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拉面,與黃燜雞、沙縣小吃并稱為國民小吃“三大巨頭”,卻一直很難做出品牌。
但最近,蘭州拉面市場出現了“一匹新黑馬”,門店日翻臺率最高超16次,排隊超兩小時!
究竟,金城老碗做了哪幾方面的創新,進而從競爭激烈的傳統蘭州拉面市場殺出重圍?近日,職業餐飲網采訪到了金城老碗的聯合創始人魏永祥、張騫。
“行行做遍,不如做面”,2001年,趙權在蘭州的小西湖文化宮開起了一家名叫金城老碗的店,開始賣蘭州拉面(當地人俗稱牛肉面,以下全部簡稱牛肉面)。
在蘭州的大街上向任意一個方向行走,不出10分鐘就能找到一家牛肉面店,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金城老碗一家店一做就是16年。
剛開始生意一直很好,可是到了2017年,蘭州的牛肉面館成倍地增長,新品牌也不斷涌現,這家店逐步遭遇到了發展瓶頸。甚至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瀕臨倒閉。
意識到再不做出改變店就要開不下去了,趙權開始思考對金城老碗做出升級,魏永祥、張騫正是這個時候加入到了金城老碗。
如今的金城老碗已經在競爭激烈的蘭州牛肉面“江湖”殺出了一條路,翻臺率達16次,目前在蘭州開出了4家直營店,還火到了外地,把店開到了廣州、長治、天水、慶陽等地。
2016年,爆品思維開始在餐飲行業盛行,快餐行業同樣也刮起了這股風。但快餐和其他餐飲業態不同,它是一門高頻且吃固定消費客群的生意,如果顧客每天都去一家餐廳吃同一種餐食,很容易就會膩,所以就需要產品豐富。
傳統牛肉面店一般只主推牛肉面這一種產品,很難做出什么創新。于是魏永祥開始尋找新的爆品,但他發現牛肉面很難再去細分。
最后他發現,在蘭州當地除了牛肉面,還有一種在大大小小的餐廳里都有,而且點單率特別高的主食產品炒面片。
這個產品一直也沒有品類代表,他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可是這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單獨推炒面片風險太大。為了規避這個風險,魏永祥將炒面片和牛肉面并列作為金城老碗的爆品。
他將金城老碗的名字改成了“金城老碗·牛肉面·特色炒面片”,從門頭到店內菜單,都將炒面片作為和牛肉面并列的主推產品。
這直接改變了蘭州當地原有牛肉面店的商業模式,因為蘭州人只有早上和中午吃牛肉面,所以傳統的牛肉面店大部分到下午兩三點鐘就關門了。可是炒面片不一樣,它是當地人一日三餐都會吃的產品。
金城老碗的牛肉面從早上6點半供應到下午4點半,而炒面片從上午10點一直供應到晚上,兩種產品無縫銜接,保證了店里全時段都有生意。
這次的重新定位,直接讓金城老碗在當地幾千家牛肉面店當中形成了差異化。
金城老碗升級后的第一家店,就開在了一個有著近30年歷史的牛肉面品牌旁邊。
“當時那家老字號只賣牛肉面,沒有菜和雞蛋。而我們從產品經營的差異化入手,加了涼菜,并首創了‘涼菜2元自選’。9種涼菜,2塊錢隨便夾,種類不限,但只能夾一次。”
那個時候蘭州的牛肉面店雖然都賣涼菜,但是都是盛好的放在那里,一份一份賣,兩塊錢一份,一份的量最多也就2兩。
金城老碗的“涼菜2元自選”是在同樣的價格下,讓顧客自己選,涼菜種類更豐富,一次能夾多少也全憑顧客的本事,給顧客一種超值的感覺。
“我們的客群70%是本地人,30%是旅游人士,而且年輕人居多。而旁邊那家老店剛好反過來了,旅游人士居多,本地人占少數且都是老年人”。
而能從30年老店手里“搶顧客”,在“牛肉面大本營”站穩腳跟,金城老碗靠的可不僅僅是一招“涼菜自選”,而是品牌的全面升級。
蘭州牛肉面作為老百姓剛需的一碗面,街邊店的臟亂差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代表了蘭州牛肉面的形象。
當時街邊的牛肉面店要么就是完全沒有裝修的小店,要么就是裝修老派的老字號。到了現在,已經完全滿足不了牛肉面主力消費群體的需求,因為他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
為此金城老碗大膽去除了傳統牛肉面店的裝修風格,將門店改為藍黃色調,而傳統的牛肉面店主色調都是綠色。
此外不同于傳統牛肉面店亂糟糟的后廚,金城老碗店里全都是明廚亮灶,通過可視化的廚房,顧客能將牛肉面制作的每個步驟都看得清清楚楚,吃著也放心。
金城老碗是做連鎖的,為了實現門店的快速復制,它又在料包上面做了創新。
傳統的牛肉面店在制作牛肉面的過程中,從熬湯、揉面到投料,都比較依賴有經驗的師傅,師傅們更多的是靠感覺,在料品投放上往往喜歡用若干、適量、少許這類比較模糊的詞去制定標準,這種靠經驗主義的出品方式很難傳播復制。
許多做連鎖的牛肉面店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用統一的料包,但大多用的是綜合的大料包,所有調料都融合在一起,只需要投放一次,湯底口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為了保證牛肉面的口味,不讓調料之間竄味,金城老碗特意制作了說明書式的料包,每樣調料包分開投放,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每種放多少克,全部都有嚴格的標準。
“烹飪里面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會影響一道菜的味道。嚴格按照步驟來投放,這樣出來的產品更匠心。”
不僅是牛肉面,金城老碗店里的其他環節都有自己的標準。比如店里給顧客上的免費早茶,因為更替的速度比較快,所以紅糖、紅棗、冰糖、茶葉各放多少克都用稱稱好了提前備著,補充的時候要加多少都有標準,這樣員工操作起來也比較容易實現。

目前雖然蘭州牛肉面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但是外地人對這個品類的認知,卻不是那么清晰。整個市場魚龍混雜,許多都是小作坊式經營,還有很大一部分門店濫用蘭州牛肉面的招牌,把這個品類的名聲都搞壞了。
此外,許多在蘭州當地做得很好的牛肉面品牌一走出蘭州就陣亡了,牛肉面市場上的蘭州品牌少之又少。
經過這幾年的沉淀,金城老碗開始布局全國,以直營店和“城市合伙人”兩種模式向外拓展。目前外地第一家直營店上海店已經在籌備當中。
當前,牛肉面已經迎來品類風口,進入爆發期。無論是老品牌還是新玩家,要想迎著風口將生意做大,就必須要有好的模式。
作為一家20年老店,金城老碗通過差異化創新實現迭代升級,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重新站穩了腳跟。關鍵就在于它敢打破常規,直擊行業痛點。
這也讓我們餐飲人明白,優秀的企業一定是懂得主動出擊!
“新茶飲第一股”虧損超1億:奶茶店遠沒你想象中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