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小茶等10多個品牌都在推“mini杯”!奶茶變小為何這么受歡迎?

    茶飲近期又有一個爆款:mini杯。


    最近,喜小茶、滬上阿姨、1點點、書亦燒仙草都推出了限時mini杯,有門店一上新就日售300杯+,沖上銷售榜的TOP3。

    mini杯瞄準的是哪些消費需求?

    這波熱潮,飲品店要不要跟下去?

     



    最近茶飲圈的爆款:mini杯
    趕上高考季,喜小茶限時推出了mini“必勝杯”,6月7日~11日,憑借學生證就可到喜小茶門店領取mini“必勝杯”一份
    (每人每天限領1次,每天限量50杯)



    “必勝杯”有三款飲品:
    蛋糕大滿貫、手搗芋泥大滿貫、嫩仙草大滿貫,產品名都與“高考”有交集,上新、結合熱點更加順理成章。
    從六一到高考,mini杯在全國茶飲圈都掀起了一波熱潮。
     
    在小紅書上,不管是1點點、阿水大杯茶的“迷你杯”,還是滬上阿姨的“小寶杯”、書亦燒仙草的“小胖杯”,或是7分甜的mini版楊枝甘露,都成為小紅書女孩們的種草新品,還收錄了2萬+筆記。
     


    其實,去年在小紅書上就出現過喜茶小料杯DIY的玩法,今年我發現mini杯的玩法更加多樣,主要

    3種:
     
    1. 推小杯產品,融入互動元素
     
    滬上阿姨推出的“小寶杯”共有四款產品:楊枝甘露嗦嗦樂、草莓桃桃茶、手釀谷谷酸奶、復古蛋糕奶茶,飲品均為280ml,單價10元,買2杯減2元。
     


    從杯型上來看,滬上阿姨采用的是市面上剛流行起來的
    “矮胖杯”
    ,這種杯型頂部口徑更大,“身材”矮胖,比常規杯型更有記憶點。

    在上新打造上,滬上阿姨還加入了互動元素:5月30日~6月14日,穿戴藍色單品到店下單即得限量小藍周邊。
     


    據了解,6月1日青島某學院周邊店“小寶杯”售出300杯+;
    5月30日~6月2日成為全系列產品銷售榜的TOP3。
     

    阿水大杯茶的做法是
    購買奶茶點小料就送mini杯
    ,對暗號“阿水大杯 快樂加倍”還能獲得貼紙一套。
     
    2. 買中杯,分裝成2個mini杯
     
    1點點的做法是,有4款中杯
    (480毫升)
    飲品
    (柚心凍了、奶綠裝芒、波霸奶茶和四季奶青+珍珠)
    ,可以選擇2個mini杯來分裝,我點了一杯原價17元的奶綠裝芒,換算下來mini杯單價8.5元。
     

    貼心的是,店員會提醒你,是否需要把長吸管剪成2個短吸管,方便小杯飲用。
     
    3. 用小料分裝盒,體驗客制化樂趣
     
    桂源鋪是利用圓形小料杯,打造了客制化的mini杯飲品。
     
    小料杯3元/杯,顧客買一杯檸檬茶,搭配1~2個小料杯,把檸檬茶倒進小料杯,就能獲得不同口味/小料的小杯飲品。
     


    這種分裝飲品方式,并沒有改變原有菜單的SOP,但是增加了消費體驗的樂趣,讓產品有了新的賣點。
     
    “變小”的魅力有多大?微博、小紅書、大眾點評上,mini杯產品都在消費者中掀起了一股浪潮。
     
    小紅書的奶茶女孩最有創造力,創造出眾多的mini杯點單攻略,大眾點評上,也有人創造mini杯下午茶。


    不小心錯過限定mini杯的網友十分沮喪:“沒喝上!很生氣!”
     

     
    mini杯走紅,背后有哪些產品邏輯?
     


    mini杯為何如此受歡迎?
     
    1. 包裝和分量的直觀改變,帶來新鮮感
     
    飲品迭代、創新的同時,杯型的變化也是打造產品的一個路徑。
     
    大眾對常規杯型習以為常,mini杯的“橫空出世”,增添很多新鮮感,胖乎乎、小巧的杯身增加了拍照打卡的屬性。
     
    增加拍照打卡的屬性

    就像之前超大杯、桶裝、袋裝飲品一樣,
    外形上非常直觀的顛覆,能激發人嘗試的欲望。
     
    遵道包裝創始人羅良山認為,這類杯型的杯口直徑可以做到12cm,滿足品牌更多造景、水果堆疊;另外隨著甜品杯裝化的增多,mini杯的應用空間也得到擴展。
     
    換個包裝就能火,這在茶飲行業屢試不爽。
     
    2. 容量“減負”,解決了部分女生喝不完的問題
     
    我詢問了很多女生,對于一杯700毫升的常規飲品來說,她們一般需要分多次喝完,可能已經過了最佳飲用時間,甚至有的女生根本喝不完。
     


    mini杯多在250~280毫升,
    極大地避免了因喝不完的導致的浪費問題,能保證最佳飲用時間內品嘗。
     


    另外,小杯量也迎合了大家
    解解饞、又不想多喝的“負擔”。
     
    3. 花一杯“正裝”的錢,種草的機會更多了
     
    這屆年輕人不僅挑剔,還很“會花錢”,
    他們追求理性的試錯、種草,相當于換了一種方式在省錢。

    比如同樣拿20多元的成本,換成mini杯,可以喝到多杯不同產品,降低了顧客嘗試的門檻,喜歡的可以下次選大杯,被種草的機會多了。

    而即使其中一杯口感不適合,也不會讓整個體驗減分太多。
     
    4. 一半是商品,一半是體驗
     
    在美妝界,化妝品“小樣經濟”已有百億市場,小樣試用裝,售賣的不僅是產品,也是體驗。

    一半是商品,一半是體驗,“小樣經濟”撬動的是獲客新機會,茶飲mini杯同樣暗合了這一商業邏輯。

    比如在B站,有人購買一杯十幾元的常規飲品,搭配3款小料,做出3個mini杯,加上原有飲品,花了20多元,創造出4杯飲品的快樂,還吃出豪華套餐的感覺。

    這些由mini杯催生出眾多茶飲新玩法,讓年輕人的選擇更多。
     
    5. mini杯的另外一個價值在客制化
     
    桂源鋪創始人鄭志禹認為,大杯、多料是茶飲的一種趨勢,但消費者對“小”也有某種需求,這里更多的是消費者追求客制化、參與感的心理。

    “早前茶飲品牌做法上不靈活,現在出現的隱藏菜單、客制化的方式,都是對用戶消費需求探索的延伸。”鄭志禹稱。

    mini杯在客制化方面,比大杯更靈活,更有創新的空間。
     


    總結來說,無論是在新品打造,還是解決喝不完、口味需求多樣等問題,mini杯都為茶飲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

    這也是消費者喜歡它的原因。
     


    mini杯到底值不值得做下去?
     
    mini杯廣歡迎的同時,網上也有質疑:“10元買一小杯飲品,值不值這個價錢?”
     
    量小了,價格就會顯得“突出”,消費者會更敏感。
     
    行業人士認為,小杯量在性價比上不占優勢,但如果把客單回歸到5~6元,也無法給用戶和品牌創造新價值。
     
    也有人認為,mini杯只是提供了一種新的消費形式,另外,消費者對價格其實并不十分敏感。
     
    其實,有需求就有存在的合理性。茶飲最大需求點已經不是解渴,品牌對顧客細小的習慣、內心洞察有所察覺和改變,才是未來杯型、產品變化的方向。
     
    有需求就有存在的合理性

    這一輪mini杯熱潮,很多品牌推出的都是限定系列,把mini杯當做一次試水。
     
    把mini杯作為常規產品,還是以小料杯的方式存在,目前還有待更多嘗試。
     
    小杯的價值應該不在于“小”,而在于它能給顧客帶來哪些新體驗,創造出更有趣的溝通方式,這才是它“船小好調頭”的優勢。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2021新引力新茶飲大賽華南賽區-深圳站觀賽通道開啟!掃碼了解詳情:

    0基礎做社群,茶飲店低成本獲客實戰6講

    產品研發精選課合集: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56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8日 11:06
    下一篇 2021年6月8日 11: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