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飲店,都有一個微小但極難解決、老板又很在意的問題:如何讓員工統一穿工裝,特別是加盟店?
據了解,古茗曾花了3年時間,才實現這個目標。
讓員工穿上工裝,對門店進行統一的形象管理,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一次到茶飲店點單,站在門口我就被震懾了:
6名員工齊刷刷地工裝和帽子,那種有序感讓我記了很久。
但這種畫面并不常見。不論對什么規模的品牌來說,讓員工統一穿工裝,都是件很難的事。
古茗創始人王云安曾在一次聊天中提到:“讓加盟店伙伴全部穿上工裝,我們用了3年時間。”
在還只有27家店的時候,古茗就有了第一代工裝。王云安在走訪門店時,發現大家穿上整齊的工裝,品質感、專業感都會提升,有了一種精氣神。
但隨著門店數量增多,即使在工作群里講、巡店的時候一家一家講,苦口婆心地鼓勵、說服,還是很難做到所有門店都穿工裝。
后來古茗制定了一個方案:讓一部分門店先穿起來。新開的門店從培訓開始就要全部穿工裝,培養工裝意識,相對更好管理,推進也相對容易。
管理上同步增加措施,線下巡店的時候,一旦發現沒有穿工裝的,第一次提醒勸說,第二次就會扣分。
而扣分只是制度層面的,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本質問題。
古茗也在工裝的款式、材質上下過功夫。但穿不穿工裝,好不好看、舒不舒服都是表象問題。當品牌有了千家店、萬名員工,每個人審美都不一樣,對材質的要求也不一樣。
本質上說,想改善工裝問題,絕不能僅僅依靠款式和材質的改變。
當員工的個性化需求,和品牌的標準化要求“相撞”,僅靠強制性政策也不能解決問題。
古茗是怎么解決的呢?
古茗的辦法是,從意識上對員工做影響。
從培訓開始就強調“工裝是我們的戰衣,‘與子同袍’是古茗人之間的情誼”。
逐漸地,當加盟商工作群里,不斷有人po出穿了統一工裝的照片,這種效應就會產生裂變。彼時,古茗的工裝還是黃色,開加盟商大會時,近千人的會場,滿眼盡是“小黃人”,對員工形成了一種“震撼”。
所以,統一工裝的本質,是提升伙伴對團隊的認同度,最后形成真正的品牌歸屬感才是根本。
現在,古茗基本上實現了全員工裝。
連鎖品牌的發展路徑都是相似的,絕味鴨脖早期也經歷過統一工裝的煩惱。最后也是經過幾年時間發展,做加盟商優化、鼓勵和培養優質加盟商,才慢慢形成正向的影響力,把工裝統一的問題解決掉。
但在當下茶飲行業快速發展的階段,留給門店解決穿工裝這件“小事”的時間并不多,茶飲品牌等不起三五年。
借助線上數字化工具幫助門店進行工裝管理,是個新思路。比如在慧運營系統中,可以把員工穿工裝做成一個門店自檢項目,上班前員工拍照上傳穿工裝的照片,總部運營部門查收到結果,起到監督的效果。
據了解,新時沏2020年在進行從產品到門店形象的整體升級,也遇到店內員工儀容儀表的“軟形象”困擾,通過慧運營系統的使用,在品牌儀容儀表問題上實現了95%的合格率。
對連鎖品牌來說,做好門店形象管理,是個系統動作。
除了統一工裝,想呈現給消費者千店如一、專業規范的標準輸出,還有更多值得關注的細節,比如門頭形象、菜單屏幕、吧臺干凈等等。
總結下來,在形象統一上,新時沏通過和慧運營的合作,門店按照區域進行3個部分的形象管理:
外場環境形象:
消費者一眼看過去,門頭是不是干凈顯眼,產品海報有沒有用了最新版,玻璃窗是不是透徹照人等等。
這是呈現給人的第一印象,要規范,別太差。
內場環境形象:
操作區是不是清爽有序,就餐區在顧客離開后垃圾有沒有及時收走,冷風柜里的水果是不是都新鮮好看,門店必備的三證(健康證、營業執照、食品安全許可證)是不是都擺放到位沒有過期等等。
在細節處經得起仔細看,帶給消費者的印象和感受才會日積月累沉淀下來。
內場及操作自檢上傳,圖片經授權使用
后廚儲物間形象:
這不是一個消費者會經常看到的區域,但品牌要做到的是,如果消費者看到了,這個空間也是有序的。
操作區井然有序,也是保持工作狀態的有序、不混亂的前提。
另外,不止對消費者,如果門店迎來一波未知的檢查,這也能幫助減少“危機”發生。
針對這些區域的管理,在慧運營的系統上,可以幫助門店進行每日自檢,形成固定管理流程——開店前讓員工上傳各個區域的實況照片,總部對不合格的提出修整意見,立即調整。這套自檢的流程補充了督導日常巡店的頻次和檢查力度,能發揮更好的監督效果。
甚至慧運營還有一項證照管理的功能,對于每家店證照是否到期進行線上提醒,做好提前的補充辦理。
在運營管理上,要想讓門店做業績提升,前提是在瑣碎的事情里將督導解放出來。當門店完成了自檢、做好基礎管理,督導到店時,才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把工作重心放在輔導和培訓上,幫助門店做業績方面的提升。
茶飲市場的迭代還在飛速進行。
不同的是,過去更流行創意的變化和更新,未來將更注重實力的打磨和精進。
或許,管理方式也要隨之變化。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