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列表”依然是商家訂單的最重要來源,并且這個比例越來越大。下面小編為您詳細解說一下這一變化背后的邏輯。
可以看出,過去平臺為了增加不同的推廣形式,在首頁前端塞了很多推廣入口,比如說:鉑金展位、鉆石展位、為你優選,也可以說是流量入口。
用戶要下拉到把以上廣告位都劃過,最底端才開始是“商家列表”。
而改版后美團首頁,頂端僅保留了“搜索欄”和“商家分類”兩項流量入口,用戶很快就會來到“商家列表”的位置。
其它的推廣工具也沒有取消,只是變相的隱藏在“商家列表”里。
1、平臺用過去幾年的時間驗證了:用戶的下單習慣是固執的,不論你在首頁頂端塞多少花里胡哨的的廣告位,他最終還是會去“商家列表”處下單。
簡而言之:
商家列表才是進店、下單雙轉化率最高的流量入口。
2年前美團的流量來源里“商家列表”才占據60%左右,今年開始這個比例逐漸提高,幾乎所有的外賣店占比都要達到75%以上。
這點相信很多有經驗的商家都深有體會,不論是“鉑金展位”還是“攬客寶”,雖然出價跟“點金推廣”對比很低,只有幾分錢。但是花錢如流水,100元的預算很快就花掉。但是帶貨能力跟“點金”卻是沒法比的。
2、“推廣收入”是美團外賣僅次于傭金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美團外賣最大的收入來源除了“傭金”,其次是“在線營銷服務”,即各位商家們為了推廣而付的錢。
因為“商家列表”是最主要的訂單轉化來源,為了分散“點金”的廣告位壓力,把更多的推廣入口放進了商家列表里。
那么如今商家們更關心的是,現在美團平臺的流量入口還剩哪些?
不用管哪些復雜的專有名詞,直接在商家后臺的“經營分析”—“經營數據”中直觀就能看到自己店鋪的流量來源是哪些:
從這個列表中商家可以得出很多有用的結論,小編試舉幾例:
1、“自然流量”和“付費流量”流量中商家列表的曝光比:
約等于1:1,表示店鋪質量一般,平臺給的自然流量不多,需要商家一直保持推廣。
高于2:1,表示店鋪的訂單轉化賺錢效應高,平臺無償流量傾向。
低于1:1,店鋪質量差,花高價買流量,雙轉數據差。
2、點金推廣的點擊率越高,說明店鋪定位準確,轉化率高,這個推廣做的物有所值!
反之,店鋪前端形象很差,不如先優化,再推廣,別浪費錢了。
3、搜索流量雖然曝光次數低,但轉化率是列表的2倍。
“搜索功能”一直是商家們容易忽略的一個入口,同樣的曝光量,“搜索功能”帶來的訂單數是“列表”的兩倍,甚至更高。
用戶無特定下單目標時會無意向地瀏覽“商家列表”獲取下單的備選餐廳,從A B C D 店里選擇最優。這樣下單的轉化率就分散了。
等用戶特定去搜“煲仔飯”,表明用戶已經選定下單目標,僅在提供此類菜品的外賣店里選擇,同一商圈的競爭對手范圍一下子縮小很多,店鋪獲得訂單的概率大大提升。
4、當首頁展位的轉化率較高時,可以考慮鉑金展位、為你優選等首頁推廣活動。
不同品類的外賣店鋪適合不同的推廣方式,有些類別例如:奶茶、甜品這類商家更適合“圖片型”推廣。
如果商家發現自己的首頁展位轉化率還不錯,可以考慮開通其它推廣方式。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美團首頁流量入口的變化,如果你有嘗試新的推廣方式,不如留言分享一下心得,我們互相交流一下。
其它外賣運營的問題有疑問,可以加微信:WMWJCLUB聊聊
往期文章:
……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