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在股東大會上的“雷言雷語”被曝光,比如:
“我對趨勢判斷錯了,現在看確實盲目。”
“作為海底撈最大股東,我是不抱希望的。”
“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符實,看看海底撈就知道了”
當很多人在唱衰海底撈,我卻從這次股東大會看清了海底撈的“真面目”,海底撈再翻正盤是遲早的事,而且翻的是個大盤。
864
期
“但凡我有點錢,我一定還會加工資”
潛臺詞:員工激勵是認真的
“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雙手改變命運,但凡我有點錢,我一定還會加工資。所以海底撈的財務和股東要做好準備。這是我的使命,是我的堅持。”
第一時間通篇看了張勇在股東大會上的發言,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上面這段話,一下子戳中了內心。
了解海底撈的人必然知道,這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這個企業得以走到今天的根基——愿意和員工分利。
企業與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什么?是人才。只要愿意給員工分利,愿意等員工成長,這樣的企業沒有理由留不住人。
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過數位海底撈的員工,有服務員,也有技術崗或者管理崗位的人,從他們嘴里認識的海底撈,確實是用實際行動踐行“雙手改變命運”的承諾。
有一位再過兩年就在海底撈工作滿15年了,即將拿到她的第三個金元寶(每五年公司發一個),在海底撈成長、成熟,結婚、生子,如今公司把她的父母也接到了北京,租房有補貼,孩子上學還發教育津貼,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用她的話說,即便是她想離開海底撈,她的家人也不允許。
可以說,在跟員工分利這件事上,海底撈一點都不馬虎。
眾所周知,海底撈員工的薪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就拿2020年來說,據海底撈財報,員工工資支出96.765億,共有員工131084人,平均工資7.38萬/年,普遍高于同行業5~6萬/年的水平。
而且在去年疫情期間,營收增長速度不夠理想的情況下,海底撈仍全面提升一線員工薪資。
據記者了解,去年三季度,海底撈一線員工的基礎工資標準(包括計件工資單價及底薪標準),根據不同城市的情況,調整為每月增加200到1600元不等,使得人工成本從2019年占營收比30.1%,增長至2020年的33.8%,僅此一項就使得稅前利潤減少約10億元。
今年五月,海底撈發布股權激勵的新聞同樣震蕩了整個餐飲業。海底撈通過股份獎勵計劃授出1.59億股股份,對象包括管理層、區域統籌教訓等超過1500余名員工,并將股份歸屬期設置為10年。
這意味著,海底撈已鎖定千余名骨干人才,為未來十年更長遠的發展護航。
“專業人士過多會阻礙我的員工的成長”
潛臺詞:磨煉出來的團隊更抗打
“專業化人才會適當引進,更多從內部挖潛。如果專業人士過多會阻礙我的員工的成長。哪怕在經營方面遇到困難,我也愿意等,這么多年我一直是這么堅持的。”
雖然張勇承認自己對趨勢判斷錯誤,盲目自信開店過猛,造成業績下滑。但仔細分析,業績下滑只是階段表現。
去年海底撈開了500多家新店,意味著有500多家店經理沒有經驗。每家店100員工,有5萬新員工。所以500多新店經理和5萬多新員工,如何融入海底撈文化,落地到服務,對管理層是新的考驗和挑戰。
因為海底撈的成功,是有很多優秀的干部,就比如西安,就是海底撈優秀干部的搖籃。海底撈剛在西安開店虧損半年,換了3個店長,最后一任是楊小麗才賺錢,所以這批干部是有經驗的。
現在這些新成長的店長沒有經驗,出了問題不知道怎么辦。但是當生意不好的時候,會鍛煉出一批店長。
就像張勇說的,“開個面館嘗試,投資20-30萬,失敗了又怎么樣呢?”他愿意等員工在逆境中成長。
而且,擴店本身就是海底撈的發展戰略,持續擴店是為了加密布點,此舉一是為了提升消費者體驗,減少等待時間;二是擴大門店數量,接待能力提升,蛋糕越來越大。所以長遠來看,翻臺率肯定是向下的,這是在海底撈預期之內的。
所以說,這次“冒進的危機”,也可以看做是一次機遇。就如同張勇所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對海底撈持續增長不抱希望。”
潛臺詞:有進有退是難免的,企業也有生命周期
當被問到,海底撈未來是否會維持業績的持續增長?
張勇非常坦誠地說,作為海底撈最大的股東,他是不抱有希望的。這句話聽著真不像是從一個創始人嘴里說出來的,誰會看衰自己呢?但這樣說才是最真誠,最科學的。
任何企業都不會持續增長,任何企業都有生命周期,退半步進一步是任何企業發展的常態。
拿海底撈來說,從1994年至今,將近30歲了,是經歷過幾波周期的餐企了,對周期有深刻的體會和理解。就像當初在西安開店,開始不行。后來在北京開店,開始也不行。后來一步步調整,2015年之后進入快車道。
張勇也承認,自己在擴張的時候很慌。以前店很少,他可以親自管理,每個店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管理崗位的情況也都了如指掌。現在卻不行了,有些很嚴重的問題都不能及時發現。
他說自己常常感到危機四伏,有時會在夢中驚醒。海底撈從簡陽開到北京,擴張節奏越快的時候,張勇就越焦慮。在北京開店時,張勇派出的核心團隊都是從簡陽出來的,也是楊利娟親自帶出來的徒弟,海底撈的“師徒制度”在擴張過程之中也不斷變化。
現在遇到的困難不比以前遇到的困難小,但也不比以前的困難大。
張勇說,如果這次能僥幸過關,他能把這些店重新整合好,未來類似的困難還會發生。因為整合好這1000多家店之后,海底撈還會繼續擴張。進一步,退半步,在海底撈過去的發展過程中是常態,在今后依然是常態。
最后
即便是市值下滑,海底撈依然是中餐領域唯一龍頭。2000億市值對比2019年23億的利潤,PE高達87x。2019年768門店,現在達到1300家,增長70%。
餐飲業考驗企業兩大核心能力,一個是組織,一個是供應鏈。
海底撈的組織架構、管理模式以及長期堅持的價值觀,能幫助其歷煉出一批精兵干,這是海底撈打造的強有力的護城河,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
推薦閱讀:海底撈張勇自嘲“對趨勢判斷失誤”,實則透漏更大野心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小倩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15093193565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