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
期
牛油的“軟”肋:遇高溫化油
牛油作為一種特種油脂,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對環境溫度極其敏感,遇熱易發軟、析油,從而使很多客戶心生疑慮,懷疑并投訴是不是產品質量問題。
下面為大家解答關于牛油“化油”的問題。
▲固態牛油與融化牛油
什么是“析油”?
首先,析油從微觀角度來看,就是熔點低的油脂組分在高溫情況下,吸熱先融化,宏觀表現為出現液態流動狀(如下圖所示)。為什么夏天會出現“析油”的情況呢?
▲牛油化油示例
根據檢測數據分析,脂肪營養素占牛油營養成分的99.7%以上,脂肪中包含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其中飽和脂肪酸在常溫多數呈固態,熔點在5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多數呈液態,熔點大概在20℃以下,如下表的部分數據牛油中部分脂肪酸組成表顯示:
▲牛油部分脂肪酸組成表
牛油,從宏觀上來看,是牛脂肪煉制而成的一種物質,而從微觀上分析,牛油其實也是固液混合物。牛油凝固過程,實質是脂質晶體的形成過程。
牛油晶體屬于同質多晶,有三種晶體類型,它們是α、β’、β,穩定性逐漸遞增,熔點也逐漸增加。
牛油冷卻一般先形成α晶型,但是其不穩定,通常會轉化為β’穩定型(α轉β’是晶體熟化過程),并且以β’晶型長期存在。
牛油熔化過程,本質也是晶體分子熔化過程。相同情況下,當環境溫度高于牛油液態脂肪的熔點時,熔點低的脂肪晶型會吸熱,分子能量增加,脂肪分子的運動加劇,導致部分晶體先熔化(如α型),而這部分脂肪晶體宏觀表現則為“析油”。
▲牛油出現“析油”狀態
另外,根據核磁共振固體脂肪儀測定數據顯示,牛油在10℃時油脂中固體脂肪含量最高,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固體脂肪含量逐漸降低,大概在45~50℃左右會變為零,此時牛油全部融化,如下圖所示:
牛油發軟其實也是同樣的原理,所以夏天牛油成品在常溫環境下,出現局部化油或輕微發軟,已經是普遍現象。
破解之法:它用科技穩定牛油熔點
雖然牛油“析油”、“發軟”屬于正常現象,但是張兵兵火鍋牛油作為深耕牛油行業二十余年的先行者,一直在如何降低和規避這個現象方面做努力。
近幾年,經過反復的試驗和探究,他們在小包裝熱灌裝冷卻結晶方面,做了重大提升,密切結合牛油的結晶習性,來設定冷卻隧道動態溫度,從而讓牛油在凝固過程中形成穩定的晶體。
▲張兵兵循環式冷卻隧道
另外,在牛油成品貯存環節,張兵兵還增加了長達72小時的恒溫結晶熟化過程,以此來穩固牛油晶體分子。
張兵兵恒溫貯存倉庫
經過反復的試驗與改進,張兵兵已經擁有了成熟的牛油冷卻結晶工藝與儲存技術,并在相關科技創新方面不斷進步,解決牛油在夏季高溫時的化油問題。
確保送到客戶手中的每一件牛油產品都是堅固的、最高可耐35度高溫的優質產品。
那么,在牛油應用產品如火鍋底料中出現“析油、發軟”應如何解決呢?在此,張兵兵也總結了以下幾點建議:
A 、底料炒制中油脂搭配可以適當減少或不用低熔點油脂,以增加底料硬度。就像如今盛行的方塊底料,在夏天底料炒制過程中,可以適當添加熔點較高的起酥油,以增加底料產品硬度;
▲成型的火鍋底料
B 、底料在灌裝時需攪拌和升溫,一般升溫溫度區間應高于其熔點10~15℃,攪拌頻率控制在10~15HZ,攪拌時長不得低于30分鐘,邊攪拌邊灌裝最佳;
▲灌裝過程中攪拌
C 、結晶冷卻方面,攤晾時物料擺放間距盡可能大,攤晾間保持良好通風,室內溫度控制在5℃~15℃之間,冷卻時長2~3小時。
另外,在結晶開始到結晶結束這段時間,不要晃動底料,這樣會破壞晶體的形成,產品成型狀態不佳。
關于牛油及其制品在夏天發軟析油就介紹完了。化油發軟雖然是正常現象,但張兵兵火鍋牛油還是積極為客戶解決了這一困擾。
▲張兵兵火鍋牛油產品研發中心標語
張兵兵火鍋牛油作為“牛油國家標準審定會獨家承辦單位”,已是牛油行業的標桿企業。
成熟的急冷捏合技術和嚴謹的成品貯存方式,張兵兵從生產中確保了牛油分子的穩定性,從根本的結晶問題上成功解決了牛油高溫化油的問題。
作為四川省牛油行業首家高新技術企業,高品質、敢創新、重科技,是張兵兵的不懈堅守。而張兵兵所售出的也不僅僅是一塊火鍋牛油,更是一站式服務和高度的責任擔當。
推薦閱讀:硬剛海底撈!這個太原火鍋“一哥”,到底有多能打?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