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廳該怎么搞定80/90后?這13205份樣本給出了30條真相

    點擊圖片報名活動

    目前很多餐廳都想贏得80/90后消費主力的青睞,為此想方設法變模式、推新品……但是,餐飲老板們真的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嗎?

    來,先看看這13200多份樣本,它們給出了30條“真經”。

    為了搞清楚快餐用戶的消費習慣,某數據平臺做了一個調查,一共收集到13205份樣本,其中90后占39%,80后占33%,上班族占總樣本的68%。這是一份可以代表上班族群的快餐消費習慣報告。出乎意料的是,愿意在晚上吃快餐的人,其實跟午餐差不多。

    在用餐場景上,有25%的人會在工作日晚上選擇快餐,而這背后的原因是“下了班不想做飯”,這個數據與注重效率和時間、在工作日中午吃快餐的人非常接近。

    表示自己在“周末工作日都吃快餐”的人占到了23%,原因是城市年輕獨居人群越來越密集。

    快餐對多數人來說都是絕對的高頻需求。

    在調查中,有22%的人表示他們每天至少吃1頓快餐,而每周吃3次快餐和每周吃1頓和2頓快餐的人分別占21%和26%。也就是說,69%的人每周至少會吃1次快餐。

    對快餐的高頻需求在一二線城市表現得更為明顯。生活節奏緊張,無心買菜做飯,幾乎是每個都市人都會遇到的狀況。外賣平臺在過去三年的普及和發展,在加速快餐業劇變的同時,也極大地教育了市場,提高了用戶消費快餐的頻次。

    外賣平臺徹底改變了快餐業。

    在所有餐飲業態中,快餐一定是被各大外賣平臺改造得最為徹底的一個。在調查中,只有15%的人明確表示自己會去店里吃一頓快餐。只愿意點外賣的用戶占41%,剩下的44%的人會看情況決定是否要去店內吃還是叫外賣。

    外賣對于快餐行業的影響不言而喻,經營得當的快餐類商家,外賣流水可以占到50%甚至更高。外賣具備的打破空間限制的特性,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商圈和店址對于快餐商家的重要性。

    洋快餐不那么受歡迎了,可能跟注重健康營養的消費趨勢有關。

    在13205個接受調查的人當中,喜愛米飯類中式簡餐的人占據多數。這兩年爆紅的黃燜雞、小碗菜并非僅是跟風,而是有肉有菜有飯的搭配,讓人感覺“更像正餐”。選擇麻辣燙冒菜這類重口味食物作為正餐的人也大有人在,達到14%。

    值得注意的是,明確表示愿意選擇肯德基、麥當勞的用戶只有6%。盡管從2015年開始甚至更早,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頹勢已經顯現,但這個數據多少還是出乎我們的意料。早些時候,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已經剝離其中國業務,麥當勞也正在出售中國區的特許經營權。

    這種變化離不開注重營養健康的新風向以及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經過肯德基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十多年的教育,愿意選擇西式快餐的用戶群體開始轉向品質更高、注重營養搭配的“快休閑餐(fast casual)”。而中式快餐隨著經營水平的提升,也越來越能夠抓住消費者的胃。

    快餐和正餐的界限

    變得不那么明顯了

    在人均消費上,53%接受調查的用戶表示吃快餐的花費通常在10~30元,這部分人也是快餐消費的主流人群,他們的選擇以中式簡餐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33%的人表示他們的快餐消費在30~50元,這個數據接近整個餐飲業的人均消費。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快餐和正餐的界限正在消失。

    上文提到的快休閑餐,就是一個代表。尤其對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已經很難定義什么是快餐了。

    快餐的價格因素

    不再決定消費者的選擇

    選擇快餐時最關注的因素中,30%的人選擇了口味,25%的人最注重的是衛生條件,只有14%的人首先關注價格問題,這和關注餐具質量、外賣包裝這些視覺化體驗的人比例差不多。

    另外,有12%的人表示最喜歡“選擇多,經常出新品”的快餐。對于通過“單品打爆”的快餐店來說,在找準主營品類的同時,定期優化和更新菜品也是不可避免的。

    年輕群體對于快餐的理解,已經超出了它的字面意義,快捷、經濟、方便都不再是選擇快餐的第一理由。

    快餐正在成為多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但另一面,快餐和正餐之間的界限變得不再明確。消費者對快餐的需求概括起來,無非是想“好好吃頓飯”,食物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畢竟,比起要不要吃頓快餐,我們每天會思考的問題是,“今天吃什么”。

    餐廳搞定80/90后

    顧客群的30條實戰真經

    1、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以及了解快時尚餐飲,他們對餐飲的認知概念只有:好吃、好玩、可以約!

    餐廳指南:餐廳大可不必在“概念”上過多包裝自己,消費者不管你有沒有“全國首家”的頭銜,這不是他們的關注點。

    對于餐廳的選擇,只要做到他們心坎里去就可以了——把產品做好,有讓他們印象深刻的記憶點,這樣他們在約飯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到你的餐廳了!

    2、會通過餐飲APP或者團購APP等選擇餐廳,“顧客評論”比“廚師推薦”管用。

    餐廳指南:現在出門約飯,大家都有“不知道吃什么”的難題,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借助網絡平臺來選擇就餐地點。

    另外還有一個大家都深有體會的趨勢,那就是很多人根本不需要服務員推薦好吃的菜品了,他們對于菜單上的“廚師推薦”也往往視若無睹,你要問他們最信任誰——當然是其他顧客的評論。

    3、“萌”和“賤”都是熱門消費品,后者的熱度正日漸超過前者。

    餐廳指南:“萌萌噠”是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很多商家借此推出了不少與此風格有關的營銷活動,但是你知道嗎?現在比“萌”更火的其實是“賤賤的”!

    4、長篇大論的餐廳簡介懶得看。

    餐廳指南:這一點看似跟消費者沒什么關系,但是作為餐企管理者,你發布招聘廣告的時候,餐廳簡介可是必備的,有些餐企為了更全面地介紹自己餐廳,種種條件都羅列其中,成了長篇大論,對于這種簡介發了等于沒發,因為沒人愿意看“企業簡歷”。

    5、不介意看廣告,如果它有趣的話。

    餐廳指南:有些餐廳會定期在微信平臺上發布宣傳廣告,不要怕沒人看,只要做得有趣,不怕他們不看。你要明白,消費者的包容性其實是很大的……

    6.出門千萬不能忘記的東西是手機,而不是錢包。

    餐廳指南:采訪過一家餐廳,店長說,她遇到過很多出門吃飯不帶錢包也不帶銀行卡的消費者了,這些消費者在點菜時會提前詢問“能否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支付”,所以各位餐飲人,你的餐廳能滿足這部分顧客的需求嗎?

    7.不愛接優惠券最大的理由是因為“華而不實”,明明便宜不了幾塊錢卻忽悠人。

    餐廳指南:本來做活動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可是為什么很多消費者現在都不愛餐廳發放的優惠券了呢?在這里記者向各位餐飲人透露一點,消費者不喜歡優惠券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華而不實”,看著優惠力度很大,實際上卻便宜不了幾塊錢。

    8.導致惡劣消費體驗的因素TOP3:商場導購、不認路的司機和不靠譜的美食推薦。

    餐廳指南:對于一名消費者來說,不靠譜的美食推薦,相當于一次惡劣的消費體驗!

    9、48%的消費者愿意為好看的零食包裝而去購買零食。

    餐廳指南:你會為了某個好看的包裝去購買一樣東西嗎?對于零食而言,48%的消費者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10、“對自己好一點”是一個重要的消費理由。

    餐廳指南:對于餐廳而言是沒節造節,對于消費者外出約飯的理由就更多了,你能想到“對自己好一點”也是其中之一嗎?

    11、餐廳自選式小吃陳列臺越來越能激發購買欲。

    餐廳指南:記者曾經采訪過一家面館,他們家除了面之外,小吃的營業額也占比很大,怎么做到的呢?

    原來,他們家的點餐臺和收銀臺是分開的,顧客點完面之后,服務員會交給你一張所點面條的小票,這個時候,顧客需要排隊經過一排小吃臺,上面豐富的小吃很吸引人,想吃什么就可以自助拿取,最后走到收銀臺統一結賬。

    12、最大的樂趣是吐槽——“我吐槽說明我還關注你,懶得讓人吐槽的餐廳再也不會去”。

    餐廳指南:自己的餐廳被顧客吐槽了怎么辦?相信大部分餐飲人都遭遇過這樣的情況,但是你如果知道現在消費者的一大愛好就是吐槽,你還會糾結嗎?現在的明星想要紅,都需要自黑了,餐飲企業完全可以效仿玩“自嘲”……

    13、不是不喜歡先生/女士的稱呼,只是不喜歡這種拘謹的感覺。

    餐廳指南:“除非去高檔中餐館,不然我聽到這種稱呼會特別不自在,違和的感覺特別強烈……”

    14、美食和酒店體驗都可以是發起旅行的動機。

    餐廳指南:相對比旅行來說,約飯是不是顯得更容易實現呢?美食和酒店都能發起年輕人的旅行動機,你把自己的餐廳做出特色,保留住差異化,還愁顧客不會自發光顧嗎~

    15、在餐廳裝修上最厭惡的2個元素是:廉價墻紙和大型水晶吊燈。

    餐廳指南:裝修投入少和投入多的兩個極端……

    16、對品牌有追求,但消費很分散。

    餐廳指南:消費者不是只會去快時尚餐廳消費的,他們對品牌也有自己的要求,只不過是分散消費讓你對他們產生了只對價格有要求的錯覺!

    17、把美團、大眾點評當搜索引擎使用。

    餐廳指南:各位餐企管理者,最好找人專門負責維護好網絡口碑,因為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現在美團和大眾點評的使用率非常高。想去一家沒去過的餐廳吃飯,了解途徑就是這些團購類網站了~

    18、對餐廳工作人員加了顧客微信后最強烈的要求是:要么好好營銷,要么專心社交,別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餐廳指南:很多餐廳要求工作人員都添加粉絲的微信,加完之后怎么長期溝通交流?朋友圈固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顧客群會有選擇性地看,如果你只發營銷方面的內容,那么很容易被他們拉黑。

    19、朋友圈“好友”范疇變得越來越廣,再遇“發朋友圈就贈飲料/打折”的時候會猶豫。

    餐廳指南:引導顧客發布朋友圈時,不妨找個樂于讓顧客接受的切入點,畢竟沒有幾個人愿意發一看就是廣告的朋友圈……

    20、反對快餐的原因主要是它們越來越難吃,而不是不健康。

    餐廳指南:所以,經營餐廳請做好第一步,把產品做好!

    21、對外賣口味的投訴遠遠少于憧憬,最主要的抱怨是想吃的東西都不在配送范圍內。

    餐廳指南:除非你的菜品真的跟圖示差距太多,不然配送范圍的局限可以從口味上做到彌補,爭取把每一個點過外賣的顧客都拿下~

    22、愛便利店主要因為它體貼又撫慰人心——“想要的時候它總在”。

    餐廳指南:這是要讓餐廳也具備“暖人”的特性嗎?!

    23、超過五成的消費者討厭投訴時客服專員的反復、客套。

    餐廳指南:在處理投訴問題時,請不要讓消費者感覺出你的“刻意客套”,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因為某件事投訴過,如果接待你的相關人員處理問題是反復、客套又沒有實際性的解決方案拿出來,的確是讓人反感的。

    24、換餐廳不需要理由。

    餐廳指南:你要明白,有時候消費者也是任性的……他們只是滿足自己嘗鮮的愛好,你做好自己,他們還會回來的!

    25、用得最多的優惠券是可以一次領完、當餐可用。

    餐廳指南:最受歡迎的優惠券是什么類型的?——可以當餐使用的!

    26、在網上買生鮮最擔心的是“貨不對版”和食材種類不全。

    餐廳指南:如果有條件,餐廳可以擴充銷售途徑,畢竟消費者的心思,我們不好猜,沒準他們特別喜歡你的餐廳,但是距離他太遠又沒有外賣可以送……

    27、最討厭餐廳故事營銷里漏洞百出的情節設定。

    餐廳指南:餐飲的“故事營銷”越來越走俏,但是一個特別夸大的故事或者讓人一看就心生疑惑的故事,還是不要輕易講給顧客聽了……

    28、最常搭配啤酒的食物是燒烤。

    餐廳指南:你的黃金搭配也是這樣的嗎?

    29、不愛去吃中餐的原因之一是給人的社交壓力太大。

    餐廳指南:現在很大部分消費者常去吃烤魚或者快時尚餐廳,正兒八經的中餐廳反而很少光顧,原因有一點就是讓人覺得有拘束感。

    所以餐廳可以從消減顧客這一心態方面入手——裝修、環境、服務,都可以改變一下,迎合年輕人。

    30、不愛喝酒,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并不好喝。

    餐廳指南:消費者對于酒水的消費明顯多不過飲品,餐廳可以豐富飲品種類,不過近來有很多餐飲人表示,雞尾酒的銷量還是不錯的。

    來源:JISHI極十

    輯:兩只魚 | 統籌:鶴九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麥當勞星巴克熊貓快餐喜家德

    RIO西少爺肉夾饃新餐飲創新營銷胡桃里

    云味館日本研修蠔門九式|西尾抹茶|石客照明熊貓設計|世界杯營銷|丸龜制面|西貝|沙縣小吃

    中式快餐|跨界組合|淡季營銷餐廳管理|飲品數據|公關案例

    【活動/廣告投放】

    孟小姐:13424391712

    微信號:mengguimiao

    【公關/營銷/推廣】

    林小姐:13798211722

    微信號:Rita-Lam

    【加入餐飲界社群】

    微信號:chohuobang

    【原創轉載】

    微信:DYY1211-


    點擊“閱讀原文”,立刻報名!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470.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0月15日 22:03
    下一篇 2018年10月15日 23: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