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菜每年創造過百萬元的營業額。首先,選用烤香的火腿肉和生的豬肥膘肉作輔料,一醇香一油香;其次,以方糖、燒汁、老抽、味淋熬制一款濃稠黑汁,醬香微甜,為菜花補味;第三,出鍋前撒入自制的蝦蔥粉,微辣提鮮;第四,原料盛入砂煲,底部墊洋蔥,上桌后開火加熱,香氣徐徐散發,更加誘人。
沙窩汁
25克快速翻勻,花菜便能迅速吸味,起鍋裝入墊有洋蔥絲20克的熱砂煲,撒
蝦蔥粉
5克,帶卡式爐走菜。
蒸魚豉油500克、日本燒汁300克、方糖250克、醬油150克、家樂鮮露100克、味淋90克、老抽80克、家樂海珍醬20克放入小鍋,加二湯800克大火燒開,轉小火熬至醬汁濃稠,關火倒入不銹鋼盆備用。
1.大蔥剝去外皮,撕掉老葉,分層剝開成片。取蔥片1000克擺進調至上下火80℃的烤箱烤2小時,待其完全變干,取出打碎。
制作關鍵:
方糖一般用于為咖啡調味,其甜度輕、香味濃,且能讓熬好的醬汁更加透亮。但方糖價格略高,若要節省成本,可用黃色冰糖代替。
同行評論:
將便宜原料做得不便宜”,柴門集團的這個思路值得餐飲人學習,特別是這道花菜,通過在每個細節上的格外用心,最終變成年入過百萬元的招牌菜品。
關于此菜,我認為絕妙之處有三點:一是火腿和肥膘搭配,火腿本身油脂含量低,炒菜香度不足,而肥膘的加入則彌補了這一缺點,同時降低了成本;
二是我們熬汁時一般會使用白糖、冰糖,但柴門的大廚卻使用泡咖啡的方糖來制作,出人意料;
三是出鍋前撒入的蝦蔥粉,就像是方便面的調料包一樣,這種干粉末其實最能提升香味,上桌時被砂鍋散發的熱氣一熏,輕易便能勾出客人口水。
制作:成都蓉庭花園餐廳行政總廚 歐軍華

制作:成都大蓉和 何偉
近兩年,雞爪在餐桌上熱度不減,各家餐廳也以燒、烤、鹵、炸等方式進行不同的演變。大蓉和推出的這款雞爪,特別之處有兩點:
首先,延續了經典的“混椒”味型,但與以往的菜品“混椒雞”直接加料炒制,或“混椒牛掌”蓋上炒好料頭的做法不同,這道菜是將四款辣椒、兩款花椒炒香、添湯,大火熬成混椒汁,再以這款汁水把雞爪壓粑,將二荊條的清脆、美人椒的甜辣、紅泡椒和野山椒的酸香、青花椒的鮮麻香、紅花椒的干麻香融于原料中,給人驚喜。
其次,走菜時湯中加入豌豆泥,輔料為小芋頭,裝進石鍋后,通過持續加熱,湯汁越來越濃,牢牢裹在雞爪上,更有滋味。
批量預制:
1.炒混椒汁:鍋入豬油、色拉油各200克燒至六成熱,放入姜末、蒜末各100克,干青花椒60克,大紅袍花椒40克爆香,投入青二荊條段1000克、老壇人家泡紅椒(剁碎)500克、紅美人椒段300克、野山椒段200克、泡蘿卜丁200克、老壇人家魚酸菜(切段)150克繼續煸炒5分鐘,待香味逸出,添入高湯5000克,大火燒開轉小火熬15分鐘,待混椒和泡菜的香味充分滲進湯中,調入生抽50克、蠔油40克、雞粉30克、味精30克、鹽25克攪勻再熬2分鐘,關火放涼去渣即成。
2. 雞爪300根洗凈,剪去趾甲,入沸水汆燙一下迅速撈出,下入七成熱油炸至表面金黃、起皺,放入直徑40厘米的高壓鍋中,加洋蔥絲1000克,用于祛掉腥味、增加甜香,添混椒汁浸沒原料表面,再倒入啤酒2瓶進一步增香祛腥,加蓋上汽后壓4分鐘,關火繼續浸泡備用。
3.小芋頭3000克洗凈、去皮,放入盆中加雞湯4000克浸沒,添雞油300克、剁椒碎150克、鹽40克攪勻,覆膜入蒸箱大火蒸25分鐘至熟。
走菜流程:
1.石鍋燒燙,底部墊著錫紙,鋪入生洋蔥絲40克,上面擺入雞爪20根,旁邊圍上小芋頭8個。
2.鍋入混椒汁300克,舀入豌豆泥40克攪勻燒沸,淋蔥油20克,起鍋倒在雞爪上,撒酥豌豆40克,點綴香菜即可上桌。

制作:蔣國營
此菜借鑒膠東農家的做法,土豆先用高湯煨熟,走菜時用香濃味厚的清蒸豬肉罐頭爆鍋,再放蟶子提鮮、加韭菜增香,一道看似不起眼的小菜,每個月都能穩穩賣出上千份。
批量預制(20份量):
1、土豆條8斤放入鍋中,加高湯10斤沒過,大火燒開后下入鹽、味精各50克,改小火煨至土豆條斷生后離火晾涼備用。
2、蟶子4斤入沸水中燙至開口,投涼后取肉待用。
走菜流程:
鍋下底油燒熱,下清蒸豬肉罐頭30克煸香,倒入預制好的帶湯土豆條一份,大火燒開后下入蟶子肉50克,撒上韭菜段,炒勻后出鍋即可。

制作:濟南沂蒙食府 郭君學
這道炒雞是濟南沂蒙食府的當家招牌菜,日售200多份,年售七萬多只雞,是當之無愧的鎮店之寶。
此菜分香辣、醬香兩個口味,草雞、柴雞兩個品種,大份、小份兩個規格,給予食客多種選擇。草雞生長周期為一年半,售價較便宜,小份98元,大份178元;柴雞生長周期為2年到2年半,小份198元,大份398元。
這款炒雞以一碗蒸熟的醬料增香調色,最后淋自熬的香茅料油,無需香料粉,只在煸炒時添加少許整顆的香料,這樣可以避免香料粉因長時間加熱而發苦。
批量預制:
1、草雞(即山上散養的小公雞)宰殺,小份備料一斤八兩,帶一只雞爪、半扇雞頭、一個翅膀,大份備料為三斤六兩,帶兩只雞爪、雞翅以及一個雞頭。
2、鍋下花生油100克燒熱,倒入小份雞肉塊中火煸炒至出油,待肉塊變緊實時倒入姜塊100克、沂蒙山干紅辣椒段15克、小茴香10克、八角5克、白芷5克翻炒出香,淋入自制炒雞醬150克翻勻,添高湯500克至沒過雞肉,調入適量鹽、味精、雞粉,燒沸后倒入高壓鍋,上汽后壓5分鐘待用。
走菜流程:
1、鮮山花椒洗凈晾干,放入調料桶中,注入花生油浸泡腌制待用。
2、將壓好的雞肉連同原湯倒入炒鍋,下入蒜子、蔥段各100克、臨沂綠線椒、沂蒙小米辣、紅美人椒段各50克、泡透的鮮山花椒30克翻勻,大火收汁至剩三分之一時,淋花椒油30克繼續收汁,待湯汁濃稠地包裹在雞塊上時,淋香茅料油50克,即可出鍋裝盤。
自制炒雞醬:
黃豆醬3000克、六月香豆瓣醬2000克、德馨齋甜面醬1000克、味達美600克、生抽500克、花雕酒1瓶、香油200克充分調勻,覆膜入旺火蒸40分鐘即成炒雞醬。
蒸好的炒雞醬
香茅料油:
鍋入花生油30斤,加入香菜1500克、芹菜、洋蔥、胡蘿卜各1000克、蔥段500克、姜塊300克、花椒100克、白芷50克、桂皮50克、肉蔻25克、干香茅草兩根、草果5個、八角10個、香葉15克小火慢炸40分鐘至香味飄散,打出渣滓即成。
制作關鍵:
1、新鮮的山花椒必須入花生油浸泡保存,這樣不流失麻味,而且也能保持色澤,入菜后不容易變黑,且更易出味。浸泡花椒的原油也帶有濃濃的鮮麻味,可作為花椒油使用。
2、生雞肉塊入鍋后要中火慢煸,炒至出油后菜品才會更亮、更香;壓制時掌握好時間,不要壓過了,否則吃起來沒有嚼頭。

制作:吳朝珠
鉗魚去骨取肉,切片腌制后穿入竹簽油炸,裝盤后澆上紅湯浸泡走菜;泡魚的紅湯中添加了番茄、菠蘿,使成菜帶著一重水果甜香。此菜一經推出,幾乎桌桌必點。
(又名斑點叉尾鮰,肉厚無刺,皮滑肉嫩)
宰殺治凈,去骨取肉,沖凈血水后改刀成片。

制作:煙臺百納小滋味餐廳 趙建偉
(高約18厘米)
,掏空內瓤,洗凈后在南瓜花的位置戳一個筷子粗的洞,并沿著南瓜縱向的紋理均勻地劃上幾刀
(便于熟后剝皮)
。
(上火150℃、下火150℃)
烤1小時。
制作關鍵:
制作:侯果
此菜在一代鐵鏟鴨的基礎上做了兩點改良:一是盛器從大鐵鏟換成小鐵鏟,賣相更秀氣;二是味型由原來的醬香味改成酸辣味,使用自腌的酸蘿卜入菜,很受食客歡迎,每天能賣30余份。
腌制鴨肉:
水鴨一只(每只重1000~1100克,可出兩份菜)宰殺、褪毛、掏出內臟,剔去主骨和背骨,沖洗干凈后砍成指甲蓋大小的碎丁納入盆中,加醬油、蠔油各20克,鹽12克,味精10克,淋水淀粉抓拌均勻,腌漬半小時。
走菜流程:
鍋入豬油和菜籽油各100克燒至七成熱,加姜丁150克、小米辣圈50克、大蒜子20克爆香,倒入鴨肉丁400克煸炒五六分鐘至熟,下黃豆芽150克、酸蘿卜丁100克,調入生抽10克、味精8克、雞精7克,翻勻出鍋即可。
腌制酸蘿卜:
白蘿卜20斤洗凈切成大丁,加白醋1000克、鹽500克、鮮紅小米辣圈250克、八角5個、桂皮3個,沖入涼開水沒過蘿卜,放到壇子里密封腌制24小時。
炒鴨肉時油溫要達到七成熱,不停翻炒,否則急火容易粘鍋。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