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調飲品40年用奶簡史


    中國飲品快報

    水吧,這個詞語對于有著15年以上從業經歷的業內人士而言,不會太陌生。百度百科對其定義是:為年輕人提供各種時尚飲品、咖啡、茶飲等飲品的休閑場所。這個詞語更能將飲品店的包羅萬象表達得更為形象。


    by Kuaibao

    與飲相關,皆進水吧。

    而在此后,為了能滲入消費者心智。現調飲品開始了一輪細分、聚焦接力賽,從奶茶店到甜品店,從鮮榨果汁店到酸奶屋、奶吧,再到新茶飲。茶飲創業者們用其心力創造出一個個爆品,最終演變為不同的新品類,占據著各自的生態位。

    但歷史總是在螺旋式發展。

    當茶飲品牌們在各自賽道埋頭奔跑時,再次意識到融合的重要性,奶茶、咖啡、水果茶等大品類開始了新的創意,加芝士的水果茶、加咖啡的鴛鴦奶茶、或者是茶、果、奶充分合體的水果奶茶,幫助細分的現調飲品品牌們拓展著自己的消費人群,打破邊際。

    而在這些產品中,大多有乳制品參與其中,成為一個粘合劑,將各個品類緊緊的關聯在一起。

    乳制品為何有如此功效?讓我們翻開這一篇《現調飲品用奶簡史》。

    01PART  ——

    現制茶飲發展歷程

    新中式茶飲,從2015年提出來以后,茶+奶+水果+小料,成了行業創新的四大法寶,遠遠發揮出了從A1/4到A4/4排列組合所能得出的數量之合。

    行業熱度之高,從日常“續命水”、“秋天第一杯奶茶”到資本的持續熱捧。年輕人為何就愛上了喝茶?

    2019—2020年,中國市場一直垂垂衰矣半死不活的咖啡行業,也出了受國人追捧的爆品,冰博客dirty和厚乳拿鐵。拋卻一線城市的咖啡因嗜好者,喝咖啡嫌苦的中國人,咖啡最大的消費市場一直在商超貨架上那一排排的速溶咖啡粉。植脂末融合掉了咖啡的苦澀感,使咖啡不再難以下咽。

    而如今的現制咖啡,越來越盤活了中國人的咖啡嗜好,2020年也被業內稱為“中國咖啡元年”。咖啡,為什么一下子被國人接受了?

    中國的飲食文化,有刻在骨子里的對“濃鮮厚味”的偏好。

    年輕人愛上喝茶和咖啡,飲食基因里的神秘密碼被打開,離不開一杯杯新水飲中“風味賦予者”——牛奶。

    這對天生CP,經歷了時代的磨合,既各自生花,最終實現了“時也命也”的融合。 

    1990s—2000年

    現代茶飲萌芽

    臺式奶茶出現

    用奶關鍵詞:

    植脂末



    1987年,臺灣“春水堂”發明了珍珠奶茶;1990年珍珠奶茶登陸香港;1996年 “仙蹤林”登陸上海;1997年“Coco都可”奶茶誕生。

    這個階段的明顯特征是:奶茶產品是由各種粉末沖調而成。奶茶中的“奶”其實是是植脂末。

    植脂末代表品牌,奇異鳥(菲鳥)、晶花都是當時的代表。

    1980s—2000年

    速溶咖啡的啟蒙

    用奶關鍵詞:

    伴侶(植脂末)



    現代咖啡歷史背景:1836年前后,在廣州十三行附近,一名丹麥人開出了大陸第一家咖啡館。當時咖啡被稱為“黑酒”,昂貴的價格、古怪的味道,是國人對它的第一印象。

    在1980年代,速溶咖啡鼻祖麥氏咖啡和雀巢咖啡相繼進入中國,讓更多中國人開始了解并接觸這種舶來品。彼時,“速溶咖啡”和“咖啡”是兩個可以互換的名詞。

    此時咖啡伴侶(植脂末)的代表品牌有雀巢、維記。

    2000—2010年

    臺式奶茶主導的十年

    用奶關鍵詞:

    植脂末、UHT常溫奶,

    淡奶、煉乳



    植脂末、淡奶、煉乳在早期分別是臺式奶茶、港式奶茶的乳風味重或乳制品主原料組成部分。在口味上均具有濃郁、香醇的特點。

    由于保質時間長特性造就儲藏、運輸上的便利性,成為茶飲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

    “真奶”(UHT常溫奶)開始逐漸被嘗試使用。

    淡奶、煉乳,早期市場以菲仕蘭、雀巢為主。

    2000—2010年

    臺式咖啡

    “慢”咖啡

    用奶關鍵詞:

    奶球(植脂末)、

    UHT常溫奶



    1997年,以雕刻時光、上島咖啡為代表的臺式現磨咖啡館出現在中國。

    上島靠豪華的西式裝修和“咖啡+西餐”的模式,新奇又奢侈,一度成為高格調的代表。喝咖啡是一種慢吞吞的、文藝悠閑的消費方式。

    同一時期, “奶球”這一植脂乳制品,也被咖啡廳所應用,代替傳統的咖啡伴侶(奶精)。這可以看作是當下火爆的植脂奶漿的前身。

    普通UHT牛奶此時也是應用主線;保質期僅7天的冷鮮牛奶也早在2002年左右開始在上海、北京等少數咖啡廳所使用。

    2010—2015年

    廣式奶茶凸顯

    用奶關鍵詞:

    乳品混用、動植脂混用



    茶飲、咖啡在發展中,僅以牛奶制作飲品,口感較寡淡。為了追尋更優質的口感,將牛奶、植脂末、淡奶、煉乳混用,以植脂末、植脂乳、淡奶、煉乳增加奶茶本身的醇厚,成為了不少品牌尋求口感差異的重要方法。

    后來,真茶、真奶成為不少茶飲品牌吸引消費者的標識,同時也在為品牌尋找區隔。

    有人將以這種方法制作的奶茶稱之為“廣式奶茶”,在后來則演變為牛乳茶、鮮奶茶等概念。

    這一時期,可以看作是新茶飲的萌芽。

    2010—2015年

    韓系、意式競爭

    用奶關鍵詞:

    UHT奶、動植脂混用



    2011年,韓國咖啡品牌漫咖啡、咖啡陪你開始在國內高調進行擴張。

    倚靠著韓流文化輸入,與星巴克的美國派的風格形成差異。卻因“慢”咖啡的盈利模式無法經受市場考驗而逐漸萎縮。

    意式咖啡代表星巴克在1999年進入中國的十年間發展緩慢,至2011年門店數量才到400余家。

    期間用奶,多以UHT為主,少量進階為低溫奶。

    2015—2020年

    新中式茶飲

    用奶關鍵詞:

    低溫奶、稀奶油,芝士

    創新乳制品:

    芝士奶蓋、奶基底、冰博客、厚乳



    乳品混用在2015年誕生了新茶飲里程碑式的爆款制作,芝士奶蓋,更是直接的展現了真奶、真茶的概念。

    芝士茶拉伸了行業價格帶,從過去徘徊于5~12元左右,到后期突破20元,甚至30元,起到了關鍵作用。

    由于價格空間的提升,再加上物流運輸的便利,也讓品牌對于茶飲原料的選擇有了更多,包括冷鮮牛奶的使用,開始有了上升趨勢。

    直接區別于傳統認知中的“臺式”和“港式”奶茶,芝士茶成為了“新中式”奶茶的里程碑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起,隨著塞尚乳業創新“ELL技術”的興起,冷藏牛乳由常見的15天被突破至30天。

    2020年,厚乳產品開始在新式茶飲頭部品牌使用。

    2015年—現在

    多元化

    咖啡因成剛需

    用奶關鍵詞:

    低溫奶、稀奶油

    創新乳制品:

    奶基底、冰博客、厚乳



    從2015年開始,中國咖啡市場就開始迅速擴容,進入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多元化階段,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

    現磨咖啡被星巴克、瑞幸、Costa、太平洋、連咖啡、Peets、Tim’s、全家湃客、麥當勞麥咖啡、KFC等互相角逐;其中瑞幸憑借“互聯網+咖啡”模式和“厚乳拿鐵”的出圈,以黑馬姿態撼動了現磨咖啡的格局。

    2020年,中國咖啡門店數量10萬+。零售咖啡粉繼雀巢之后,三頓半、永璞、隅田川等新品牌持續加入;即飲咖啡,雀巢、星巴克、連咖啡、農夫山泉、康師傅、蒙牛在終端貨架混戰;奈雪的茶、都可coco、蜜雪冰城等逐步開辟了咖啡業務。

    咖啡館現磨咖啡、互聯網咖啡、專便利店咖啡、快餐咖啡、茶飲店咖啡、零售速溶咖啡和即飲咖啡等群雄并起,相互交融。大戰已然爆發, 中國咖啡市場格局正在重構。

    在乳制品原料端,除了部分由常溫奶升級到低溫奶,由“星冰樂”引領的奶油雪頂潮流,也穩定在了咖啡菜單中。

    2019年左右,冰博客厚牛乳在咖啡圈逐漸走紅;再至2020年瑞幸“厚乳拿鐵”的現象級火爆,這種以低溫膜分離技術制作的分子組分調整厚乳,完全以科技手段實現了牛奶的升級。

    02PART  ——

    水飲用奶發展歷程

    現調飲品話述完畢,我們回歸另一條主線,牛奶產品。

    從世界角度來看,西方相比中國的乳制品工業化提早了近100余年。

    在C端產品日趨相同之時,B端乳制品,中國則進化出了與西方一體兩面的不同方向。

    1949—1980 中國乳業的“貧瘠”期


    從1949到1978年,一直是中國乳業的“貧瘠”期,生乳資源極少,加工技術極為簡單。可以簡單歸納為:巴氏殺菌、發酵、噴粉、高溫蒸發濃縮。工業化量產,要到1980s。

    這一時期的典型產品是:巴氏奶為主,后面逐漸有冷藏酸奶、奶粉和煉乳。


    1980s—2000 鮮奶、常溫奶大戰


    2000年以前,因為加工技術、冷鏈條件等限制,區域乳企多以“低溫鮮奶”、“低溫酸奶”的銷售半徑來劃分勢力。華東區域由于強大的購買力,牛奶產銷量、收入在全國排名第一。

    1984年以后,隨著越來越多的UHT技術和無菌灌裝技術及設備的引進,北方常溫牛奶得以輻射全國。發展至1997年利樂無菌包裝的全面引進,“常溫奶”產品已經全面崛起。

    1987年,雀巢在中國黑龍江建設路第一家奶區,1990年開啟第一家乳品工廠。

    這一時期的典型產品是:巴氏奶逐步被常溫奶取代,含乳飲料,冷藏酸奶,奶粉和煉乳、冰淇淋等。


    2000—2010 高速發展,汰小留大


    2000年以后,是中國乳制品市場全面增長的階段。經歷三聚氰胺事件的洗禮,引發行業里中小企業的加速淘汰,最后行業集中度提高,龍頭們繼續做大。

    牛奶品類也日趨豐富,常溫牛奶、風味牛奶、風味白奶、含料(谷粒、果粒)風味奶、含乳飲料、配方奶粉、低溫酸奶。終端渠道,貨架上選擇越來越多。

    這一時期的典型產品是:常溫牛奶、含乳飲料(風味奶),低溫酸奶、奶粉和煉乳、冰淇淋等。少量西餐場景需要的奶酪、黃油,則完全依賴于進口。


    2010—2015 高端化,全面競爭,民族深加工


    2010—2015年,中國乳品終端市場進入到了奶源、產品、營銷、渠道的全面競爭。

    頭部企業開始高度重視高端化產品的推廣。與此同時,2009年,由光明推出的首款常溫酸奶“莫斯利安”開始,常溫酸奶拉開了乳制品新的十年的發展大幕。

    2013—2016年,安佳產品陸續進入中國市場,涵蓋牛奶、黃油、稀奶油、奶油奶酪等產品。在工業B端所需乳原料,如乳粉、黃油、無水奶油、工業奶酪、MPC、WPC等,完全依賴進口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中國開始出現了自己的深加工乳制品。2010年,寧夏塞尚乳業訂購了大洋彼岸FE(Filtration Engineer, 現歸利樂所有)的全套膜技術,用來冷提純優質乳蛋白MPC(Milk Protein Concentrate,把生乳3.2%的平均蛋白含量提高到75%,是更純凈、更具功能性、更高營養價值的高端乳蛋白原料)。

    屆時對于中國乳業人來說,膜技術應用在乳品加工還只停留在大學博士課程里、概念中。對于這項技術的引進,圈內專家是興奮的,因為他們認為,這項“分子級別冷分離技術”的到來可以縮短中美乳品加工技術鴻溝至少15年,于是這個項目被國家列為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來重點關注,也是全國膜技術的產學研基地。

    2012年,塞尚膜技術終于完成調試正式投產,MPC一舉成功,打破了高端乳蛋白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另一個業內無聲驚雷是在2015年。塞尚再次攻克了常溫攪打稀奶油的技術珠峰。

    首個稀奶油民族品牌,歐必客樸實無華的在展會上亮了相。消費者甚至可能會無視它,卻忽略了這個產品類型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雀巢、安佳、總統……大家似乎習慣了稀奶油的舶來品屬性。卻未曾想中國乳企,為什么沒有自己的奶油?

    這一時期的乳制品的突破產品是:高端白奶、常溫酸奶、低溫奶、稀奶油、MPC。


    2015至今 品類全,產品創新


    從一代人記憶中的打奶體驗到地方割據的酸奶;再到后面一統天下的常溫牛奶、常溫酸奶;到配方奶粉從三聚氰胺之殤中逐步恢復元氣。國人對乳制品的認知,似乎定在了牛奶、酸奶、奶粉、冰淇淋和奶酪(兒童奶酪)上。

    這些基礎品類,生命周期之長,讓無數C端廠家產品創新乏力,都演變成了營銷創新。

    此時大洋彼岸希臘酸奶的高速增長,被星巴克引入中國,帶動了高端酸奶的“希臘式”進階。

    B端,得益于中國餐飲的蓬勃活力,則呈現了另一派景象。

    2019年,塞尚乳業ELL技術的突破,餐飲市場的冷藏產品保質期延長到了低溫30天,緩解了供應鏈的壓力和門店損耗。芝士奶蓋漿,也通過相重構實現了工業化量產。Cheese, 不僅僅是吃的,更是可以直接喝掉。中國對飲食的花樣玩兒法,在這里得到了體現。

    2020年底,國內乳企巨頭,紛紛借助環球甄選技術力量,開展稀奶油的研究開發。稀奶油市場局面,形成了國際品牌、中外合璧品牌、民族品牌競爭的格局。

    而膜技術,在塞尚乳業十年精湛純熟應用下,則開創了中國的乳品新品類:分子組分調整乳——2019有冰博客的出圈,2020年有厚乳的行業賦能。

    中國的乳制品,越來越好玩了。

    這一時期的出圈產品是:低溫奶、ELL低溫產品、芝士奶蓋漿、稀奶油、分子乳、常溫酸奶。


    03PART  ——

    水飲與乳制品的融合

    兩個板塊的時間史,我們放在一起看一下:

      點擊查看大圖

    中國水飲和乳制品的發展,既各自經歷了時代的歷練,最終卻實現了“時也命也”的融合。

    原因無非是,在中式口味里,咖啡、茶中經常出現的“酸”“苦”“澀”確實不是好風味,尤其是“苦”。人類基因里寫著“苦不好吃”,這是我們祖先用人頭換來的寶貴經驗——在自然界里,苦的東西大多有毒。相反,“甜”和“香”代表能吃,代表營養和能量。

    乳制品,是搭配茶葉、咖啡,平衡味蕾的風味賦予者。

    傳統的品茗喝茶、洋派咖啡格調,是“慢”文化,“閑”心境。社會節奏加快、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讓一代代水飲連鎖們花了三十年的時間,讓品茗變成了預泡茶后快速調制的喝“奶茶”;讓喝咖啡從一種慢吞吞的休閑消費,變成了年輕人工作生活的加速燃料。

    “慢”的市場不會完全消失,但增長遠不及“快”。社會的壓力讓“快樂水奶茶”、“續命水咖啡”成了提供短暫快樂,社畜續命的剛性需求。

    越來越多的人,成了行走的奶茶和咖啡杯。

    當下的中國水飲市場充滿了想象力。

    中國新一代消費者的體內,充斥的是茶、咖啡,還有牛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僅為筆者的個人觀點。

    ARTICLE 

    文章

    安娜

    EDITOR 

    編輯

    三月

    DESIGN 

    設計

    單純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77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12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12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