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
從拉面品類老大到如今虧損過億,門店接連關閉,味千拉面的身影逐漸落寞。
近期,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味千中國”)發布盈利預警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度未經審核數據顯示,公司年度將錄得凈虧損6000萬至1.1億元之間。
公司董事會認為,2020年業績下降主要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味千拉面關閉了不少門店,目前其全球門店數量為800家,距曾豪言的“千店計劃”有一定差距。
其實,即使不考慮上述因素,味千中國近年來的日子也不好過。2015年到2017年,公司業績持續下滑;2017年投資百度外賣失利虧損4.87億元;2018年業績剛有起色又爆出“貪腐門”,市值一瀉千里。
記者注意到,味千中國的股價從2011年的12.85港元/股高點跌至2021年的1港元/股左右,十年市值跌去92.2%,截至2021年2月5日收盤,味千拉面報收于1.21港元/股,總市值13.31億港元。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作為餐飲企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也受到疫情影響,但這幾家餐飲店股價與門店業績卻在不斷增長,新店不斷開張。為了更快跟上消費升級的速度,味千中國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首家燒烤屋將于春節后在上海亮相,初步計劃今年在上海開設約30家燒烤門店。
對于主營拉面業務的增長乏力,公司如何打“翻身仗”?轉型做燒烤是否是重振業績的手段?帶著疑問,2月4日,記者向味千中國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前,對方未回復。
投資失敗拖累年度業績
作為曾經的連鎖餐飲業明星品牌,味千中國走過多年的輝煌時刻。
2007年3月,味千中國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以內地市場為主的快速休閑餐廳連鎖經營商。自上市以來,味千拉面迅速擴張,2010年已開設508家門店,彼時,它還曾公開一項“千店計劃”,預計用五年時間實現1000家店面的目標。
但是,好景不長,味千中國的輝煌結束于2011年。當年7月,品牌被爆廣告造假,其著力推廣的“純豬骨熬制”的湯底,實際上是以濃縮液勾兌而成。真相被披露后,味千中國市值應聲暴跌40億港元。
受“骨湯門”事件的影響,同時店面租金、食材成本及人工成本等不斷上漲,在2012年,味千拉面出現多地關店的現象,有數據顯示,其凈利潤在當年猛降56%。
業績受到重創后的味千中國幾近掙扎,直到2018年凈利潤才實現翻盤,重新超過2010年。根據業績報告,公司在2018年實現營業額23.78億元,同比增長1.9%;經營利潤為2.3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3.1%。歸屬股東利潤為5.51億元,扭虧為盈。
看起來味千中國正在穩步復蘇,但公司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卻不容忽視。隨著“貪腐門”的揭露,其再次遭受信任危機。2019年3月14日,公司首席財務官劉家豪以支票欺詐方式挪用資金約2363.7萬港元。
味千中國雖在復蘇的路上一路掙扎,卻掩蓋不了擴張緩慢的事實。2010年,其宣布要在五年開一千家店。可十年后的2020年,味千拉面在中國內地也不過769家而已,發展幾乎是停止狀態。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味千拉面近三年凈利潤處于持續下滑態勢。據味千中國發布盈利預警稱,集團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度未經審核數據顯示,公司年度將錄得凈虧損6000萬至1.1億元之間。
記者梳理味千拉面近三年財報,2018年-2020年,公司股東應占溢利分別為5.5億元、1.56億元、-6000萬至-1.1億元,可見凈利潤處于持續下滑態勢。
味千拉面董事會認為,2020年業績表現較上一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聯營公司權益、使用權資產及投資物業確認減值虧損。
公告顯示,減值虧損主要是由于集團2015年的一起投資失敗,味千拉面于2015年投資雞蛋供應商江蘇鴻軒生態農業(以下簡稱“鴻軒”),但由于鴻軒及其控股股東涉及多宗訴訟案件,償債能力成疑,味千拉面隨即將此前投資的6100萬確認為減值虧損。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味千拉面第一次投資失敗。2017年,味千拉面由于投資百度外賣失利,導致當年巨虧了4.87億元。
除了投資方面屢屢碰壁,味千拉面的股價表現也是令人堪憂。作為港股上市的餐飲股,味千中國的股價從2011年的13港元跌至2021年的1港元左右,十年時間市值跌去了92.2%,截至2021年2月5日收盤,味千拉面報收于1.21港元/股,總市值13.31億港元。
進軍燒烤界謀出路
作為拉面連鎖品牌,味千的產品線非常簡單,主要為日式拉面、飯食、小食,多年以來它產品本身的變化并不大。
在大眾點評上,“味精拉面”“消費貴,口味不好吃”“沒有客人,味道普通,服務也不好”等等很多點評都直指味千拉面的痛點,很多以前味千的粉絲也因為以上這些原因,不再給味千拉面買單。
據記者觀察,在某一外賣平臺上,味千拉面銷量第一的“大骨濃湯豬軟骨拉面”單份售價是49元,但月銷量僅74份,其他口味的拉面均價在40元左右,月銷只有10份,在評論區“種類太少,口味單一”的留言居多,還有消費者直呼“都快吃不起面了”。
對于味蕾越來越挑剔的中國消費者來說,觸手可及的外賣、性價比更高的中式餐飲、不斷涌現的新品牌,正在蠶食味千曾經引以為傲的面食市場。
“味千拉面進入中國已超過20年,消費者特點變化很大,在中國物質環境豐富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消費者,可以選擇的餐飲類別很多,對于口味和品種缺乏創新的老品牌,不太感冒。”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
在伍岱麒看來,“面食簡餐而言,本地也有很多連鎖品牌發展起來,包括康師傅牛肉面、面點王、九毛九等等,以及非連鎖的蘭州拉面,新的日式拉面館等,味千相比而言,缺乏特色及競爭優勢”。
事實上,味千為了挽回頹勢,也曾采取了諸多自救措施。據悉,味千也曾嘗試全時段經營,進行菜單革命,增加下午茶或輕食,希望在店內形成多個就餐高峰。但味千在消費者心目中就是快餐,新增加的消費場景與之產生了品牌的背離,“all day menu”最終無疾而終。
品類增加不行,味千又對門店進行系統性升級,開發多種新門店風格,包括味千拉面旗艦店、IP主題店以及標準店三大店型。其中,還以味千“老家”熊本縣吉祥物熊本熊為主題,設立了一個新店,但都收效甚微。
面對外部的競爭壓力,不干落后于人的味千又在尋找新的出路。據味千拉面相關負責人透露,味千拉面首家燒烤屋將于春節后在上海亮相,初步計劃今年在上海開設約30家燒烤門店。
據了解,味千拉面燒烤屋主推雞肉、雞內臟等食材,與日本“燒鳥”(雞)文化相呼應,但采用的是中式燒烤口味,同時保留了部分拉面產品,人均價格在55元至60元。
對于味千拉面所遇到的窘境,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味千拉面品牌老化,跟不上消費升級的速度,自身造血能力幾乎沒有,再加上投資決策出現偏差,這讓味千拉面近幾年來的業績表現都不好,以其目前的經營的理念、思路團隊以及體系來去看的話,轉型做燒烤也很難翻身。”
正大投資計劃在中國上交所主板掛上市:飼料銷售收入占比近九成
東洋鏡像–新冠下的廚房車
騰訊入股的中式“面館”!已開出265家直營店
日本的食材B2B巨頭伊藤忠和ACCESS帶給我們的啟示
美女專家訪問完美國Sysco后的一些思考
觀察|美菜做錯了什么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曾就職于正大集團、吉野家、新希望六和、美團快驢等,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CIPS)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等,致力于幫助食品和餐飲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請加微信 18610542110 探討餐飲和食品供應鏈。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