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 No. 935
1
今天是初八,開工之后的感受如何?
今天開了好幾個小時的車,有點小感想。現在對開車,是又喜歡又討厭。
喜歡開車,從小就喜歡,駕馭這么大一個機器,腳踩踩就能前后動,手盤盤就能左右拐,多爽啊。
而且,在開車的過程中,還能同時做兩件事。一個是學習,就是聽課聽書,我有不少知識都是在開車的時候聽來學來的。另一個,就是嗑瓜子,這是長途開車必備的提神利器,什么紅牛綠牛的,再牛也牛不過一包毛嗑。你下次再開長途的時候,可以試試。
而不愛開車,一來是坐的時間長了腰疼,另一個就是現在的路況開車真費勁。作為一個駕齡十幾年,幾十萬公里,且沒有扣過分老司機,真的越來越受不了現在的路況,就今天,差點被一輛車突然變道的車蹭到,還有一個車窗拋物的,差點砸到我車上,太危險了。
所以,我又喜歡開車,又不喜歡開車。
我現在的習慣,如果是市內短途,我寧愿選擇公共交通。而長途,我會提前準備好要聽的課程和故事還有瓜子茶水。想辦找到那個平衡點。
2
嘮叨了這么多,來到了我們這“過年七句話”的最后一句話了。
其實,這句話多少也和上面的狀態有一點關系,那就是“自己掌控”。
先看原文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啥意思呢?
孔子說,比如要用土堆一座山,就差一筐土就堆成了,這時候你卻停了下來,放棄了。誰讓你停止的呢?是你自己要停止的,不是別人。
再比如,地上有個大坑要填平了,雖然現在只倒了一筐土,還不知道啥時候能填滿呢,但此時的主動進取,是你自己決定的,沒人催你。
你看,這個重點,是不是在“我自己可以掌控”?
結合昨天和前天說的第六句,第五句,講的都是“積極主動”的概念?
冉求曰:“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第五句)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第六句)
但,你仔細品品,從今天這一句,能夠體會出來的,不僅僅是“積極主動”這四個字。
3
還有啥呢?
還有兩個決定成敗非常重要的元素,第一個叫做“立志”。
孔子這里說的是堆土為山。那么歷史上還有一個特別有名的和山有關的故事,你一定也能想到,那就是“愚公移山”。
年近90的愚公,苦于山區阻塞,進進出出都要繞行好遠。于是起心動念,要將面前這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的太行和王屋兩山搬走。
立這個志,一點都不簡單啊,這不亞于老爺子這個年紀,去銀行貸款創業啊。
旁邊的智叟就勸他,說老爺子你都這個年紀了,啥時候能把山搬完呢,快拉倒吧。
但老爺子卻說,我雖然沒幾年了,但我還有子子孫孫,子孫無窮盡,但山是不可能增高的,總有搬完的那一天。
最終的結果,你也知道了,老爺子的精神感動了上天,后來有神力相助,把兩座山拆遷了。
如果老爺子沒有這么立這個志,沒有這么堅定的信念,后面的結果,是萬萬不可能獲得的。
同理,放到現在,如果做一件事情不堅定,猶猶豫豫,那么做成的幾率也是非常低的。
所以,很多時候我也會問來咨詢的顧客,你到底想要完成這個目標嗎?還是說說而已?
4
第二個要素,就是“堅持”。
哎呀,這兩個字,對一半以上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那句話咋說來著?承諾一時爽,執行XXX。
相比于執行,立志似乎變得簡單了許多。
比如我每天寫個兩三千字,然后持續寫,這個操作不難,但堅持下來,絕不輕松。
而且,有一部分人總會“講條件”,比如確定做啥,一定能得到啥,必須要拿到別人的承諾,才愿意去堅持。這種狀態就麻煩了,這是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別人,萬萬不可啊。
當沒有看到結果,沒有人承諾結果的條件下,還能篤定的朝著既定的方向堅持前行,這才是真正厲害的人。
而這樣的人,往往很少,才更顯得厲害啊。
你愿意成為這樣的人嗎?
那就定好方向,然后拋開紛擾,堅定的朝前走就行了。
5
積極主動+目標明確+死磕堅持,這三項若能加在一起,想做的差都難。
堅持就是勝利!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