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員工到店長,需要這7個培養步驟

    從員工到店長,需要這7個培養步驟


    人是管理體系中變數最大的元素,對人的成功管理將會成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比較優勢。
    比如在火鍋界頂流海底撈,雖說學不會它,但關于店長的培養還是有可以復制的邏輯。
     813 
    來源 | 深氪新消費

    從員工到店長,需要這7個培養步驟

    談培養店長之前,先聊聊顧客滿意指數的誕生

    1994年,張勇在四川簡陽開的第一家海底撈,生意并不好。為了招攬生意,他開始提供一切可以滿足顧客的服務,拎包、看娃、擦鞋樣樣都有。

    3個多月后,張勇第一次看到門店圍著很多人等座時,他還以為是在打架。這一年,海底撈就成為了簡陽最大的火鍋店,甚至在當地開出了第2家。




    撈的貼心服務,圖/網絡素材

    為了能夠將第一家店的極致服務,能夠快速復制到第二家、第三家,張勇用KPI將店員的服務標準化。

    比如,客人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客人戴眼鏡一定要給眼鏡布。否則,員工將會被扣分。結果適得其反,店員為了不被扣分,不被扣工資,對顧客過度服務。

    張勇當時認為,出現這種問題可能是KPI量化指標過細,所以他轉而考核門店的翻臺率。

    結果有一天,張勇在北京一家店的電梯里,聽到一個四川人跟另外幾個四川人講:“我要讓你們見識一下在北京的四川火鍋有多牛,你不訂是絕對沒位置的,你訂了晚去幾分鐘,也是沒位置的。

    張勇腦袋里瞬間冒出好幾個問號:怎么晚幾分鐘就沒位置了?這不是侵犯客戶利益了嗎?這還怎么做生意啊?

    問題還是出在翻臺率考核指標上。因為預定客人不一定準點來,但現場還有客人在排隊,空臺等你的話,翻臺率就少了一輪。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張勇最終選擇的,是CSI——顧客滿意指數。去掉所有KPI,讓各個門店任意發揮,但目的只有一個,提升客戶滿意度。

    事后,他又派了1800名到各個門店充當神秘顧客,通過親身體驗給門店評分。A級可表彰,B級為合格,C級需輔導。

    店長才是海底撈的MVP

    在整個CSI考核中,店長是最具價值人員(MVP)。如果這家門店的考核評分為C級,那么海底撈會給該門店店長一個期限接受輔導、進行改善。

    輔導期后評分沒有上升,店長即被淘汰。

    餐飲企業中,管理門店決定門店存活率,新開門店決定營收規模,而其中的關鍵角色就是店長。在此后的發展里,海底撈對店長角色的強調越來越明顯。


    海底撈門店服務人員
    ,圖/網絡素材

    在上市前的2年里,海底撈就對內部結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重整,將人力資源管理分為4個部分:

    第一,總部人員。

    他們主要管控餐廳管理的關鍵環節,包括食品安全、供應商選擇及管理、法律、資訊科技、財務及餐廳擴張戰略。

    第二,教練團隊。

    這個團隊主要是在新店開拓戰略、員工發展及晉升、績效評估、工程、產品開發等為餐廳提供支持服務,并且直接向COO報告。

    海底撈的多數教練曾擔任店長或擁有在餐廳工作的豐富經驗,部分為全職教練,而其他亦可能在總部擔任部門主管。

    第三,抱團小組。

    海底撈會以空間距離為標準,形成5-18家餐廳規模為一個單位的抱團小組。小組中的餐廳在輔導落后門店、拓展及經營新店方面群策群力。

    而最具特色的是,這些門店店長,大多是以師徒關系的存在,師傅則擔任小組組長。

    第四,餐廳層面。

    餐廳的日常營運由店長管理,負責員工考核及晉升,并獲鼓勵挖掘有才干的徒弟成為店長,支持自下而上驅動的擴張。

    同時,店長要負責每天檢查餐廳的營運情況,處理客戶投訴及緊急情況,每周召開員工會議并審查財務及績效指標。

    按照要求,店長必須執行公司制定的一套規則,這些規則主要涉及人力資源管理、食品安全、現金管理及新餐廳開發。

    除該規則外,于經營餐廳方面,店長擁有高度的自主及決策權。

    負責單店日常經營、參與制定區域經營策略、培養及選拔新店長,海底撈對店長的倚重超出餐飲企業平均水平。

    同時,海底撈也對店長的薪酬設計分為兩種:

    第一,自己所管理餐廳利潤的2.8%;

    第二,自己所管理餐廳利潤的0.4%+徒弟管理餐廳利潤的3.1%+徒孫管理餐廳利潤的1.5%。

    一般情況下,店長都會選擇后者。

    這樣的薪酬設計看似簡單,實際卻直擊人性的本質——“徒弟”的努力奮斗有直接回報,即成為新的店長。

    為此“徒弟”必須與“師傅”一起努力提高老店的業績,爭取拿到A評級。

    店長作為“師傅”培養“徒弟”,也有直接的回報,培養的新店長越多薪酬越多,“徒弟 ”的“徒弟”越多薪酬也越多。

    如何成為一名海底撈店長?

    這里,設計了一套自下而上的員工培訓制度。

    每一位新員工入職,就由一名資深員工進行輔導。他們從初級的雜工、清潔工做起,到洗碗、備菜等中級員工;再到服務員及食品安全人員等高級員工。


    海底撈師徒教學場景
    ,圖/網絡素材

    高級員工擁有給客戶免單的權利,同時也是成長為店長的門檻。

    高級員工到店長,大概7個步驟,平均耗時4年。

    第一步,師傅提名,內部培訓;

    第二步,考試;

    第三步,擔任并勝任至少10個崗位;

    第四步,前往“海底撈大學”參加培訓,接受總部評估;

    第五步,升為大堂經理;

    第六步,店長提名大堂經理,再度接受培訓和評估;

    第七步,成為儲備店長。

    成為儲備店長后,可以和老店長一起提出新店擴展申請。

    總部教練在收到申請之后,將會在所謂儲備店長中選出新店店長,并和這個店長一起進行后續建設。

    一名從洗碗工、服務員成長起來的店長,對于餐廳經營都有十足的體感,且在企業文化傳承上尤為明顯。

    海底撈之前引入過大量大學生,直接做儲備店長。由于經驗和企業文化都沒有較好的展現效果,基層員工傾斜發展成為海底撈的主要培養方向。

     

    如何留住辛苦培養的人才?

    人是你的最佳商業模式。人是你最核心的資產。

    張勇此前就表示,管理很簡單,員工很簡單,“只要把他們當人對待,就行了”。言外之意是,有些管理其實不太把人當人。

    海底撈將員工幸福感等看得很重,圖/公司財報

    他拒絕員工拎包,反感保安挨著凍給他敬禮,巡店時還親自下廚、傳菜、洗盤子,干一切雜活。

    更甚者,當其他餐企員工住在地下室時,海底撈為員工租小區房,配齊空調熱水、電視電話、電腦網絡、保潔阿姨。

    據傳,員工三餐有專廚,受傷生病有人管,逢年過節員工父母有獎金,離職店長還給“嫁妝”。

    一個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1年,就給給8萬元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如果是小區經理走,給20萬;大區經理走,直接送一家約800萬的火鍋店。

    此外,張勇還發現,公司中“非正式組織”帶來的無形壓力,對于員工而言也是一種非人道。

    比如一個員工使勁擦玻璃,其他員工都在聊天,甚至還嘲弄他爭先進。

    先進員工可能拿了獎狀或者一點獎金,但他不能長期承受這種非正式組織帶來的壓力。

    最后,他直接推出了“計件工資”的薪酬制度。比如海底撈餐廳規定,傳個菜能賺4毛錢,誰都能來傳,不限傳菜組。

    這種鼓勵多勞多得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勤奮員工的收入,還能清理掉混日子的人。

    而那些真正留下來的能人,其他公司也很難挖走了。

    推薦閱讀:火鍋店最新“服務話術”集錦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田果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txg13333832182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527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4月30日 21:02
    下一篇 2021年5月1日 04: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