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
情反撲波及廣州全城,各區陸續禁止餐飲店提供堂食,還處于回血中的餐飲業再度陷入危機。
不少店的營業額連平時一半都不到,如果疫情無法在短時間內結束,恐怕廣州又會迎來新一輪的倒閉潮。
本文授權轉自Livin廣州(ID:zouqilx),作者:阿秋&大力,編輯:Delyn。
廣州遭受疫情反撲,防控再次升級。從5月29日起,荔灣區、海珠區、番禺區、南沙區相繼由部分禁止堂食改為全區禁止堂食。6月7日越秀區宣布全區暫停堂食;6月8日,廣州的白云區、黃埔區加入了禁止堂食的隊伍;6月9日,廣州天河區宣布限制堂食。
在連夜高溫的廣州,餐飲業的「冬天」降臨得有點太突然。
位于江南西的水門酒吧,自5月31號起停止營業。而僅在3個星期之前,主理人Tony剛發了朋友圈慶祝二店開張,驕傲地宣布——
「從今天起,水門兩間店每天都開,除非有0.01%的特殊情況不開。」
△墻上告示是水門的特色裝飾,圖片來源:Livin廣州
水門的遭遇并非個例,而是廣州餐飲業這段時間狀況的縮影。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反撲,廣州所有餐飲店集體陷入了危機中。
在東山口、體育西或者北京路的街頭走上一趟,便不難得出上面那個結論。
這些地方之前連工作日都人滿為患,如今即便是周末也幾乎沒人。
往日大排長龍的網紅餐廳,門前的叫號系統很久沒響起過了,等位區的座椅都顯得有些落寞。
周五晚,北京路的海底撈和天環廣場的湊湊火鍋都罕見地不用排位,可以一路暢通走到餐位。
火爆的鄰里檸檬茶店,之前等單要1小時起步,如今不到10分鐘就可以取餐。
珠江新城的大龍燚火鍋,周五晚的入座率只有三分之一。紅彤彤的紅油鍋底咕嚕嚕地翻滾著,還是顯得有些寂寥。
一到飯點就滿座的傳記潮發牛肉火鍋,即便顧客按著服務員引導間隔就座,仍然剩下了不少空位。
而這已經是受影響最小的區域了。從5月29日起,荔灣區、海珠區、番禺區、南沙區相繼由部分禁止堂食改為全區禁止堂食。
6月7日至6月8日,越秀區、白云區、黃埔區也加入了禁止堂食的隊伍。
加上不少居民都擔心吃外賣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有時間的都會選擇自己買菜做飯。
在去年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廣州對比其他省市來說相對安全得多,很多餐飲單位都可以正常營業,即便如此,仍然損失慘重。
而這一回,疫情主戰場在廣州。面對傳染性更強的新冠肺炎病毒變異株,廣州餐飲業是否會重現去年疫情期間的慘狀?
去年,在疫情沖擊下,不少廣州美食老字號,或關閉部分門店,或干脆完全停擺。
不少街坊心目中的老字號代表,之后只能在回憶里追尋。
堅持35年,只為廣州人做好每一道海鮮的漁民新村,曾經的「廣州飲食名片」,卻成了疫情以來廣州首家結業的大型餐飲店。
漁民新村的臨江店和龍苑店在2020年3月16日正式閉店,沒能撐過那個春天。
廣州人盡皆知的粵菜品牌炳勝,在2021年3月25日,以「租賃到期」為由將陪伴了大家21年的五鳳店正式結業。
小炳勝的建六店和西村店,也在去年5月25日和街坊正式告別,結業告示開頭就引人唏噓,寫著「歡笑情如舊,流水十余年」。
見證過無數廣州人青澀過往的茶餐廳廣九餐室,位于越秀區白云路的老店,也永遠定格在2020年9月29日那一天。
大家熟識的餐飲品牌海底撈,僅從銷售額損失和員工成本支出來看,休市短短15天就損失超過11億元。簡單估算一下,便能知道去年疫情損失有多大。
還有的店,剛從去年疫情中緩過勁來,又馬上遇到疫情反撲,「才出虎口,又入狼窩」。
知名連鎖餐飲品牌九毛九,受2020年疫情影響,關掉北京、天津及武漢等地的22家門店,正準備重點耕耘廣東地區,結果反撲的疫情又給了它一記重擊。
獨立小店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一來個人資金有限,二來沒有廣州以外營業門店的盈利來補貼。
有的小店,因為主理人或者店員身處風險地區被居家隔離,而被迫停業——
5月29號一大早,家在荔灣的阿坤一家突然出不了門。因為所在街道轉為中風險區域,導致全區封閉隔離,他經營的位于中山八的KUN COFFEE也因此停業。
「由于封閉隔離比較急,未能回店鋪收拾,所以店內的食品食材都沒有處理掉,加上暫停營業到什么時候還不知道,損失是非常大的。」
比如位于青鳳大街小區的蠔之道,最近很多有關生蠔的菜品都賣不了,因為外地的供貨方覺得廣州風險太高,沒人愿意開車到廣州送貨。
即便是可以正常營業的店,由于人流量的急劇減少,導致的是營業額斷崖式下降,入不敷出。
越秀區的小山谷咖啡店鋪面歸屬于海南駐廣州辦事處,去年疫情申請到了幾個月的租金減免。
今年疫情還沒有嚴重到停工停課的地步,所以暫時沒有補貼。收入減少,租金人工照付,這次的疫情反撲比上一次對店鋪的傷害更大。
除了老字號、連鎖餐飲品牌和獨立小店,還有聚光燈之外的街邊店,這些是組成廣州餐飲行業最大比例的那部分,比如你家樓下的燒臘,或者巷子口的早餐檔。
他們受到的波及往往是最大的,畢竟獨立小店的主理人,或多或少還能靠其他專業能力通過副業賺錢,而他們的收入幾乎百分之百來源于門店。
這些收入的去向往往十分具體,是房子的貸款,是孩子的學費,是老人的醫藥費。
但由于沒有發聲渠道,他們最后的結局就是無聲無息地消失。沒有人知道,在這樣一片靜默后面,有多少人落下眼淚。
當然,坐以待斃不是廣州餐飲人的作風,各家餐飲門店仍然盡力自救,竭盡自己所能活下去。
有了去年疫情的經驗,他們應對起來也更加從容,對店鋪消毒、來店登記、外賣配套等流程也愈加熟稔。
很多店將近期重心都放在外賣服務上,連鎖品牌比如九毛九、陳記順和等,應對疫情早有應急預案,很快便開始主推外賣。
獨立小店也沒有過分驚慌。東山口的COMMON ROOM,嘗試改良餐品、開發更多適合外賣的餐食上線外賣,并給到消費者更多的外賣優惠。
去年我們采訪過的廟前冰室,也推出了更多品類的罐裝雞尾酒,為廣州抗疫防控隔空干杯。
但即便如此,僅靠外賣的收入,還是不可避免地大幅度縮水。
六運小區的日式面包店KUMO目前是暫停堂食,接受線上預定。訂單少了很多,營業額掉了一半。
而主營雞尾酒的水門情況就更加不容樂觀,可能一天外賣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平均每天只有一百塊營業額。
好在這一回,各區政府行動更加迅速,有序地通知及安排居民到就近點測核酸,達成全員測核酸的成就。
和病毒賽跑,封鎖高危人群,快速隔斷傳染鏈,給到餐飲行業的工作人員更多的安全感。
小山谷的咖啡師小玲說,這次很多人接種了疫苗,而且一直在做核酸檢測,安全感多很多,不像上一次那么驚慌誠恐。
所以大家相比上一次,在關于自身安全這一點,沒有過多的擔憂,還是比較淡定。
暫停堂食多出的時間,水門主理人Tony用來繼續優化二店的裝修,甚至還能靜下心在家里畫畫。
KUMO的主理人IVO則多出的時間看網課,「只有看不同老師的烘焙課,才能知道怎么樣達到自己想要做的面包的狀態。」
哪怕疫情仍在繼續蔓延,但是我們的受訪者們無一不是以平和的心態在應對每天都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主動謀求出路。
他們的回答讓我們感受到:
哪怕再遭疫情反撲,也要積極搵食!
今年廣州很早就入夏了,每天溫度都在35℃上下,天空萬里無云,陽光燦爛,但大家心里還是陰沉沉的——
疫情反撲,廣州餐飲再次跌入“冰窖”
防控升級!廣東多地餐飲再次停擺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ango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