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咖門(ID:kamenclub)
作者 | 政雨
19號凌晨,茶顏悅色連發2條致歉微博。
緣由是其主題杯子上使用的長沙哩語“撿簍子”等廣告創意,引來了網絡爭議。
近段時間,品牌在營銷中,說法、用語引發爭議的情況不少,我總結了一些最容易“踩雷”的點,一起來看。
營銷創意引發爭議,茶顏悅色兩次道歉
2月19日凌晨,“茶顏悅色道歉”的消息上了微博熱搜。
據了解,由于茶顏悅色的一款主題馬克杯上,印上了長沙俚語“撿簍子”一詞,被認為此營銷創意“侮辱女性”。
在這款杯子上,詳細講解了撿簍子這個詞的意思,指“得便宜,意外收獲”;為了幫助理解,還造了個句子:“來茶顏買奶茶的美女很多,如果你碰巧認識了一個,你可以小聲告訴我們的小伙伴:‘我撿了一個簍子’。”
在一些消費者看來,這個詞和解釋,是“拿女性玩梗”,含有對女性不尊重的意思。
對此,茶顏悅色緊急發出致歉聲明,表示:“這次事件的發生,的確是我們在創作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尺度,沒有做到不會產生歧義的創意,沒有考慮到方言俚語在不同地域的理解差異造成的”,并將會召回這一批長沙話主題馬克杯。
茶顏悅色緊急發出致歉聲明
其實,“撿簍子”這個詞,在長沙話語境中有撞大運、被運氣之神眷顧到的意思,認識一個美女,也理解為“走運”的意思。
在微博上,很多長沙當地的茶顏悅色粉絲,也積極站出來幫茶顏悅色做解釋。
但這個詞脫離了長沙話語境,確實很容易帶來誤解。
從本質上來說,茶顏悅色的這次不恰當創意,相比在創作上沒把握好尺度,更值得注意的是“沒有考慮到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和理解差異”。
隨著茶顏悅色門店走出長沙、消費者知名度提升,曾經讓其被廣泛認知的長沙特色、長沙標簽,或許也會是一種局限。
過于明顯的地域特色或風格,實際上是一些“非標準動作”,而要進行全國布局,舍棄或減少這些部分,才能減少誤解,進行更通俗、廣泛的大眾化。
現在做營銷,不要觸碰這6個點
如果說門店出品的產品衛生,是一條建康安全紅線;宣傳文案上的色情擦邊球用語,就是消費者的“心理安全紅線”。
這兩年,茶飲品牌營銷動作很多、很密,這就容易觸及輿論敏感點,帶來品牌危機。比如,這幾個點就是最“不可冒犯”,但又很容易觸及的。
1、物化、侮辱女性
隨著女性意識崛起,一些營銷創意涉嫌物化、侮辱女性,幾乎是時下消費者最敏感的“紅線”。
1月初,全棉時代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條標題為“全棉小劇場防身術”的廣告,內容為一位漂亮女孩在深夜被尾隨,她“靈機一動”,從包里掏出一盒全棉時代卸妝巾,迅速卸完妝后回頭與歹徒對視,因“太丑”而把歹徒嚇跑——這條廣告就涉嫌了侮辱女性,最終品牌致歉,聲譽受損。
“全棉小劇場防身術”的廣告
而最近的《唐人街探案3》中,也被觀眾質疑物化女性,受到網友吐槽。
茶飲的大部分消費者為女性,一旦涉及這一問題,不可避免會“傷了顧客的心”,必須謹慎。
2、色情擦邊球
此次事件中,比“撿簍子”一詞更令網友介意的,是茶顏悅色曾經的知乎茶也品牌在一些茶包的文案上,使用“官人我要”等字眼。盡管這是其2015年前后的產品物料出現的字眼,但依舊被網友發了出來,被指打兩性關系擦邊球。
喜茶早期的“杜蕾斯”事件,絕味鴨脖、叫個鴨子等品牌,也是餐飲行業里比較廣知的因色情擦邊球問題被吐槽的案例。
在公眾面前,色情不是個能隨便開的玩笑。
3、侵權、抄襲嫌疑
這在茶飲行業就曾發生過,樂樂茶曾因幾款產品造型、視覺設計、名字“撞車”茶顏悅色,在網上引發爭議。
左圖為樂樂茶,右圖為茶顏悅色
在國內大環境下,過去人們對知識產權重視意識不夠,導致很多人對侵權的嚴重性沒有很深的概念。但從近幾年曝光出的負面消息看,抄襲、侵權受到的輿論負面影響在不斷增長。
而侵權,也是個違反法律法規的問題,在輿論和社會面前這都不是個能觸碰的點。
4、利用國家大事“打廣告”
《廣告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廣告中不得使用或者變相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國歌、國徽,軍旗、軍歌、軍徽;也不得使用或者變相使用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或者形象。
湖南一家公司,因發布含有和使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形象內容的廣告,違反了《廣告法》第九條第(二)項規定,被罰款人民幣200000元。
這一類負面案例,近些年已經不多見了,但還是要一句話提醒:國家大事,不要輕易作為宣傳素材使用。
5、“集體情緒”使用不當
2020年疫情嚴峻期間,洗護品牌多芬發布微博開屏廣告致敬疫情中的醫護人員,但其“短發的你更美”等廣告語,就因為不合時宜,引來網友爭議。
引起全社會廣泛共鳴的公共事件、集體情緒,往往也是大眾比較敏感、關注的。用來做營銷,也有可能為品牌帶來負面影響,必須十分謹慎。
6、蹭錯熱點、組錯CP
去年,“打工人”三個字很火,普通消費者很有共鳴。
寶馬借勢了這個熱點,但呈現的姿勢非常強硬,讓社畜“打工人”嗅到了一股“凡爾賽”的味道,迎來打工人的群嘲。
說白了,營銷抓取的就是消費者的情緒,而一旦讓人產生異樣、不舒適的感覺,都不是一個好的引導。
聯名也是茶飲品牌常見動作,但選錯聯名對象,也會帶來負面效果。
比如去年夏天,威馬汽車和青島啤酒進行跨界聯名,打造出了一款夏日啤酒。
威馬汽車和青島啤酒聯名
雖然夠吸睛,但還是有人提出疑問,汽車品牌與酒跨界合作真的不會給品牌帶來負面影響嗎?畢竟酒對于車而言,很容易聯想讓品牌陷入“宣揚喝酒開車”的價值立場。
餐飲品牌,該學會專業營銷了!
這幾年,茶飲品牌受到的關注度太高了,營銷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太怕犯錯誤。哪怕一丁點的疏漏出來,品牌也會立刻道歉認錯。
承認錯誤、獲得理解、積極改正,是個負責任的解決態度。但道歉,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嗎?
相比用道歉來解決危機,更應該在品牌做傳播之初,減少錯誤的產生。
特別是當品牌走向全國,面臨的消費群體更加復雜,除了忠實粉絲,還會涌進來一大批可能僅僅喝過一兩次的用戶,或僅停留在“聽說”層面的“路人”,對他們來說,道歉是解決不了問題、難以獲得原諒的。
品牌要在形象展示上,一開始就足夠專業、規范,減少危機產生。
這兩年,茶飲品牌都開始關注營銷、開始做傳播,希望通過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獲得關注、幫助業績提升。
但不論品牌如何營銷,始終都需要有把衡量的標尺。營銷的價值不光是提升業績,更重要的是擴散品牌知名度,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品牌、了解到企業文化。
而最終消費者到底會對品牌產生怎樣的認知,則取決于營銷過程中所傳遞的價值觀。
專業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2021年,品牌需要從重視營銷到“專業營銷”轉變了。
-END-
編輯丨程三月
(圖片來源網絡)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