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管接連離職,股價暴跌,動蕩的呷哺呷哺未來在哪里?

    文 | 職業餐飲網 劉妍

    短短一個月,呷哺呷哺經歷了兩次核心高管離職、股價暴跌。

    近日,呷哺呷哺宣布解任公司CEO趙怡。這是繼子品牌湊湊CEO張振緯離職后,呷哺呷哺高層的又一次變動。

    一個月內高管發生兩次大變動,呷哺呷哺到底發生了什么?

    創始人親自操刀,能否讓呷哺呷哺突破增長瓶頸?

    呷哺呷哺高層接連動蕩,市值蒸發60%!

    近日,呷哺呷哺因高層動蕩受到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先是湊湊CEO張振緯離職,再是呷哺呷哺CEO趙怡被解任,兩次變動相隔僅一個月。
    1、業績連年增長的湊湊,CEO主動辭職
    湊湊自2016年開了第一家店后,僅用四年的時間開了140多家店,如今已成為呷哺呷哺最主要的增長板塊。
    2020年,140家店的湊湊給呷哺呷哺貢獻了31%的收入。即使去年遭遇了疫情,湊湊依然新開38家店,收入人民幣16.891億元,同比增長40.26%,表現可圈可點。
    然而,就在湊湊高速發展的時候,作為主要操盤人的張振緯卻選擇了離開。
    4月16日,呷哺呷哺宣布張振緯辭職,不再擔任湊湊CEO,同時卸任公司所有職務。張振緯離開之后,湊湊各部門以及各區域負責人將直接向賀光啟匯報工作。
               
    張振緯2014年加入呷哺呷哺,是他一手創辦了湊湊,讓湊湊成為了公司業務增長的中流砥柱。
    此前張振緯本人向媒體透露,離開湊湊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個人創業,其表示創業依然圍繞火鍋品類,但會與湊湊完全不同,首家門店會在今年年底前在上海正式運營。目前,張振緯已經接受國際頂級資本1.5億元天使投資
    資本市場對張振緯的離職迅速做出了反應。
    4月19日,也就是在張振緯離職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湊湊母公司呷哺呷哺股價大跌,跌幅一度超20%,股價最低達11.26港元,創近半年新低,公司市值直接蒸發21億港元。
    2、業績持續下滑的呷哺呷哺,CEO被解任
    張振緯離職才一個月,呷哺呷哺高層緊接著又出現了人事變動。
    5月21日,呷哺呷哺發布公告稱,因公司若干子品牌表現未達到董事會的預期,解除趙怡行政總裁職務。


    趙怡2012年加入呷哺呷哺任公司首席財務官,2019年9月擔任呷哺呷哺行政總裁一職。一個月后趙怡帶領團隊推出子品牌“in xiabuxiabu”,聚焦新生代消費群體,客單價在100元左右,價位介于呷哺呷哺與湊湊火鍋之間。
    但一年半過去了,“in xiabuxiabu”全國門店只開了兩家,拓店速度遲緩。
    今年3月31日,呷哺呷哺發布2020年度業績公告,營收35.01億元,同比2019年的47.27億元減少25.9%。從經營數據來看,呷哺呷哺餐廳同店銷售額已連續兩年下滑。2016年至2020年,呷哺呷哺餐廳的翻座率分別為3.4倍、3.3倍、2.8倍、2.6倍、2.3倍,翻座率四連降。
    趙怡的離開似乎早有跡象。趙怡作為CEO不僅沒有出席今年的“2020年業績發布會”,還在今年1月和4月,兩度減持公司股票,套現合計約3000萬港元。
    資本市場對于呷哺呷哺高管動蕩的反應也十分激烈。趙怡被解任后,呷哺呷哺當日股價暴跌14.97%,一天蒸發了近20億港元,總市值跌破100億港元。
    董事長賀光啟重新出山,
    呷哺呷哺能否再創下個十年輝煌?
    兩名高管的接連離任,使得呷哺呷哺集團的重擔幾乎全落在集團董事賀光啟身上。在公司宣布解任趙怡的同時,賀光啟被任命為新的行政總裁。
    重新出山的賀光啟,無疑是想為呷哺呷哺再創新的輝煌。然而,從品牌目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來看,這個愿望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
    1、人員組織老化,利益固化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呷哺呷哺已經和許多老餐飲品牌一樣面臨著組織老化、利益固化的問題。
    就連做得最好的子品牌湊湊,還是張振緯2014年加入之后創立的新品牌,原有團隊無論在呷哺呷哺還是子品牌一直沒有大突破。


    近幾年,呷哺呷哺的業績不斷下滑,而在下滑期,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組織架構和績效考核,店長、區域經理賺的錢肯定都是越來越少。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團隊整體的積極性更會受到打擊,尤其是中低層的管理人員。
    幾天前,海底撈宣布拿出1.59億股股份授予超過1500余名員工及多名顧問、公司董事、高管,就是對組織老化、利益固化這一問題的應對。
    也因此,賀光啟在重新接任CEO一職后表示,呷哺呷哺接下來將會進一步開放內部加盟合伙制。“比如會向店長開放一些紅利,如果區域經理和大區經理分管的10家店獲利,分管負責人就會獲得分紅,用這種方式讓他們更好更用心地將門店經營管理好。
    2、品牌遇到增長瓶頸,多次升級難見水花
    除了組織老化,主品牌呷哺呷哺還一直面臨著增長瓶頸。為了尋求突破,呷哺呷哺這些年沒少“折騰”。
    先是2016年創立了子品牌湊湊,然后2019年又推出了新品牌“in xiabuxiabu”。2020年10月,呷哺呷哺在朝陽門悠唐推出Light-Pot升級店,同年12月底,湊湊又推出“火鍋+小酒館”新模式……
    然而,這諸多動作當中,除了湊湊發展成了公司的增長引擎,其余的至今都沒看到多大的水花。而隨著CEO張振緯的離去,湊湊無論是增長還是發展,未來都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

    與此同時,主品牌呷哺呷哺一直在慣性發展。創始人賀光啟這幾年操盤茶米茶,行政總裁趙怡去做“in xiabuxiabu”,兩個主要的領導人心思似乎都沒有在主品牌身上。
    此次賀光啟重出江湖,擔任呷哺呷哺CEO,或許正是想為呷哺呷哺的升級著重發力。
    3、內部山頭林立,各自為政
    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很容易讓企業內部派別林立,形成不同的利益團體。
    一旦品牌之間各自為政,勢必會降低辦事效率,增加集團不必要的內耗。
    賀光啟本人也表示,“雖然無論是呷哺呷哺還是湊湊,兩者的前端現在做得還不錯,業績恢復和表現也還不錯,但是品牌的后臺還有很大的提升、改善空間。比如說品牌的會員系統、研發、IP等都沒有完全打通,研發團隊不同品牌有不同的供應商,早期各自品牌的人事團隊也不同,薪酬激勵也將進行更細致的調整。”
    呷哺呷哺和湊湊定位不一樣,以至于二者雖然在產品方面有一些共通之處,但在內部管理及后臺建設方面卻存在著信息不透明的情況,各自為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賀光啟透露,他接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做集團資源的整合。
    職業餐飲網小結:
    業績下滑,高管團隊動蕩,如今的呷哺呷哺正值多事之秋。
    創始人賀光啟獨攬大權親自上任,你認為他能扭轉呷哺呷哺的長期頹勢嗎?歡迎留言區一起討論。

    -END-
    主編丨陳青
    (圖片來源網絡) 
    推薦閱
    在菜市場賣半成品菜,一年凈利1.25億,并成功上市!
    百余家網紅餐廳“刷好評”被曝光,十幾家“代刷榜”公司被查處!
    火鍋界的“喜茶”,日排隊1064桌,抖音10億+曝光!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25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1日 17:10
    下一篇 2021年6月1日 17: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