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一位老板本身是做日韓餐品的,比如年糕火鍋,石鍋拌飯之類的,在小縣城,做了5年多了,但是因為淡旺季相差太大,還有一些個人原因,想轉型做個面館,定位大眾的那種,現在很糾結要不要轉型。
這種問題其實很棘手,因為這個實際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告訴她應不應該轉型,這道難題只能老板自己求解。但是他作為社群成員,我不能告訴他我不知道,面對這種問題,我都是給思路。答案給不了,但是如何求得答案的思路是可以提供的。
我說了挺多,但是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去多看幾家成功的面館,好的面館看多了,就會有靈感,甚至形成自己的策略。有了信心,開面館就不會猶豫,而是誰也攔不住了。無論哪個城市,都有一些很小巧的面館,生意特別好,成功的的原因多種多樣。記得19年12月份的文章,就有兩篇文章是專門探訪兩家面館的,感興趣的可以翻出來看看。我第一個店是失敗后,那個店鋪后來也是經營了家面館,挺成功的,在以前的文章里也做過詳細的分析。
剛好這兩天還看到一位老板分享的面館探訪感受,寫得也很好,分享給各位:
今天來海底撈旗下的十八汆店體驗,從快餐的效率本質來說,發現這個店簡直做到了快餐的極致效率!不知道目前單店有沒有盈利,我簡單說說我看到的模式:
1,產品結構非常簡單,澆頭其實看到只有四個,產品線不長。顧客決策效率非常高。
2,產品定價上,點一個小菜和一碗面,最多來杯飲料,平均二十幾塊錢。如果只吃一碗面,十幾塊即可吃飽。在這樣的商圈,同等產品價值和環境下,應該沒有其他餐飲店能夠比得過這個性價比了——真的做到給顧客超值的感覺。
3,從選餐、點餐、買單、小料、筷子勺子、收盤,基本都是顧客自己完成,幾乎不需要服務員輔助。同樣規模的快餐店,人工上至少節省了兩倍!
能夠做到這些,我覺得:
第一是產品制作非常簡單,而且借助了一些機器。廚房加工和收銀臺只有兩個人,一個人在煮面(機器輔助,非常快),一個在回答一些顧客問題(一般是新客戶)和端菜給顧客。前廳基本只有一兩個人,整理一下桌面和小料臺。這樣簡化操作,提高了人員效率。
第二就是顧客就餐的動線設計非常高效。每一步,每一個環節都有明確的指令指示,哪怕第一次來的顧客,也很容易知道怎么操作,這樣提高顧客的就餐效率。
第三就是空間結構根據客群屬性來設計,非常高效運用了營業面積,平效非常高。
第四,雖然定價低,但是借助了海底撈背后的供應鏈體系和機器設備技術等等,以及合理的店內人員結構和空間結構上的設計,極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空間利用率,翻臺率也會更高。
第五,具體經營數據沒有得知,所以只是從模式上分析,這個店非常高效,成本結構和資源配置把控地很仔細。一旦這種模式跑通,真的是直接吊打大部分的街邊夫妻店!
第六,從目前整個經濟環境下,其實這種模式很吃香。要么快餐極致效率,要么保證快餐效率基礎上增加體驗(休閑快餐)。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點擊鏈接: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1,我開第二個店時的全過程分享,頂層設計開店理念的詳細闡述,有近500頁的經驗總結。
2,每天社群成員的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回答社群成員的各種疑問,這3年已經有兩百萬字的沉淀,涉及到開店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店人的巨大寶庫。
3,認識同行和非同行的開店創業者,提供靈感,找到商機。
4,讓你找到組織的感覺。這是一個接地氣的社群,大家分享開店創業心得和故事,不作。在這里相互激勵和鼓勵,找到草根開店人的前進力量。
5,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方便成員們自由交流。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點擊: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