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火鍋店更容易抓住年輕顧客?
國潮風、工業風、廢墟風……各種風到底怎么跟?
如何通過店面設計最大程度的引流?
轉化率高的海報有哪些設計技巧?
最近,餐見君采訪到了網紅餐廳太二酸菜魚的設計操盤手,網紅店制造廠——亞洲吃面公司的主理人胡傳建,來聽聽他對火鍋的洞察。
Q:什么樣的火鍋店更能抓住年輕人?
A:重視社交場景打造,有熱度的
我們把餐飲基于顧客需求分為三大類:吃飽、解饞、社交。
吃飽的重點是速度
。比如快餐,消費者在意的是快,是性價比,你說來自哪,正宗什么的他無感。
解饞的核心是溫度
,就是說家鄉的味道,媽媽味道,小時候的味道,適合打感情牌。比如小吃、小串、特色餐飲這種,是可以走溫度的。
第三個社交,又分為輕度社交和重度社交,火鍋屬于重度社交。
我們發現,對于年輕人對火鍋有個很大的敏感點,我們稱之為熱度。為什么熱度很重要,因為火鍋供應鏈非常成熟,想難吃很難,想更好吃更難。所以很多火鍋品牌去制造獨特的場景,去找明星站臺,都是為了話題為了熱度。
也就是說,火鍋吃什么不重要,在哪吃跟誰吃才重要。這是火鍋跟其他品類很大的不同,它是可以跟陌生人一起吃的,不認識的人坐一桌吃也不會狼狽,反而會有一種江湖感。
甚至像在重慶,有時候吃著吃著前后都認識了,這就是年輕人為什么喜歡吃火鍋,因為它相對的是一個陌生人社交。
火鍋的產品已經非常標準化了,經營者更多應思考的就是熱點和話題。火鍋的本質是社交、熱鬧這種氛圍。從設計上,重點就是社交場景的打造,我們看到海底撈提出了“一起hi”,湊湊的 Logo就是4個人圍著1個鍋“聚”。
Q:工業風、廢墟風、國潮風,到底怎么跟?
A:唯一不變的趨勢是——功能美學
我們亞洲吃面更推崇功能產生美學,優衣庫、無印良品、宜家都是這種理念的代表品牌。
他們的產品都很簡約,為什么?因為都是功能產品,為什么要強調功能呢?因為他們的目標人群是年輕人,繁復的裝飾主義藝術化的東西是年輕人消費不起的。
比如宜家以板式家具為主,更節省空間,運輸成本更低,讓顧客DIY,也是為了降低成本,提供場景式購物,也是為了有效溝通,因為他們大多數還沒成家,沒有一些家具的概念。
為什么功能美學是趨勢?因為它就是服務這一代的年輕人,它強調功能性。
當下餐飲的空間或者平面設計,我覺得更多的要強調功能的結構,材料的重復的使用,盡量去減少風格對空間的理解。
目前市場上流行各種風,工業風、廢墟風等,很多是你把logo一去掉,就不知道是誰家了。跟風的餐廳,很多是沒有自己的品牌價值主張的。
可能會吃到一些品類和時代的紅利,但它是無法穿越周期的。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去抄別人,而是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
這其實很簡單,就是品牌人格化,也就是創始人你自己想做一個什么的品牌。就像做什么人一樣,是做一個人云亦云的人,還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Q:如何用最少的錢做最有效的設計?
A:概念和賣點一定要可視化
概念和賣點一定要可視化,也就是你要做傳播,不能老是說好,得讓別人看見,別人看不見怎么去傳播呢?就是
可表述可傳播
。
比如你的牛肉新鮮,如果在店里現切,就是可視化。然后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5感去傳播。
門頭,你要強調識別和區隔
,能不能區隔傳統的,或者一條街上的同類店鋪,
你跟別人家有什么不同點,能否讓顧客快速看到。
我們叫
遠觀可見近處可知
,就是大老遠就能看到這家店,然后走近它的時候就知道是賣啥的。
墻面,要強調品牌和產品的傳播。桌面要做好跟運營有關的管理,更突出產品。
比如你說自家的湯好喝,為什么好喝你要說出來,并且通過五感傳遞給顧客。比如說現熬的,那你就主動給顧客勺,暗示它嘗嘗,這個動作是可感知的,你說湯好喝但又不給勺就不對了。
餐飲最大的流量到底是什么?核心其實是留存,而不是拉新,也就是說,留存更為重要。
我們經常說,一流的營銷,二流的產品,這個店是死得很快的,反而是二流的產品,不營銷或三流營銷,這樣的店比比皆是。一流的產品加上一流的營銷,才有可能獲得最大流量。
如果只做好了引流,不注重店鋪運營細節,只能告訴更多的人你有多爛,所以說,最大限度的引流,其實就是把概念和賣點可視化,可傳播。
Q:海報怎么設計轉化率最高?
A:直接直白,利益明確
海報設計首先要考慮你是產品海報,還是品牌海報,還是節假日的營銷海報,不同性質的海報有不同側重點。
很多人做的傳單特別強調美、漂亮,但這對用戶并不是最有價值的。
就像我們設計一款杯子,首先考慮的是杯子的基礎功能,比如給用戶帶來最直白的利益是便宜、耐摔、保溫?只有這些利益能讓這款杯子賣得更多,而后在使用的過程中,他則會更多體驗到這個杯子的美感。
所以說,設計的技巧和規律,不應該用太多專業的東西去教育別人,而是更多的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他對這個產品的最大利益需求點是什么。
傳單就是要直白直接,真實可信
,因為消費者沒有那么多時間和興趣。畫面是否漂亮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把事情說清楚。
比如說你的店鋪打折,但顧客只看到傳單很漂亮,沒有get到打折,這就本末倒置了。
傳單海報上傳遞的信息不能太多
,當你想要很多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傳達給顧客的東西也就很少。
比如賣燒鵝的,傳單上沒必要畫個鵝的插畫,直接用產品的照片就行了。有時候很多設計很好,但只是用錯了地方,就適得其反。就像我說插畫少用,實際上在微信公眾號上,可以多用插畫,這樣會讓讀者感覺有意思。
很多人對設計有誤解,認為就是把圖畫漂亮,做出一種風格,但其實設計最大的價值是它的意圖和目的。也就是我常說的,“啥圖”遠不如“圖啥”更重要。
設計是一種思維方式,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實現降本提效。
比如提高和顧客溝通的效率,設計有效的門頭或者超級符號,讓顧客快速識別;
降低運營成本,思考哪種物料能提高員工操作效率,顧客感知度更高。
不同發展階段的門店對設計的目的也不同,比如是單店,設計應該強調個性、差異化。但到了10~50家店的規模,就要找出盈利模型的固定元素,過百家以后,更多的則要思考執行效率、決策成本層面上的東西。
也就是說,設計已經要從原來的提升價值,變成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上去做。
所以,品牌設計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特別需要靈感的藝術創作,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理性嚴謹的,和商業緊密結合的,通過團隊協同組織來完成的一個具有挑戰的任務。
只有對設計有了正確的認識,也就有可能用最少的錢獲得最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