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01

    下半局:萬物直播

    1月18日,統計局公布了2020年國家經濟數據,四季度GDP增長6.5%,全年GDP總量首次破百萬億,全年增長2.3%。
    細看三駕馬車,出口拉動GDP增長0.7%,投資拉動2.2%,而消費下拉0.5%。
    在主驅動力的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增長7%,基建投資增長3.4%,而制造業投資減少了2.2%。資金虹吸之下,錢有沒有流往實體經濟?
    A股市場仙妖股頻頻,北深上廣豪宅一天搶光,飛天茅臺一瓶難求,共同構成了去年資金流勢不可撼動的三角。
    另一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39.2萬億元,比2019年下降3.9%,受限于一季度19%的負增長,市場緩慢恢復,而餐飲、旅游、住宿等服務行業仍飽受疫情不確定性影響。

    2020年各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速
    唯一快速恢復的是線上消費。2020年在線商品零售和服務達1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占到社會消費總額比例上升到30%。
    居家隔離創造的機會風口,大幅壓縮了線上經濟的成長時間,使電商、直播帶貨、外賣、社區團購、居家辦公等線上行業走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市場圖景。
    2020年被稱為“直播帶貨元年”。在2019年直播電商市場總額約為4512億,而2020年已經突破1.15萬億,增速達到200%,已經占到線上零售總額的10%,而預計今年還會翻倍,達到2萬億規模。

    在“買它!買它!”的吆喝聲,和抖音《少年》的背景音樂里,中國人終于敞開了錢包,共同創造了直播電商超高速成長的神話。這背后,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天時:東風提前到來

    線下市場受到沖擊,商家和大量囤積的貨物必須轉型線上找出口。這絕不意味著,去年直播電商的飛升是暫時性承接線下市場的體量。
    渠道已經開始升級進化,對所有商家來說,這是一個不all in就會掉隊的局面。
    直播電商的消費者市場教育、習慣培養幾乎從數年,壓縮到兩三個月在中國完成。
    從外貿工廠小老板,到佳琦薇婭、羅永浩等紅人,到小米雷軍等頭部品牌,大家都姿勢一致,躬身入局直播電商。
    平臺加碼了直播內容,商家建立自播渠道,中小企業都在尋找機會。
    地利:萬事俱足

    直播電商元年的到來,是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供應鏈聚集高度完善的必然結果。
    5G高速網絡和手機普及,讓人與信息高速連接;
    移動支付體系成熟,讓錢自由流通,讓交易快速完成;
    廉價、高速的物流網,2020年快遞量超830億件,同比上升30%,平均每小時產生1千萬個快遞;
    云計算、人工智能快速推進,面向未來的數字新基建開始發力。
    這讓直播有了“萬物皆媒”的基礎。直播作為一種傳輸信息更大、更實時交互、更智能的形式,有了普及的基礎,使人與萬物更高效地連接、理解和交互。
    在未來,萬物無不可直播。
    人和:結束野蠻生長

    在國際國內雙循環大戰略推動下,一切促消費、提內需的都得到了政策扶持。去年從中央到多地方都出臺了直播電商的扶持政策。

    來源:根據網絡公開資料整理

    而下半年,隨著市場的迅速膨脹,來自監管方面的指導性政策也引導著直播電商走向正規化,如假冒偽劣、燕窩糖水事件等種種亂象,都被納入了監督之中。

    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來源:根據網絡公開資料整理
    野蠻生長的時代褪去,接下來是天高地闊、各憑本事。
    02
    直播電商2021:鉗形戰場
    電商一日,世上一年。
    僅僅一年時間,中國人見證了電商格局再次巨變,內容流量平臺橫跨入電商戰局,依靠直播電商的布局,使電商場域的流量發生了鉗形運動。
    過去,中國人習慣了以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為主的電商平臺格局。
    直播布局是電商平臺在流利紅利見頂后,傳統渠道獲客成本變貴,而尋找的新流量入口——這就是“電商+直播”邏輯。
    而現在,是“直播+電商”,是掌握著流量的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等平臺強勢入局電商業務。
    直播是他們變現的途徑,電商是這些平臺要在廣告收入外要長出的第二條、第三條盈利曲線。
    在過去,線上交易的鏈條長這個樣子:
    供應商、品牌方供貨→社交、內容、種草/拔草等流量平臺,負責觸達消費者、建立信任→流量導入電商平臺完成交易。

    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整個交易依靠跨平臺的協作完成,各環節的參與者都能有自己的位置。
    消費者因為購物需要,會先在各方尋找商品信息,然后再在電商平臺完成購買。
    如今,這個鏈條上游的流量平臺們,掌握著消費者信息入口的內容、社交等平臺,他們發現自己的流量池為什么要專門導入電商平臺變現?
    為什么不能自己建立生態,讓整個交易鏈可以在一個平臺上完成,實現“平臺內循環”?
    流量做出了鉗形運動:過去在電商平臺付款的消費者,現在成為上游內容生態里的“留量”。
    2021年電商的鉗形戰場上,兩大趨勢已經確立:
    內容型流量將被all in——電商平臺豐富內容,內容平臺加碼電商;
    直播電商仍將是流量變現的最短途徑——所有商家、所有產品、所有人皆是直播中心。
    內容平臺中,抖音電商在過去半年跑出了一條加速度曲線。
    在抖音日活6億的巨大流量池里,只要能產出得到消費者和市場認可的內容,在AI智能推薦下就能得到流量曝光,這意味著所有人都有機會。
    去年1-11月,抖音電商的GMV增長了11倍,抖音小店增長45倍,開店商家數量增加17倍。
    疫情時期,抖音的助力農產品專場、“縣長來直播間”發力,110位市縣長在直播帶貨中賣出1.23億農產品,其中6819萬來自貧困縣;

    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4月份羅永浩牽手抖音,首場直播斬獲了超1億的GMV,使抖音電商的直播帶貨能力得到認證;
    從6月電商業務升格為一級部門后,抖音電商的引擎被完全開動。
    8月的“抖音奇妙好物節”總成交金額突破80億元;
    雙十一“抖音寵粉節”,抖音電商直播累計觀看人數126億,成交額破187億元;
    剛剛落下帷幕的“抖音搶新年貨節”,支付成交額達208億元,多項直播紀錄被刷新。

    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半年的時間,三次活動發力,讓抖音電商跨過了幾個階梯,成為現有格局中的一匹黑馬。
    03
    大象之舞:新玩法樣本
    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抖音電商,再貼切不過。
    先一步躬身入局的各層級玩家,在抖音的流量紅利中經歷一輪淘洗沉淀,有人逆勢賺錢,有人起起落落。
    但大家仍然拼命搶入抖音電商的賽道,因為在這急速的上升周期里,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有機會。
    如果說,抖音的玩法可以歸納為:內容為王,流量為本,AI為魂。那么抖音電商的新玩法,可以通過今年的“搶新年貨節”找出樣板間。

    最短交易鏈路——極致性價比

    這是目前,消費者選擇直播電商的最大原因:直播商品擁有極致性價比。
    每個直播間都是流量中心,達成了“供應商-直播間-消費者”的最短交易鏈路。掌握流量的達人擁有議價權,對供應鏈進行整合;商家用于渠道營銷的成本被降低,所以能給到直播間更低的價格。
    對抖音電商而言,整合供應鏈仍然是其最主要的一項進行時任務。
    分享美好生活——匹配需求、做到留量
    內容電商和直播電商的魅力在于,傳統電商仍然以“人找貨”為主,而直播電商是典型的“貨找人”模式。
    作為內容平臺的抖音電商,對于消費者的畫像是更加內容化、場景化的。消費者使用抖音時帶有娛樂、休閑、瀏覽美好生活的想法,他們會與更符合他們價值觀、生活品質的商家匹配和互動。
    追求女性獨立、自由、敢為氣質的個人服裝品牌羅拉密碼(LOORAPWD),吸引了大批喜歡女性獨立美、女王范的受眾。
    在年貨節中,干練打扮的羅拉11個小時賣出了6600萬的交易額,一戰成名。

    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透過視頻化內容、直播即時互動,觀眾能更直觀感受到商品效果,也給了品牌展示供應鏈、建立品牌文化的途徑。
    建立品牌勢能——“抖品牌”現身
    這是今年抖音年貨節的一大亮點,聯合商家打造基于中國傳統文化IP的主題年貨。
    使大量商品得到“年味”加持,順應國潮崛起的大形勢,傳統的玉石、漢服、酒業生意在抖音上連出爆品,
    除此之外,一批老字號和傳統品牌也在抖音上得到加持,榮事達推出了“瑞鶴”小電器爆款,百草味的國家寶藏聯名款,御泥坊的“楊貴妃同款”化妝品……
    這意味著抖音電商也具備了產生“抖品牌”的基底,未來會迅速孵化出具有文化勢能的新銳品牌。
    “反馬太效應”邏輯——萬物生長
    以零粉絲直播為代表,把直播門檻放到最低,就是要讓所有中小品牌、個體都參與進來,在抖音日活6億的巨大公域池里開花結果。如今,哪怕羅永浩也只是這個池中的一顆碩果,而不是根系。
    在抖音年貨節第一天,廣東夫婦(大狼狗鄭建鵬&言真夫婦)創造開播3小時GMV破億,直播總GMV3億元的成績,其中作為“好物推薦官”代言的Whoo后天氣丹(化妝品)單品GMV突破2.8億。

    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1月20日12點,蘇寧易購超級買手開啟抖音直播,最終直播間單場直播GMV達到3.08億,創造抖音直播帶貨單場成交歷史紀錄。
    考核機制游戲化
    多元、垂直的榜單體系,將流量不斷精細分解,給到所有品類沖擊曝光位的機會。
    而流量分化的考核也通過“做任務”、“排位賽”等方式被拆分開精細化運作。
    例如,主播達成每日任務(帶貨GMV、購買人數、直播時長等)就能贏得獎勵,獲得粉絲券、排位賽等多級DOU+流量加持。
    結  語
    每一種新模式、新現象、新趨勢的出現,都意味著新的紅利。
    邁入直播電商2021,內容電商時代,在鉗形運動的雙方博弈下,傳統電商格局會繼續被打破和重構。
    隨著市場不斷完善、規則化,那個躺贏的野蠻生長時代一去不復返。
    不論是還在觀望的商家品牌,面臨轉型的中小商家,信心勃勃的創業者,想要以紅人達人為職業的主播們……
    在這個仍然日新月異,仍然心潮澎湃的流量戰場上,只有早日入局、親身體驗才能更快感受到市場的潮向。

    -end-

    來源 |
     
    智谷趨勢-王延鶴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2020年度十大刷屏營銷案例,西貝、老鄉雞、樂凱撒…都太牛了!

    • 5天80萬人參與,這家石家莊餐企如何通過線上臘八節破局?

    • 愛爾蘭牛肉“秘密”大揭底,如何走進中國人的餐桌?

    • 本地餐飲店的突圍之路:借力短視頻把“小買賣”做成“大生意”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711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26日 19:22
    下一篇 2021年1月26日 19:2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