平穩。
踩兩次坑
認識到,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雖然做了魚頭火鍋版塊,但前期很長時間,雷濤的重心還是在2004年就開業的川菜館上,不過期間連踩了兩次“坑”,讓他徹底對中餐“心累”了。
第一次,他們采用廚師長“承包制”,廚師長一人拿承包金大頭,其他廚房崗位人員待遇很低,造成團隊人員流動性特別大,也很難培養自己的人才。
雷濤和廚師長商量改革無果,廚師團隊全部出走,川菜館生意斷檔。
第二次,廚師團隊大換血之后,變為“點發制”,由經營團隊為廚房每位員工點對點發放工資。
2008年前后餐飲業迎來了高速增長期,一些“私房菜”等高端餐飲風生水起。
為與時俱進,雷濤打算從外部引進更好的技術力量來提升團隊水平,但遭到廚房員工的強烈抵觸,因此錯過了黃金期,發展陷入停滯。
一路磕磕碰碰,他決定將重心轉移到“魚頭火鍋”,并且吸取中餐版塊教訓,將廚房技術的標準化作為重點突破對象。
于是在2017年,雷濤對魚頭火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整個廚房生產和制作進行了標準化統一。
首先,把底料生產從廚房全部搬到了加工廠。
“我們自己采買原材料送到加工廠,工廠利用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嚴格按照工藝要求生產,然后定量分裝成小包,再配送到店面。”這樣生產出來的底料品質穩定,量化標準,大大提高了門店的效率。
其次,整個店面操作精細化。
“菜品裝盤以后是什么樣子,多少克,我們都會把它做到精細化。”甚至切魚頭時的刀法,都有圖片展示到每個檔口。

△處處張貼操作標準
為了達到烹制標準,還在每個桌子旁設置了一個小鬧鐘,精準把握魚頭的現煮時間。
“為了足斤足兩,童叟無欺,我們的點魚區是明檔,但殺魚區有腥味所以就沒做成明檔,以前時常有客人在點魚和稱魚后不放心,就會跑到廚房里面去看著殺魚。”
隨著對標準化和精細化的強調之后,客人信任度提高了,再加上堅持誠信經營,愿意儲值的會員也漸漸多了。
產品美味→只做儲值→消滅差評
3招培養社區店“死忠粉”
“魚頭火鍋是個小眾板塊,客源基礎量遠遠不及老火鍋,以至于在維護客源引流方面有一些難度,但是這部分客人一旦培育起來,就是一批死忠粉。”
對于3家店都開在社區的味當家魚頭火鍋來說,雷濤從3個方面來培養“死忠粉”。
√最基本的,產品要美味可口。
“也許我們產品賣的不是最便宜的,但我們能夠保證你吃到的東西都是良心制作。”
為了鍋底品質穩定,炒底料的花椒、海椒都是選用最好的,進貨價格平均比市面上普通的要貴15%以上。
主要魚類由國內知名上市公司通威集團基地直供,毛肚、肥腸等菜品就更不用說。

△味當家部分菜品
同時作為店里一大特色的空心糍粑、韭菜薄餅、鮮炸酥肉、八寶粥等6-7種小吃類,都是現場制作,吃起來特別有煙火氣。
特別是空心糍粑,客人幾乎每桌必點,一個月能賣10000份以上。
√堅持只做“儲值會員”
“我們嘗試分析過線上會員,覺得這種方式我們玩不轉,也不適合社區店。”
所以味當家秉著“跟大家做好鄰居”的心態,會員銷售圍繞“免收包間費”、“免收酒水服務費”、“會員專屬菜品”開始,加大利度讓利給回頭客,讓鄰居能夠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方便和超值。

△門店設置醒目會員充值優惠
疫情前,味當家的儲值會員差不多有5000人,正是他們讓品牌平穩度過了疫情。
此后,雷濤更加重視會員儲值,增加了更多優惠和會員專享,同時把點單率較高的魚類主打菜品也列入會員價,讓儲值會員數量再次得到提升。
“現在會員已經增加到6000人左右,營業額差不多有三分之一都是會員貢獻的。”
√注重口碑維護,將“評價回復”納入考核
“對于口碑維護這方面,責任落實到店長。”雷濤說,很早他們就將大眾點評的回復納入了考核,采取“線上考核,線下教育”的方式。
如果店面出現差評,負責運營的管理人員就會立馬跟進,在內部管理群公布哪家店出現了差評。
“如果是有效差評,我們會給一天時間去解決,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店長就要接受處罰。”
△大眾點評上及時回復評論
之后管理層會去引導店長,把處罰傳遞到員工。至于要不要問責當事員工,或者怎么教育他,店長自己把握。
靠這3招,三家店目前生意都不錯,每家店的臺位數在30張左右,平時翻臺率在2.5-3,節假日能達到3-4,高峰期排隊人氣也很高。
最后
從雷濤身上,餐見君看到了一個餐飲人對自己熱愛領域的堅守,也看到了中餐受制于“廚師技術”對發展的局限性。
當餐見君問及他,是否后悔沒有早點將重心放在魚頭火鍋上時,雷濤表示確實痛惜,“搞經營就是識時務者為俊杰,而不是說你一定要有什么情懷。”
如果早點發力,憑借對“健康”需求的超前意識,和對魚頭火鍋的精準把控,味當家現在或許已在行業先頭部隊。
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今產品、技術、思路都已打磨到位,未來的開店速度就取決于他們培養人才的速度了。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