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13日,成都餐飲研學團
夏天即將到來,成都的小龍蝦的店都場面火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以啃骨頭為代表的自助火鍋近年也悄然襲來,風頭正勁。
很多經營此類業態的店鋪基本上都是人流如織,門庭若市,大有力纜狂瀾之勢,似乎給不景氣的餐飲業帶來了一股新風。
眾多人隨之跟風,于是乎很多經營不景氣的小龍蝦店都立馬改弦易轍,更換門庭,快馬加鞭地做起了啃骨頭自助火鍋,生怕錯過了良好商機。
看見很多人盲目追隨啃骨頭自助火鍋這個架勢,同行問我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今天和大家聊一聊。
01
啃骨頭火鍋憑啥火起來的?
因為啃骨頭自助火鍋形成今天短暫火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時事不同,所以不能簡單的下結論。
首先它是兩個成熟產品的結合,就是把“啃骨頭”和“火鍋”(或者說自助火鍋)簡單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期中形成的一種餐飲現象。
“啃骨頭”這個產品在成都低端的餐飲市場早在幾年前就有了。
原本是用豬臉頰骨經過鹵煮成菜,后又經過鹵煮、油炸,再炒制的烹飪演變。
相似于干鍋菜品的形式出現在餐飲市場,大多是在一些餐飲小店、冷淡杯、夜排檔店類的產品,按斤或按份數來銷售,以經濟實惠、味美價廉,滿足一些低端消費或午夜消遣佐酒人群的青睞而獲客。
啃骨頭產品大量出現在成都餐飲市場,歷史不過10年,但一直不溫不火;而火鍋早已在大江南北占據著餐飲消費的半壁江山,但是他們都各自安好的生活在餐飲市場中。
餐飲行業總是不缺奇才,總能在不經覺間創造出意想不到的事情來。
比如把啃骨頭和火鍋結合和在一起,不論這一現象維持多久暫缺不論,雖不能說是一大創舉,畢竟還沒有創造出神化,但也算是一段創造性的大膽嘗試。
有人形象的戲言這一現象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其主要原因是指打著啃骨頭的旗號,吃廉價的火鍋而已。
啃骨頭自助火鍋,有的餐飲店也叫做醬骨頭自助火鍋,還有人做啃骨頭串串香,不論表面形式如何,其具體的差異化并不明顯,歸根結底本質相同。
但是這里的啃骨頭早已不是當年的豬臉頰骨了,而是換做了豬脊背骨,加工方法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從汆水、鹵煮、油炸到烤箱烤制,做法多樣。
有五香也有麻辣,還配以干碟子蘸食,簡單的總結就是制作工藝多樣化,味型多變化,對曾經的啃骨頭進行了一定的改良。
一是經營商家的招牌幾乎雷同,區別不大,招牌簡易,“啃骨頭”是前綴,“自助火鍋”是后綴;最明顯的,就是低價告示,基本上都在招牌的顯眼位置寫著38元–39.8元/客,明確地告示你消費可控;
二是就餐形式為自助式,店家絕大數都給你推薦鴛鴦鍋,味碟自調,骨頭隨便啃,不論葷素菜品、小吃、水果等,所有菜品自取;
招牌上寫著不到40元的人均消費,首先就具有給客人傳遞出明顯的消費可控的信息;
二是菜品自助,隨便吃,具有隨意性和選擇性強的優勢。
這兩年,和豬本身扯不清的東西都不便宜,人的定向思維是豬骨頭也不便宜,給食客定向消費的邏輯思維便是“消費劃算”,這也就是特殊時期導致人們對豬肉食物的認識問題;
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飲食業態中最火爆的還是火鍋的消費形式,啃骨頭自助火鍋既有火鍋消費形式的體現,還有啃骨頭的元素,消費價格相對低廉,獲得大眾消費的基礎和認可;
四是商家的行銷手段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從低價到產品的豐富,從各種渠道的大力宣傳都是主要原因之一。

啃骨頭自助火鍋真的低價嗎?表面上看是肯定的,但實際上不一定。
每客消費不到40元是一個菜品消費基礎概念,實際消費是要收取油碟費、鍋底費、餐位費等隱性費用的,就算你不用酒水飲品,人均消費大致都要達到55元左右。
新冠疫情后,人們常說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只要還能出門消費,沒有幾個人不來一點酒水呢!這樣一來二去,一般情況人均大致在80-100元左右,由此說明,消費還是不算低的。
商家為什么不愿意提供全紅湯的鍋底呢?因為紅湯的鍋底成本太高,所以一般情況都是鴛鴦鍋底,便是這個隱情。提供的葷菜原材料,包括啃骨頭,絕大多數都是凍貨食材。
不賺錢的生意就是耍流氓,商家要生存,必然或選用低價的物品,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有些不良商家也有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的現象時有發生,加上大家對啃骨頭自助火鍋能火多久,能火多久沒有清晰的判斷。
商家參差不齊,自然就會有趁機撈快錢的商家不負責任,只管壓低原材料進價成本,不管原材料采購品質。
02
啃骨頭火鍋能火多久?
啃骨頭自助火鍋能走多遠?我們先來看看它在成都的餐飲市場過得怎么樣。
啃骨頭自助火鍋一開始就是在成都市區的周邊開始發展,逐步向周邊擴散蔓延,時至今日,市區中心區域即一環路內基本上是少之又少,而且現在基本上已經出現了萎縮跡象。
在大成都范圍內有閉店潮的現象,但是在成都市以外的周邊縣市繼續發展,甚至在省外依舊不斷的發展中。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就會想起曾經紅極一時的柴火雞現象,基本上也是這樣的情況,柴火雞始于成都華陽,是借鑒東北地鍋菜而成。
它在成都市區始終沒有火起來,而在二環路以外的區域,特別是三環及繞城范圍內一發不可收拾,逐步擴展到成都周邊縣市等區域,甚至是省外都在不斷的發展,特別是那些經營農家樂的地方,經營火爆。
那時跟風早的人都賺了第一桶金,后來隨著盲目跟風,差異化不明顯,新鮮體驗感的過度消費等因素慢慢淡出,特別是市政府對環保提出強烈的管控措施后,柴火雞首當其沖受其影響,逐漸消退。
但是堅守柴火雞經營有特色的商家依舊頑強健康的生活,就在當下,都活得尚好,深受食客的愛戴,只是在店家數量上沒有了往昔的輝煌罷了。
一位經營啃骨頭自助火鍋的同行給我分享過,他說成都市內人口雖然密集,但是在疫情時有發生的當下,人們的安全意識明顯增大,不會邀約一大幫人來就餐。
另外啃骨頭自助火鍋畢竟檔次較低,品質不夠好,對客戶的選擇少必然就是低端的消費人群,要想提高營業額,必然只能在翻臺率上想辦法。
可是經營此類的餐飲營業面積基本不會超過400平方米,絕大數數都是200平方米的中小型餐飲店,提高不了翻臺率就難以提高營業額。
加上自助餐消費一旦達不到消費量的情況下,浪費是比較明顯的,店家的成本支出較大,一些人跟風以后發現并不能達到想象中的那樣掙錢的時候,要么采用低品質的原材料艱難維持,要么閉店另謀出路。
但是在一些農村集鎮、周邊縣市的經營者反而還比市區好很多,主要體現在這些地方老百姓生活品質比以前提高不少,也舍得在外邊吃飯消費,飯點時經常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大幫人來。
另外對原材料品質的認識度不足,比如對肉類的凍貨原材料辨別性的問題上,遠不及大城市的人見多識廣,從食材到味道的挑剔性少等。
加上這些區域的疫情安全方面因人口流動性不大,相對更安全等優勢,讓這些區域的經營者能夠快樂的生存。
省外來說,大家對川菜的口味是完全認可和接受的,起源于成都這一新型模式的餐飲現象通過一定時間后,才能逐漸在外邊蔓延發展起來。

即使在成都市場這類模式逐漸消退,但由于信息傳遞需要一定時間等原因,外省還是要發展一段時間以后才可能會出現頹勢,而有些產品在有些地方從此開花結果,壯大做強。
既是某一產品在其發源地從此消亡,也對其沒有影響的餐飲現象都是存在的,這就是典型的墻里開花墻外香。
03
啃骨頭火鍋未來會如何?
啃骨頭自助火鍋不會短時間消亡,也不會經久不衰的火爆發展。 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其品質不高,決定品質不高的主要因素是自身設定的人均消費,表面低價,隱形高價,最終導致客人的不認可。
一是要提高原材料品質,寧可高價進購保品質,不可低價進次貨。
二是減少凍貨原材料,增加新鮮食材,或者提高凍貨處理的技術水平。
從葷素、海鮮、小吃、甜品、粥品、水果等,不斷嘗試著推陳出新,尋找適合自己的原材料,但是要明白貨賣堆山,盡可能給消費者創造出“消費劃算”的根本理念。
四是優化產品及產品結構,深化“啃骨頭”的具體內涵。
現在很多店不外乎就是鹵煮或烤炸的啃骨頭,而沒有將啃骨頭產品從味型、品類、呈現形式上進行研究,制作出啃骨頭系列產品,做出具有特色鮮明的啃骨頭來。
比如,既然是啃骨頭自助火鍋,為什么就不能在白湯鍋中加入品質上乘的“啃骨頭”呢?為什么那一鍋白湯就不能變換成菌湯、番茄湯等呢?
啃骨頭自助火鍋要走天下,就應當先把啃骨頭這個產品優化出來,做出特色來,這個是需要研究的,發掘的,而不是像現在一成不變的推出,誰最大限度的做好“啃骨頭”系列的延伸產品,極致的產品,誰就能活的久,活的健康,笑口常開。
必須深刻認識到新冠疫情不可能短時間內結束,它或許是一個持久性的問題,人們的安全意識早已改變,飲食習慣必然也要改變。
不管任何時候,都要把關好食品采購的安全、店內儲存的安全、烹飪制作的安全、環境衛生的安全、食客就餐時一系列的安全措施等,是贏得顧客認可的最大課題。
比如給食客送一個合格的口罩,表面上看著好像是營銷的一部分,其實更多的還是為客人提醒健康的重要性,做好一個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商家。
時代不拒絕進步,社會不拒絕發展,飲食不拒絕安全,人類不拒絕健康,只有掌握好這一精髓,就能召喚適合自己的客戶群體。

就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武漢的朋友給我打來電話,說他們的另一家啃骨頭自助火鍋又開張了,讓我有空過去看看,前面開的幾家經營都不錯。
我除了祝福也有囑咐,經營規模不能太多,戰線不能太長,產品功能要優化,店面管理要提高,顧客安全要增強,餐飲動態要關注。
電話中啰嗦了30分鐘之久,大致內容都是這邊稿子中的內容,也祝愿所有開啃骨頭自助火鍋的同行隨時警醒,既不要盲目跟風,也不要過度憂愁。
而是要應對當下的環境,認真研究餐飲發展動態,不斷快速地優化自己的產品,滿足適合自己消費人群的最大需求,就能健康的等到餐飲的春天,這既適合啃骨頭自助火鍋,也適合其他的一些餐飲業態。
祝愿啃骨頭自助火鍋不只是一個短暫的餐飲現象,而是一個長久的餐飲業態存在于餐飲市場當中。
成都作為餐飲品類與產品資源庫,值得餐飲人每年都去走一走。
4月11日—13日餐飲O2O舉辦《成都標桿創新餐飲研學團》對創新業態,標桿餐飲進行深度考察!
走進陶德、吼堂、馬旺子、大龍燚、冒椒火辣、甘食記…等8大熱門排隊餐飲,創始人分享+門店體驗360度深入學習、2家供應鏈企業、以及德魯克管理實踐課程和網紅餐飲設計師的分享…

-END-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