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創新方法之一:變痛點為機會點


    餐飲時報原創/張時 曉東

    餐飲行業正“流行”一種創新方式,就是“找痛點、解決痛點、把痛點當做創新機會點”。

    以前,這種案例多發生在非餐飲行業,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

    元氣森林

    很多人想喝飲料,但又擔心怕胖、怕甜、怕膩,元氣森林率先推出“0糖、0脂肪、0卡路里”飲料,一下擊中顧客痛點,一炮走紅,成為行業新貴。

    錢大媽

    生鮮蔬菜,顧客最怕不新鮮。錢大媽從這個痛點切入,喊出“不賣隔夜肉”,為保新鮮,每晚七點之后打折讓利直到清倉。錢大媽此舉簡單有效又具有顛覆性,因此從生鮮賽道里跑出來。

    漢庭

    顧客抱怨豪華酒店太貴,而普通小旅店不安全、不衛生,所以有了如家、漢庭,而且漢庭率先提出“愛干凈,住漢庭”。

    鮮豐水果

    鮮豐水果創始人有感于水果配送鏈漫長、新鮮度差的現狀,創造了直采直銷的模式,既砍掉了中間商成本,又保證了水果從“枝頭”到“舌頭”的速度,解決了顧客吃不到真正新鮮水果的痛點,成長為水果行業的“獨角獸”。

    還有很多:

    人們抱怨下班打不到車,所以有了滴滴打車;

    很多人苦于通信費用太貴,于是就出現了微信;

    人們抱怨開車太累,所以有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

    一句話:很多新興的行業,其實都是伴隨著人們的痛點而來。

    找到用戶的痛點,并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就能造就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







    風起云涌的餐飲行業,這一方法論也正在被成功運用。
    今天就重點說說餐飲企業是如何把“痛點轉化成機會點”。


    顧客不敢在外面吃帶餡的
    喜家德最先抓住了這一痛點。
    在東北,老人都會對出門在外的孩子特意的囑咐上一句“出門別吃帶餡的東西”,
    言外之意就是外面帶餡的東西不安全、不衛生。

    喜家德就是抓住了這個“自古以來”的痛點,創始人高德福在行業里首屈一指推出一字型水餃,但在當時生的漂亮、寓意又好的元寶餃子才是主流,所以一字型水餃推出后并沒有受到顧客喜歡。

    高德福始終很堅持,他說:一字型水餃最大特點就是“長”、一口吃不完,
    能夠清清楚楚的看見里面的食材,“逼”著顧客吃一口、看一下餡
    ,讓顧客放心、信任才是這個餃子要肩負的“重任”。

    同時,明廚亮灶,現包現做場景看得見,進一步打消了顧客對水餃餡料和食材的顧慮。
    喜家德也因此把餃子這個品類做大做強,成為水餃品類老大,直營門店600家。
    這是解決帶餡產品痛點的典型案例。







    顧客覺得提前做的大鍋菜不好吃
    小女當家被評價為“中式快餐的破局者”。
    就是解決了傳統快餐“菜等人”——提前做好了菜,坐等顧客點、因此容易涼而且不好吃的痛點。

    小女當家喊出“現炒才好吃”的口號,重新定位快餐,把廚房搬到前臺,十幾口炒鍋一字排開。在顧客的目光下,火焰飛濺,熱氣騰騰,鐵鍋伴隨著金屬的聲音,在熱、香、鍋氣的氛圍中,頻頻起舞。幾分鐘后,一鍋熱騰騰的飯菜就要出鍋了。

    小女當家,顧客評價最多的是“現炒的那種快餐,熱熱乎乎”。
    傳統快餐的痛點是“菜做好了等人、不熱、大鍋菜”,小女當家就是抓住了這一痛點突圍。






    顧客吃海鮮最怕以死充活、缺斤短兩

    【餐飲時報】有一個客戶,憑借解決海鮮品類三大痛點,作為品牌突圍的機會點,創立3年就成為當地美食名片。

    天津背靠大海,是天然的海鮮大城。但是,像極了國內大多數海鮮城市,整個城市街頭散落了大大小小的海鮮店數量極多,既有廚師出身、做了幾十年的傳統老餐飲品牌,也有開了十多家門店的海鮮連鎖企業。

    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創始人蔡言國大學老師出身,既沒有廚藝技術上的明顯優勢,也沒有占市場的先發優勢,怎么突圍?

    近些年,海鮮城市不斷曝出海鮮餐廳宰客事件,前有“三亞天價海鮮”,后有“青島38元大蝦”,把海鮮這個品類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餐飲時報】品牌升級團隊和蔡總一起深度溝通探討,
    找到海鮮品類有三大痛點:
    一、以死充活;
    二、缺斤短兩;
    三、顧客覺得在餐廳買海鮮比在市場貴。
    這是顧客在吃海鮮時最關注的三個痛點。

    【餐飲時報】相信,有問題,就一定有解決的方案,有問題就有機會,問題越大越痛,機會就一定越大。

    海鮮行業這三個根深蒂固的顧客痛點,一直沒有一個品牌徹底解決過,誰解決了誰就有機會跑出來。

    蔡總是碩士研究生學歷,做過大學老師,對機會的把握,有很強的洞察和前瞻性。一聊到這三個痛點,蔡總立馬覺察到:這是機會,找到行業痛點、解決痛點,才是高維的思路。

    于是,我們整個全案策劃以此作為機會點并做透。
    首先,樹立三大信任狀: 
    (1)以死充活,廚師當場下崗,發現以死充活現象獎勵10000元;
    (2)足斤足兩,少一兩賠十倍,發現缺斤短兩現象10倍賠償;
    (3)批發價銷售,買貴了補差價,比其他足斤足兩的海鮮餐廳賣的貴,補差價。

    然后,在門店策劃一系列落地落實,直接打入顧客心智。
    比如一進餐廳大門顧客看到的——

    【餐飲時報】認為,只有不斷解決行業痛點,升級用戶體驗,消費者才心甘情愿完成買單行為。
    在天津遍地海鮮的城市,必點海鮮3年就成為海鮮 “頭牌”,很大原因在于解決了海鮮品類的痛點。


    顧客在旅游城市吃飯怕挨宰
    在三亞吃海鮮,顧客最擔心的是怕挨宰。
    這也是旅游城市餐飲的痛點。

    尤其在三亞,幾乎每年都有“天價海鮮”上新聞頭條,
    去哪里吃飯成為顧客最大的擔心。
    三亞有一家餐廳,就解決了這個痛點,被全國食客評為“最靠譜的海鮮店”。

    老板是這么干的:
    一、餐廳取名為“不仔客”
    ,諧音就是“不宰客”。是不是一聽名字就覺得有點靠譜?
    二、一進餐廳,
    員工衣服上印著大大的兩個字“靠譜”。
    三、每張餐桌明顯位置
    承諾臺卡
    :菜不好吃,重做;不滿意,退貨。
    四、打出“為靠譜而生”的口號。
    五、給顧客做文字版
    “海鮮購買攻略”,破解套路。

    一套組合拳下來,把顧客緊張的心放下。
    如今這家餐廳成為大眾點評三亞站的評分最高的餐廳,并且入選大眾點評必吃榜。

    在同一條街上,別的餐廳“圍追堵截”攔截客人,攔不住;而位于街道最里側的不仔客,顧客甘愿排隊。

    每個旅游城市,都需要“靠譜的餐廳”,這是所有旅游城市的痛點。所以,旅游城市的餐飲同行們,其實你是很有機會的~

    顧客到酒吧貴得不敢進

    酒吧行業也剛剛冒出一位“痛點解決者”。
    酒吧行業一直是一個以“貴”著稱的行業,很多人對酒吧的印象是“動不動一晚上消費就得好幾千、一瓶看不懂名字的酒動輒好幾百、裝修看起來豪華高檔不敢進……”

    導致酒吧是一個很多人不敢進去消費的行業。

    最近,有一個酒吧品牌就從這個痛點下手了——
    海倫司小酒館,產品價格低于同行約35%-67%,人均消費只有七八十元,主打極致性價比的酒水和小吃的產品組合,成為酒吧行業里超級接地氣的品牌,
    被評價為“是人就敢進的酒吧” 。

    這和傳統的酒吧一下就形成巨大差距。
    一個顧客的留言是:看了價格,我第一次被嚇到了,這里的價格非常便宜,各種酒品和小吃都是幾元到幾十元,不敢想象這竟然是酒吧……

    事實證明,這一痛點解決的相當好,整個酒吧行業被海倫司撬動了:
    海倫司2020年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2021年全年計劃開店400家,2023年底增加至約2200家。







    餐飲行業里還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上面案例大多是解決品類大痛點,其實,小痛點解決好也一樣可以讓我們的品牌突圍。
    最后——
    什么是痛點?
    顧名思義,就是讓人疼痛的點。
    他人未滿足,你能解決的痛點就是好的機會點。
    有句話就是: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機遇。
    這里所謂的抱怨,就是痛點,也就是市場的需求所在。

    很多餐飲朋友想創新,但創新從來都不是無中生有,創新總有一個出發點,這個出發點可能是一個痛點,解決了它就完成了創新。
    最后一句話:
    所有昨天不好的事情都是你的機會,別人在抱怨的時候才是你看到機會所在。



    第二期開始報名了!
    考察流程更優化,食材品類更豐富

    時間:6月17日-18日

    報名電話:

    小宸 13969175715(同微信)

    小慶 15628818385(同微信)

    媛媛 15725317030(同微信)

    帆帆 13869172571(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616.html

    (1)
    上一篇 2021年6月9日 17:08
    下一篇 2021年6月9日 17:0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