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判斷一個品類的生命力?這中間是有方法的,我們需要判斷的是它跟基本需求的結合度。
這個也有非常有意思的評估的方法,就是去評估 TA 能替代哪些品類?替代的品類規模有多大,這個品類的潛力就有多大。
何?
這里面有兩個判斷的方法:


當新品類出現的時候,社會關注度是很高的,談論價值也比較大,而這時候競品又比較少,所以品牌傳播成本低,很多時候是自傳播。比如智能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關注度是極高的,每一個新冒出來的品牌都能得到較多的關注和談論。
先進入者可以用高價彌補初期的規模不經濟,但規模經濟導致產量越大成本越低,使行業價格不斷下降,后來者面對的是已經下降的行業價格而不是行業初期的高價。也就是說后來者的重置成本比先進入者的歷史成本要高很多。
它其實是一種特殊的規模經濟,用戶規模越大使用價值越大。這種類型的先發優勢很容易導致贏家通吃。
這也是一種特殊的規模經濟。通常說的規模經濟看的是單位時間的產量規模,但學習曲線看的是企業歷史上的累計產量規模。
遷移成本就是顧客的上頭成本。換成上頭租值來看,就是顧客積累的使用經驗、能降低交易費用的關系、其它專用資產等。
先發者會有一些獨特的機會獲得一些不容易復制或有時間窗口的生產要素,比如牌照、專利、門店等。有些時候牌照說不批就不批了,比如P2P牌照,PE/VC公司在新三板上市;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