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撻撻面,開了30家面館!24張步驟圖詳解制面,吊湯,煮臊全流程

    各地面條 
    雖有差異
    但同是植根于
    中華飲食的淵源與傳統
    基因中常常有相通相似之處

    小微今天給大家介紹的
    這款雅安撻撻面
    源自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
    已有百余年歷史
    其制作手法
    和以象聲詞命名的由來
    與風靡陜西的biangbiang面
    幾乎如出一轍

    近年來
    這款面條被餐飲人發掘
    逐漸在成都嶄露頭角
    如今主營撻撻面的面館
    已有三十余家
    生意非常紅火

    想知道這款撻撻面的詳細做法嗎?
    今天,小微就以圖文并茂的形式
    來揭開雅安撻撻面的制作細節
    另外,小微今天還有
    一則好消息告訴大家
    這款面條選自
    大廚傳媒獨家編撰的
    《中國百面》一書

    此系列分為
    《中國百面》和《中國百面第二輯》兩本
    定價
    分別是58元/本、68元/本
    總價126元
    今天兩本一起購買
    可享受優惠價
    100元即可帶走
    100元就能學到
    近140款面條的配方和做法
    簡直太劃算了!
    需要的親
    掃碼購買吧~

    (炒雞醬怎樣使用,能做哪些菜,點此鏈接查看)

    雅安撻撻面

    撻撻面源自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已有百余年歷史,因其以手工制成,薄似硬幣、寬約一指,在當地被稱為“手工寬面”。此面在清末傳入雅安城區后,學者漸多,流傳漸廣,市井間次第冒出數十家小面館。這種面條最具特色的制作手法叫做“撻
    (tà)
    ”,在四川方言中是摔的意思,師傅在案板上掄、摔面條時,“撻、撻”聲聞于街頭巷尾,“撻撻面”這個名字便在雅安流傳開來。
    各地面條,雖有差異,但同是植根于中華飲食的淵源與傳統,基因中常有相通相近之處。考此“撻撻面”的制作手法和以象聲詞命名的由來,與風靡陜西的biangbiang面,幾乎如出一轍。
    現代社會,物暢其流,美食,更是藏不嚴、捂不住的。久隱于川西一隅的撻撻面,如今在成都漸露崢嶸,已有面館三十余家。

    制面
    撻撻面與陜西的biangbiang面有異曲同工之妙,制作時都要經過
    和面、餳發、下劑、搓條、刷油、按壓、抻拉
    等步驟,但不同的是,撻撻面的操作手法更為復雜:
    和面時不加堿,只用雞蛋、清水和食鹽
    ;在整個制作過程中,要經歷
    兩次餳發、三次刷油、四次搓條
    ,之后通過
    掄、摔、疊、扣
    等一系列自然流暢的“撻”面動作,將面團變成一根根粗細均勻、厚薄一致的面條。
    撻撻面制作流程:
    1.
    和面:
    高筋特精粉5000克放在案板上,從中央“掏”出一個洞,打入雞蛋20個,放鹽80克,再澆入清水500克,先搓成棉絮狀,再揉成面團,反復用力搋揉30分鐘。 

    每500克面粉加入雞蛋2個、鹽8克、清水50克

    面粉先搓成棉絮狀,再揉成面團

    2.
    餳發:
    將面團搓成棍狀,表面刷上一層色拉油,蓋上塑料布餳發1小時以上。

    3.
    下劑:
    將餳好的面團取出搓成粗條,揪成每個170克的劑子,分別搓成長約12厘米的條狀,表面刷一層色拉油,整齊地碼入保鮮盒中,繼續餳發30分鐘。

    面團搓成棍狀,刷油餳發1小時

    棍狀面團下成每個重170克的劑子

    將劑子搓成粗條

    粗條表面刷油,餳放30分鐘

    4.
    搓條:
    取餳發好的粗條1根,揉至光滑勻稱,再將其搓成長60厘米的細條,表面刷一層色拉油,放在一旁。如此將所有的“粗條”變為“細條”,刷油后蓋上塑料布等待客人點餐。

    將粗條搓成細條,表面刷油

    放置在一旁等待食客下單

    5.
    撻面:
    客人下單后,師傅取出“細條”繼續揉搓至長1米,再用粗面軸反復搟壓,將其壓扁成兩指寬的片,之后在面片上撒少許面粉,將面片的兩端合攏以左手握之,右手則拿著面片的中部,抻平后用力向上“掄”起,然后雙手向下甩,面條就會“摔”在案板上,發出“啪~啪~”的聲響,掄摔4次后,將左手的面條夾到右手的中指和無名指之間,使二者相“扣”
    (此為第一扣)
    ,然后將左手從面條中部穿過,邊抻拉邊用力掄摔8次;再重復“扣”的動作
    (此為第二扣)
    ,并在案板上補入少許面粉,再掄摔8次;之后重復左手的面交于右手的動作
    (此為第三扣)
    ,繼續掄摔8次,待面條變為硬幣厚、一指寬的片即可煮制。

    客人下單后,將細條再搓成1米長的條,用粗面軸搟壓成三指寬的片

    撒少許面粉

    不停掄摔

    做好的面條有硬幣厚、一指寬

    6.
    煮面:
    面條下入沸水鍋中煮2分鐘,撈出盛入澆有底湯、底料的碗中,再舀入澆頭即成。

    入鍋煮時要用筷子扯動,防止粘連

    盛入打有底料的碗中

    蓋上澆頭

    食客按照喜好加入小料

    點撥:
    1.和面時最好使用高筋特精粉,其筋力強大,撻面時不易斷裂;另外,雞蛋比水多,每斤面粉加雞蛋2個、清水50克,做好的面條才能微黃濃香。
    2.面團揉好后、餳發前最好刷上一層色拉油防粘;餳發和放置時要蓋上塑料布,既能幫助發酵,又能避免風干。
    3.煮面時一定要大火、寬水,用筷子扯著面條在鍋里來回擺動,既能防粘,也可使做好的面條口感爽滑。

    Q∶我們一般見到的面條很少會用發面制作,有時為了抑制發酵,還會在和面時加點堿水進去,為什么撻撻面的制作流程中要強調面團餳放一小時以上?

    A∶
    蘭州拉面之所以那么筋道,是因為面中加入了蓬灰,而我們在和面時是不放任何添加劑的,要想在案板上摔成硬幣厚、一指寬的面片,必須有自然餳放這一步來為其增加筋力、提高柔韌性。我們曾經試驗過,剛剛和好的面是無法制作“撻撻面”的,面條易斷,“掄”不起來。

    制澆頭

    店里的撻撻面共有六種口味,其中以紅湯打底的有三種,澆頭分別是
    牛肉、牛雜、大肉
    ;以白湯打底的有兩種,澆頭分別是
    熊貓筍、泡椒雞雜
    ;另有一款
    素椒雜醬干拌面

    牛肉澆頭:
    1.選用牦牛腩肉5000克,沖去血水,改刀成3厘米見方的塊,汆水瀝干,放入高壓鍋。
    2.鍋下色拉油200克燒熱,下入蔥段、姜片各80克炒香,放入干辣椒30克、陳皮15克、香葉10克、肉蔻7克炒出香味,加入清水5千克,調入紅燒醬油60克、糖40克、鹽25克、白胡椒粉10克燒開后倒入高壓鍋浸沒牛肉,上火壓至軟爛,湯汁香濃即可。

    牛肉澆頭

    牛雜澆頭:
    牛肚、牛腸、牛心、牛筋各1500克放入盆中,加面粉、陳醋反復搓洗干凈,飛水瀝干,改刀成條。按照制作“牛肉澆頭”的方法將牛雜制熟。

    牛雜澆頭

    大肉澆頭:
    1.帶皮三層五花肉4000克改刀成塊,下入開水中汆燙祛腥,撈起用凈布吸干水分,入六成熱油小火炸3分鐘至金黃干香,此時肉中的油部分被逼出,將肉塊撈起瀝油備用。
    2.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下入蔥段120克、姜片120克、蒜瓣80克、八角4個、南姜片60克爆香,放入野山椒碎200克、郫縣豆瓣醬150克、辣妹子醬100克、小米辣段40克煸出香氣,倒入五花肉塊,炒勻后烹入二鍋頭酒150克,大火將酒收干,加清水沒過肉塊頂端三指高,放入花雕酒300克、啤酒200克、糖色50克、生抽35克、鹽30克、紅曲米20克、味精20克、大廚四寶老母雞粉20克調勻,大火燒開轉小火煨2小時,待肉塊軟爛、油分被充分逼出即成。

    大肉澆頭

    熊貓筍澆頭:
    1.熊貓筍3000克
    (即雅安天全的煙熏箭筍,色澤黑、口感脆、香味濃)
    洗凈泡發,汆水備用。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五花肉丁1000克炒出油分和香氣,加柱侯醬、海鮮醬各35克以及李錦記香辣醬10克,放入熊貓筍丁炒勻,添高湯浸沒原料,加少許鹽、雞粉燒30分鐘,轉大火收濃湯汁即成。

    熊貓筍澆頭

    泡椒雞雜澆頭:
    1.雞雜1000克洗凈,加料酒、白胡椒粉、鹽、味精、淀粉抓勻上漿,腌制5分鐘備用。
    2.鍋入底油100克燒至六成熱,下入紅椒段250克、姜絲50克、蔥段50克爆香,投入郫縣豆瓣碎50克煸炒出紅油,下入雞雜,烹入料酒50克大火翻炒,添入二湯1000克燒開,調入雞粉15克、鹽15克、白胡椒粉2克出鍋即可。

    泡椒雞雜澆頭

    素椒雜醬澆頭:
    鍋下菜籽油100克、豬油30克燒至四成熱,下入五花肉末3000克小火炒至變色,然后下入甜面醬100克翻炒出香,加料酒、醬油、鹽調味,倒入鮮湯500克燒開,大火收濃湯汁,起鍋裝入砂鍋即成。

    素椒雜醬澆頭

    吊湯

    紅湯:
    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陽江豆豉粒600克小火炸至表面起泡,倒入泡蘿卜丁1000克、泡姜丁450克、鮮紅小米辣300克小火炒干水汽,加郫縣豆瓣碎300克、甜面醬240克炒香,沖入骨頭湯20千克大火燒沸,熬20分鐘,調入大王牌醬油90克、鹽75克、雞粉60克、白胡椒粉45克、糖30克攪勻即成。

    紅湯

    白湯:
    雞骨架3000克、雞爪2000克剪去趾甲,洗凈瀝干,汆水后放入鍋中,加洋蔥2500克
    (一切四)
    ,倒入清水25千克,大火沖3小時至湯汁變白,此時湯汁略微濃稠,香味十足,且因為洋蔥的加入,湯汁略帶鮮甜,無一絲異味。

    白湯

    走面

    紅湯撻撻面兌碗流程:
    碗底加入紅湯60克、紅油10克、雞精3克、味精2克、花椒面1克,撈入煮熟的面條,按食客點單要求盛上相應的澆頭
    (牛肉/牛雜/大肉)
    即可。
    白湯熊貓筍面兌碗流程:
    碗底加入白湯60克、紅油10克、雞精3克、味精2克、花椒面1克,撈入煮熟的面條,盛上熊貓筍澆頭即可。
    白湯泡椒雞雜面兌碗流程:
    碗底加入白湯60克、紅油10克、泡菜丁10克、雞精3克、味精2克、花椒面1克,撈入煮熟的面條,盛上泡椒雞雜澆頭即可。
    素椒雜醬面
    是干拌型,無需底湯,在碗底加入紅油辣椒15克、醬油10克、芝麻醬10克、蒜泥5克、雞精3克、味精2克、花椒面1克,盛入煮熟的面條即可上桌。
    (點擊圖片進入小程序,將“燒烤四寶”加入購物車,一起支付即可)

    “雅安撻撻面”
    選自大廚專業傳媒獨家編撰的
    《中國百面》
    ,書中共分
    “華北”“西北”“西南”“東南”“中原”“中南”六個板塊
    ,網羅傳統,兼顧創新,以簡潔細膩的文字及清晰詳盡的圖片對這些面條的來龍去脈、制作流程加以剖析介紹。本書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深入淺出,
    共有60余款招牌面條
    ,堪稱“面條界”的一本實用寶典,既可給餐廳、酒店提供參考,也適合廣大家庭及面條發燒友借鑒閱讀。 
    除了《中國百面》,大廚專業傳媒獨家編撰的
    《中國百面第二輯》
    同樣精彩,本書的面條分為
    地方經典類、傳統旺銷類、時尚干面類、創意湯面類、中外融合類五大部分
    ,既有在浙江諸暨傳承了七百余年的次塢打面,又有來自武漢的熱干面,還有醬肉面等,傳統與創新兼具、地域與融合并行,不僅適合酒店、餐廳借鑒,也可以為美食發燒友提供臨灶參考。
    這本《中國百面 第二輯》步驟分解圖清晰,配方翔實,流程詳細,助你掌握
    近80款旺銷面條
    ,為餐廳豐富產品,為開店提供助力!

    這兩本書上市后獲得如潮好評,正火熱銷售中~

    《中國百面》售價58元,《中國百面第二輯》售價68元,
    兩本書總價126元,今日購買僅需100元
    ,就能看到全國各地近140款熱銷面條的詳細做法和高清步驟,非常超值,感興趣的親,掃描下方二維碼付款購買吧!

    付款后請及時添加瑤瑤微信:18105419239
    告知您的詳細收件地址,以便瑤瑤盡快給你發貨哦~
    PS:已經購買過一本,需要另一本的親
    也可以添加瑤瑤微信轉賬購買呦~
    編輯/張可丹
    END

    大廚書吧

    想學習更多烹飪技藝嗎?

    想了解更多新穎的餐飲理念嗎?

    那就來“大廚書吧”充電吧!

    大廚傳媒獨家編纂的

    高品質圖書

    本本都是“充電器”!

    買到即是賺到~

    各位親掃碼一次何不多帶走幾本?

    技術在手,睡覺都能笑出聲~~

    小微偷偷告訴大家:

    打包5本以上(含5本)

    即可獲得神秘禮物一份哦

    心動不如行動

    趕緊添加瑤瑤微信

    或撥打18105419239購買吧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精彩菜品!

    原創文章,作者:大廚微閱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49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3日 18:02
    下一篇 2021年7月3日 18: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